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作為算命界的泰斗級人物,他掐指一算,言出必準的威名在江湖中廣為流傳。
彼時,賈家樓結義,一眾英雄好漢歃血為盟,徐茂公斷言羅成有 73 歲的陽壽,本應盡享天年,安度余生。
可世事難料,現實卻如同一記重錘,狠狠砸向眾人的期許 —— 羅成僅僅在這世間走過 23 個春秋,便英年早逝,整整折壽 50 年。
這般巨大的反差,讓人不禁心生疑惑:這僅僅是命運無常的偶然嗎?
(文本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文章,部分細節存在藝術加工請注意甄別。)一、羅成的神秘命定
賈家樓,這個在隋唐歷史上熠熠生輝的地標,見證了一場英雄的盛會。
彼時,各路綠林好漢、軍中豪杰懷揣著滿腔熱血與豪情壯志,齊聚于此,共商反隋大業。
在一眾威風凜凜、聲名遠揚的英雄當中,羅成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他出身不凡,乃是北平王羅藝之子,自帶一股貴氣與傲氣;年紀輕輕,面龐尚顯稚嫩,在這群糙漢子里尤為突出。
雖說初來乍到,可憑借著過硬的家世背景,也在這結義排行中占得了第七把交椅,成為兄弟們口中的 “老疙瘩”。
彼時的羅成,就像一把尚未出鞘的寶劍,隱匿在劍鞘之中,鋒芒內斂。
眾人雖知他出身將門,卻鮮有人見識過他真正的實力。
平日里,他少言寡語,默默跟在諸位兄長身后,不顯山不露水。
是金子總會發光,戰場便是羅成嶄露頭角的絕佳舞臺。
當瓦崗軍遭遇勁敵,那長蛇陣仿若一條蜿蜒的鋼鐵巨蟒,首尾相顧,層層圍困,瓦崗眾將士左沖右突,卻只是徒勞,深陷在這泥沼般的戰局之中,士氣漸頹,傷亡數字不斷攀升。
就在眾人感到希望漸次熄滅之時,遠方揚起一陣滾滾煙塵,一騎白馬仿若閃電般疾馳而來,正是冷面寒槍羅成!他一襲白衣銀甲,在日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冷峻面龐上雙眸如星,透著凌冽殺意,手中那桿威名遠揚的五鉤神飛槍,槍桿锃亮,槍纓似火,隨風烈烈舞動。
羅成縱馬沖入戰陣,速度未減分毫,恰似蛟龍破浪。
長蛇陣首當其沖的一排敵軍舉刀迎上,他卻毫無懼色,手中長槍一抖,槍尖如靈動銀蛇,“嗖” 的一聲,率先戳穿最前方一人咽喉,血花飛濺,那人未及慘叫便倒地斃命。
緊接著,羅成槍桿一橫,借著馬速之力,猛地掃向側邊數人,五鉤神飛槍上的彎鉤好似奪命利爪,瞬間鉤爛敵軍鎧甲,扯出一道道血痕,幾人慘叫著倒地,被身后馬蹄無情踐踏。
他深入陣中,人馬合一,槍法愈發凌厲多變。
時而挑、時而刺、時而絞,槍尖所到之處,敵軍防線仿若朽木般被輕易撕開,恰似熱刀切入黃油,毫無阻滯。
敵軍慌亂招架,卻跟不上他的節奏,一個個如螻蟻般,在這奪命槍風下紛紛倒下。
原本密不透風的長蛇陣,此刻被攪得七零八落,首尾難顧,指揮之人急得大喊,卻已無力回天。
瓦崗軍將士們見羅成如此神勇,士氣大振,紛紛吶喊著跟上,刀斧并舉,向敵軍反撲。
羅成仿若陣中戰神,引領著這股復仇怒潮,所過之處,敵軍望風披靡。
長蛇陣徹底土崩瓦解,化作一片散沙,殘兵敗將四下逃竄,丟盔棄甲之聲不絕于耳。
最終,這場苦戰在羅成的力挽狂瀾之下,畫上了勝利的句號,瓦崗軍旗再度于硝煙中獵獵飄揚。
這一戰,羅成初露鋒芒,驚艷全場,眾人這才知曉,這位北平王的公子絕非等閑之輩。
此后,銅旗陣前,他再度大顯身手,憑借出神入化的槍法,攪得敵軍陣腳大亂,為瓦崗軍開辟出一條勝利之路。
不僅如此,在反王大會上,羅成更是一騎絕塵,力壓群雄,奪得狀元魁首,將象征無上權力的玉璽收入囊中。
一時間,羅成之名響徹四方,成為隋唐亂世中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徐茂公瞧著羅成這般英勇表現,掐指一算,篤定他命中有 73 歲的壽命,彼時的羅成,前途一片光明,仿佛真能如預言所言,安穩走過漫長歲月。
二、羅成效力大唐
羅成注定是要在這亂世中掀起驚濤駭浪的不凡之人。
隨著瓦崗內部矛盾激化,昔日輝煌一時的瓦崗軍逐漸分崩離析,眾將領各謀出路。
羅成審時度勢,毅然決然地投靠了大唐,追隨李世民麾下。
彼時的隋唐十三杰,局勢風云變幻,前六杰或戰死沙場,或隱退江湖,已然隕落。
羅成正值風頭無兩之際,來到大唐后更是如魚得水,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很快便成為李世民麾下的得力戰將。
李世民目光如炬,識才辨能的本事堪稱一絕,初次邂逅羅成,便被他超群的武藝、冷靜果決的氣質深深折服。
羅成戰場上的身姿矯健如龍,一桿五鉤神飛槍使得出神入化,所到之處敵軍望風披靡,這般英雄氣概,讓李世民篤定此人定能堪當大任,當下便決意委以重任。
一紙詔令,羅成被封為潼關大帥,肩負起鎮守北方防線的千斤重擔。
潼關,那可是實打實的兵家必爭之地,兩山夾峙,黃河奔涌其間,地勢險要仿若天塹,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扼守著大唐出入北方的咽喉要道。
