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后A股連續大跌,一周跌去了200多點,許多投資者都是懵的:
市場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還會跌多久,跌到哪里去?
要說利空因素,之前其實都有分析過,大致就那么幾點——
第一,特朗普1月20日即將上臺,關稅戰臨近,海外又開始爆炒“特朗普交易3.0”了。
佐證就是人民幣離岸匯率從12月下旬的7.30左右一下子飆升到7.35一線,逼近最近十幾年人民幣匯率史上的最低值。
市場傳言今年出口形勢嚴峻,國家對貶值的容忍度將更高,下半年不排除跌到7.5-7.8之間。
第二,對于1月即將出爐的年報業績預告,基于去年一整年的推演,市場傾向于認為利空較多。
我們回顧2024年前三季度的數據,全部A股公司的歸母凈利潤累計是同比下降0.53%的。
剔除壟斷暴利的金融和石油板塊,這個數據將進一步變為-7.41%。
從統計局公布的社消數據來看,雖然9-10月份在政策預期下有一定復蘇,但11月開始又再度掉頭向下了。
另外12月31日公布的官方12月制造業PMI數據為50.1。
雖然連續3個月位于擴張區間,但相比此前的向上勢頭,12月掉頭向下的趨勢確實也讓人不放心。
由于內需消費市場沒有大的改觀,制造業的擴張也熄火了,那么全年A股公司的業績數據,自然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這就讓投資者對1月份發布的業績預告保持謹慎態度,再加上今年“退市新規”實施,垃圾股的利空被進一步放大。
第三,政策真空期較長,出臺節奏不及預期。
可以說,去年以來的整個市場環境都是偏負面的,海外全是負面,內需也令人失望。
四季度以來的上漲,全靠“政策預期”這一口真氣吊著往上提。
12月份A股能夠死扛著,跌不下去,主要原因就是兩個政策預期,一是上半月的重磅會議,二是下半月的降息。
結果呢,重磅會議沒有涉及市場關注的人口問題,市場用腳投票了;
12月19日美聯儲降息后的一周,A股也還是漲的,說明大家普遍還是樂觀的。
但一直到月底,12月31日,央行最終都沒有表態跟進降息,才引發了市場的再一次用腳投票。
12月31日官方PMI數據向下+央行不降息,也就成為了A股這一輪下跌的直接導火索。
再加上關稅戰預期下出口承壓、年報預期不佳、退市新規等利空交織之下,最終形成了恐慌性的踐踏局面。
那么,大跌一周后,A股見底了嗎,接下來是反轉向上還是繼續陰跌呢?
現在的形勢,市場觀點有兩種。
一種認為,大跌之后,殺跌情緒已經接近尾聲,可以下場撿便宜籌碼了。
論據是:自從924行情以來,上證指數此前最低曾經跌到3150點左右(10月中旬)。
這個位置有著很強的支撐力,既然10月份大幅殺跌的時候都沒有跌破,現在應該也不會跌破。
這兩天,每逢A股跌到3150點左右,就會有大量資金進場抄底,昨天周一和今天周二都有類似情況,將指數重新拉升至3200點之上。
今天早上,A股一度跳水到3200點以下,但下午又頑強的被拉起來,最終收漲0.71%,至3229點。
可見,3150-3200點這個支撐位還是很強的。
這是從資金面和情緒面的角度出發的理解,但從宏觀面的角度來看則未必。
另一種觀點認為,現階段可能只是半山坡,接下來大概率要打響3000點保衛戰。
主要原因是上面分析到的三大利空,一個都沒有解決的跡象。
第一個特朗普上臺,1月20日才落地,現在還早著呢。
這兩天之所以情緒稍微緩解,一個重要原因是,周一華盛頓郵報發了一篇報道,指特朗普的關稅戰可能縮水。
該外媒指出,特朗普的助手正在研究一項關稅計劃,該計劃將僅涵蓋關鍵進口商品,而不是此前預期的要對所有進口商品加關稅。
打臉的是,報道出來僅僅一天,特朗普自己就跳出來辟謠了。
目前一般的預期是,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最終的目標是30%-60%之間。
但實際的落地將會是分階段的,預計2025年將對華平均關稅率提升約15-20%,2026年再提升約10%-25%。
之所以是這樣,主要還是為了通過一步步施壓、談判,爭取更大的利益。
當然,這種漸進式的加稅,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多大影響,業內是有爭議的,有部分專家認為可能沖擊小于2018年。
但不管怎樣,從對A股的利空影響來看,現在遠未到結束的時候。
第二個利空,1月業績預告和退市新規的實施。
按照深交所和上交所的規定,上市公司需要在每年的1月31日前披露業績預告,特別是對于那些業績相比于去年有大幅波動的公司。
一般來說,由于需要時間去審計,披露的密集時間通常是1月份的中下旬。
而且,業績好的公司通常先披露,業績暴雷的公司都會拖到最后,越是到1月下旬,暴雷釋放的壓力可能越大。
今年1月28日為除夕,1月21日-27日,這最后一周多的時間,才是A股壓力最大的時候。
第三個利空,政策真空期較長,出臺節奏不及預期。
下一個重磅會議,已經確定了要到3月5日才召開,所有重要的政策都要到那時候才會討論落地。
現在離兩會還有接近兩個月時間,中間還隔著一個春節假期。
所以下一波行情,怎么也要到春節假期回來,等到會議前20天左右才會逐漸發酵。
現階段對于政策面,也不是完全沒有預期,很多消息其實是在一點點浮出水面的。
比如今年的國策,核心思想就是“擴大內需”。
目前外資機構的大體評估是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提高低收入人群的補貼,對特困戶、低保戶的醫保和社保補助會提升,估計補貼幅度在2000億人民幣左右。
第二部分,對體制內的公務員漲工資,平均漲幅估計有接近5%左右,接近2000億人民幣。
第三部分,以舊換新擴容,2024年以舊換新補貼主要涉及汽車和家電,2025年將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等電子消費品涵蓋進來,預計總體規模翻一番,達到3000億人民幣。
以上三塊加起來,大概有7000億人民幣,占2025年廣義財政赤字提升2萬億政策包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目前三分之一的刺激政策都已經浮出水面了。
但市場的整體評估是溫和的,普遍認為現階段的政策,對于打破通縮,刺激內需還遠遠不夠。
因此未來的三分之二,還未浮出水面的,或許才是關鍵。
但這些,都要等到春節之后了。
1月眼前的來看,利好寥寥,很多都只是短期事件觸發。
比如昨天的醫療板塊領漲,由冬季流感增多消息引發,但今天就大跌了,典型的一日游行情。
今天的AI板塊領漲,主要是2025年美國CES開幕,英偉達推出新一代游戲GPU芯片+發布AR眼鏡專利引發。
這種由海外事件引發的科技股熱潮,往往只能短期提升市場情緒,很難具有持續性。
這種時候沖進來,大概率要被活埋。
因此,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三座大山依然壓頂,現在或許只是下跌的半山腰,3000點保衛戰很快可能就要打響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