曾幾何時,赴美上市是我們很多企業的構想。因為紐交所和納斯達克的光環確實非常誘人,在美上市的企業能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能夠獲得更多的市場和投資。
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們的晶圓代工巨頭企業中芯國際已經從美退市,還有華為自成立至今從來沒有上過市。不過,華為如果上市能有多少市值,迅速引發了熱議。
2019年5月,中芯國際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決定主動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當時正值美方對我們發起貿易戰、科技戰,雙方摩擦持續升級之際,外部形勢非常緊張。
但據業內人士分析,中芯國際從美退市的主因是成交低迷,又有較重負擔和較高成本。
不過,從我們的角度來分析,中芯國際作為我們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圓代工企業,可以說肩負著我們芯片發展重任,從美退市少受外部影響,更好自主發展。
當時有分析師指出,中芯國際未來有望成為僅次于臺積電、三星的全球晶圓代工第三大企業。果不其然,中芯國際近兩年成長很快,今年前三個季度都超過聯電、格芯。
相比于中芯國際從美退市,華為就更厲害了,自成立至今就沒有上過市,也沒有過上市的打算。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態度非常堅定,曾表示只要我活著,華為就不會上市。
要知道,這種態度的定力可不是誰都有的,也不是誰都能抵制住大量的資本誘惑的。
曾經在2012年時,全球知名的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率投資團隊訪問華為總部,想要跟華為商談投資上市問題,而任正非卻拒絕接見他。
此后,羅奇失望地表示,任正非拒絕的可是一個3萬億美元的團隊。但任正非卻回應表示,他又不是我的客戶,我為什么要見他?如果是客戶的話,再小客戶我都會見。
并且任正非還特別表示,科技企業是靠人才推動的,上市反而會讓員工的激情衰退。
上市無非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提高知名度,一個是融資,獲得更多投資。而華為這兩方面都不缺,并且在任正非的認知中,公司上市就會讓一批人變成百萬或千萬富翁。
這樣就會讓他們工作激情衰退,對華為發展不是好事,對員工本人也不見得是好事。
反而,任正非更加注重人才,更加注重研發投入,堅持每年不少于營收10%投入到研發中,即使是被制裁的這幾年,研發投入也是有增無減,才有了如今華為涅槃重生。
近日,2025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在上海舉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研究員邵宇關于華為的一番話引發了關注,他表示華為如果愿意上市將會誕生十幾億市值。
值得一提的是,他愿意相信,華為上市后的市值將會等于美企特斯拉+蘋果+英偉達!
當然,究竟怎么樣,我們也不好判斷,畢竟華為目前沒有上市,未來應該也不會考慮上市。但可以確認是,華為在18個領域對標美西方39家市值約154億元科技巨頭。
我們大家應該也了解一些,像通信設備方面,華為已經超過了美企思科、歐洲老牌通信設備巨頭愛立信和諾基亞。手機方面跟三星、蘋果競爭,被制裁前多次超過蘋果。
手機SoC芯片設計海思的麒麟對標高通驍龍、蘋果A系列,被制裁后又推出了鴻蒙操作系統,能夠對標谷歌安卓和蘋果iOS系統,接來下PC方面也將對標微軟系統了。
還有人工智能芯片方面對標英偉達,還研發了EDA設計軟件、數據庫、自動駕駛等。
還有5G必要專利數量全球第一,讓我們首次主導了全球移動通信標準,打破了西方的壟斷。另外,在WIFI、云計算、存儲、光伏、星閃等很多方面,都做出突破成就。
對于以上情況,有外媒直接反問道,華為真的有這么厲害嗎?這說得有點過分了吧!
但余承東曾說過,如果華為活不下去了,做鞋子襪子也能做成世界級品牌,但華為不會做技術含量低的,因為那會浪費他們的人才,華為擁有最優秀的團隊最優秀的人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