丟了潼關,敵軍鐵騎便能長驅直入,直逼京畿,其戰略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
羅成受封當日,跪地接旨,雙手穩穩接過帥印,眼中滿是鄭重與決絕:“承蒙殿下厚愛,羅某定不負所托,以命守關!” 自那以后,潼關上下便進入了緊鑼密鼓的備戰狀態。
破曉時分,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照亮潼關城垛,校場上已然喊殺聲震天。
羅成親率將士操練兵馬,他一襲銀甲,手持長槍穿梭于軍陣之間,一招一式悉心指導,糾正士兵們的出招角度、防御姿勢,稍有懈怠,便是一聲厲喝。
平日里,他又化身嚴苛工兵,沿著城墻逐一排查,督促工匠加固城防,加厚城墻磚石、增設瞭望塔與弩炮機位,還深挖護城河,河水波光粼粼,暗藏致命玄機。
夜幕低垂,將士們酣然入夢,羅成卻身披戰甲,獨自登上城樓巡視。
月光灑在他冷峻的面龐上,映出一雙銳利如鷹的眼眸,不放過任何風吹草動。
寒風呼嘯,吹不散他的警覺;霜露凝重,打不濕他的堅守。
數月過去,潼關在羅成的操持下,軍備充足、士氣高昂,當真守得固若金湯。
北方的敵軍聽聞羅成鎮守潼關,多次派斥候來探,皆被嚴密布防的守軍擊退,只能望關興嘆。
消息傳入京城,李世民龍顏大悅,愈發堅信自己當初的抉擇沒錯,而羅成之名,也在大唐軍中愈發響亮,成為令敵軍膽寒的傳奇。
命運的齒輪卻在此刻悄然轉向。
蘇烈率領大軍氣勢洶洶地壓境而來,此人與羅成有著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此番來襲,擺明了是要置羅成于死地。
更為致命的是,朝堂之上,李建成與李元吉忌憚李世民的勢力,視羅成為眼中釘。
當潼關戰事吃緊,羅成苦苦求援之時,二人卻按兵不動,拒不派來援軍。
羅成麾下僅有三萬守軍,面對數倍于己的敵軍,壓力如山般沉重。
戰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震天。
羅成身披戰甲,手持長槍,奮勇殺敵,血染征袍。
可雙拳難敵四手,在敵軍的輪番沖擊下,守軍漸漸力不從心。
羅成且戰且退,一路退至淤泥河邊。
此時,戰馬深陷淤泥,動彈不得,敵軍趁機蜂擁而上。
羅成孤立無援,深陷絕境,縱使滿心不甘、一身武藝,最終也難逃戰死的厄運,魂斷淤泥河。
三、羅成的折壽之謎
徐茂公的預言落空,像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眾人心頭。
民間傳言,羅成折壽 50 年,絕非無端臆測,而是與他人生中幾個關鍵節點的行為抉擇息息相關,樁樁件件,皆被視作折壽的 “罪過”。
其一,便是那傳锏遞槍的失誤。
賈家樓結義時,眾兄弟曾立下誓言,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更定下傳锏遞槍的規矩,以示兄弟齊心。
可當秦瓊與羅成交換兵器時,二人心中各有盤算,并未全然坦誠相待。
秦瓊暗藏了秦家锏的絕技,羅成也留了一手回馬槍的絕招。
雖說此舉看似無傷大雅,可在古人眼中,卻觸及了結義的根本,破壞了兄弟間的信任與誓約,此乃失信之罪。
其二,斬殺單雄信一事,更是備受爭議。
單雄信與羅成同為結義兄弟,雖說各為其主,但羅成在鎖五龍之時,親手監斬單雄信,絲毫不顧昔日兄弟情義。
單雄信為人豪爽仗義,在綠林之中威望頗高,羅成此舉,無疑寒了眾多兄弟的心,被視作無情無義之舉,為世人詬病。
再者,羅成辜負了一位對他情深義重的小姐。
這位小姐曾在羅成落魄之際,傾囊相助,不離不棄,甚至不惜忤逆家族,只為與羅成相伴。
可羅成卻在功成名就之后,將小姐拋諸腦后,致其含恨而終。
這般忘恩負義的行徑,惹得老天爺都看不下去。
最后,羅成效力李世民期間,也曾心懷欺瞞。
李世民對他推心置腹,寄予厚望,可羅成出于種種私心,數次隱瞞關鍵軍情,對主公有所保留。
在古人的觀念里,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羅成此舉有違臣子之道,亦是一大罪責。
樁樁件件,羅成的這些行為仿佛一道道詛咒,緊緊纏繞著他,一點點吞噬他的陽壽。
雖說這些多為民間傳說、演義之言,但也暗示著一個道理:命運并非全然天定,個人的每一次選擇、每一個舉動,都如同蝴蝶振翅,悄然影響著人生的走向。
總結
從賈家樓初出茅廬時的意氣風發,到大唐軍中的戰功赫赫,再到淤泥河的含恨隕落,短短 23 年,卻濃縮了旁人一生都難以企及的跌宕起伏。
那折壽 50 年的悲劇結局,更是為他的傳奇人生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霾。
參考資料:
原創羅成算卦能活到七十三歲,為何在二十三歲時就死于亂箭之下?
羅成的命為何短了50年?
《清平樂》中皇帝子嗣不斷夭折的根源在此丨娛樂漲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