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下發通知,要求針對金融借款、民間借貸、勞動爭議等11類常見多發的民事案件,全面應用統一規范、要素齊全的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以下簡稱示范文本)。這項工作受到老百姓、法律人關注,除了點贊,也有疑問。
什么是示范文本?為什么要推廣應用示范文本?此前試行、推廣工作情況如何?對于不熟悉示范文本群眾,人民法院推出哪些措施?《法治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最高法立案庭、民一庭、民二庭負責同志。
助力群眾訴訟更加便利
起訴狀、答辯狀是當事人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在提起和參加訴訟時向人民法院提交的用以陳述案件事實和證據,闡述理由和提出訴訟請求或者答辯意見的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歷來重視對起訴狀、答辯狀進行規范化的指引,以方便人民群眾訴訟。最高法制定示范文本,旨在助力人民群眾訴訟更加便利。”立案庭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開展統一起訴狀、答辯狀工作的背景。
最高法依照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規定,自1992年試行法院訴訟文書樣式,并不斷更新完善。2016年發布的《民事訴訟文書樣式》(以下簡稱2016版樣式),對起訴狀、答辯狀等文書樣式和制作要求作了原則規定。
最高法調研發現,不少當事人及律師反映以往法院訴訟文書樣式存在一些不足。
“2016版樣式較為簡單,對當事人起訴、答辯指引性不足。”民二庭有關負責人說,2016版樣式對起訴狀文書樣式中“訴訟請求”“事實與理由”兩項內容如何起草未作具體指引,群眾不一定能精準表達訴訟請求以及相應的事實和法律依據。
“在立案、審判過程中,2016版樣式的起訴狀、答辯狀難以準確、及時反映是否符合受理條件或者確定爭議焦點,存在退回補充補正或者需要進一步明確訴訟請求的情況,影響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維護,也降低了審判質效。”立案庭有關負責人說。
“一些當事人提交的起訴狀、答辯狀極為簡單,訴訟請求寫得不準確、不全面,或者關鍵的事實和理由有遺漏,在立案階段沒有補正,等到進入訴訟程序后,經法官向當事人釋明,再由當事人明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補充提交證據,以及二審中將案件發回重審或者由當事人另訴,都會增加當事人訴累,不便于及時保護當事人權利。”民一庭有關負責人說。
民二庭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為了更好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司法需求,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訴訟服務,2023年5月起,最高法會同司法部、全國律師協會廣泛開展調研,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2024年3月4日,最高法、司法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聯合印發《》,在現行法律框架以及以往樣式基礎上,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針對11種常見多發的民事糾紛類型,形成民事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
全面提示相關法律規定
“從司法實踐看,自然人提起的訴訟案件中,多數沒有聘請律師作為代理人。”立案庭有關負責人說,據初步統計,2024年,全國法院一審案件中,自然人未請律師代理自行提起訴訟的有888萬件,占比達到78%。對這些群眾而言,多數都是第一次“打官司”,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書寫起訴狀。
“為解決群眾的需求和以往實踐中發現的問題,最高法為便利當事人訴訟,推出了示范文本。”民二庭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有關情況,在設計示范文本時,堅持以“方便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為基本原則,關注立審執全訴訟流程,全面提示相關程序性、實體性要素內容,力爭高質高效保障群眾實現訴訟權利。
對于示范文本的設計,民二庭有關負責人做了詳細介紹。
——起訴答辯內容要素化。示范文本將法律規定起訴或者答辯應當記明的當事人信息、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證據等各項內容,逐一進行要素化、表格化,各項填寫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填寫工作簡捷化。雖然每個案由示范文本有3至4頁,但填寫內容是表格化、要素式的,且直接提供的是勾選項,當事人只要勾選“是”或“否”即可,對于當事人認為與案件無關的,也可以填寫“無”或者“不知道”。當事人按照指引逐項勾選填寫,既提升起訴狀、答辯狀規范化水平,也大大方便了當事人包括代理人填寫。
——提示指引精細化。第一批示范文本共有11類,每類根據不同類型案件特點及常見爭議焦點,分門別類以列舉方式對如何填寫進行較為詳細的指引和提示,并附有對應的填寫實例,便于當事人及其代理律師根據訴訟情況準確填寫。
民二庭有關負責人說,示范文本方便當事人及其代理律師在立案初始階段就通過規范的訴辯文書明確訴訟請求、固定證據、確定爭議焦點,不僅促推當事人及律師等訴訟參加人提高訴訟能力水平和質量,也便于法官或者調解員及時了解當事人訴辯要點以及固定爭議焦點,既降低當事人訴累,又提高審判工作質效,保護了當事人權利,使群眾能夠盡快拿到判決,實現案結事了、定分止爭、政通人和的目標。
“人民法院提供要素式、可勾選的規范化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旨在于方便當事人直接根據提示填寫,準確表達訴求。”民一庭有關負責人說,以民間借貸糾紛為例,當事人可以直接根據民間借貸糾紛起訴狀示范文本逐項填寫合同簽訂情況、借款金額、借款利率、借款期限、有沒有簽訂擔保合同等,簡明扼要地確定訴訟請求以及事實、理由,之后,當事人還可以通過示范文本的提示知道應當提交哪些證據,即便在沒有專業律師代理的情況下,也能較好完成起訴狀書寫,并做好訴訟準備。
示范文本推廣應用情況怎樣?“據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統計,2025年以來,6天時間,當事人下載使用示范文本日均達1.5萬次。”立案庭有關負責人說。
民一庭有關負責人說,示范文本發布以來,不少法院將示范文本與要素式審判相結合,實現對物業、離婚、民間借貸糾紛等簡單類案快審速裁,大大縮短審理周期。同時,也能夠在當事人選擇調解等解紛方式時,引導圍繞爭議焦點開展協商和解工作,做到解法結更解心結,既定分更止爭。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法院充分尊重當事人選擇,對于當事人及其代理律師填寫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的,不影響同步提交其按照自己表述習慣形成的起訴狀、答辯狀。”立案庭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有些群眾擔心不提交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會影響立案,對此最高法有何回應?
“對于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人民法院嚴格貫徹立案登記制要求,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立案庭有關負責人說,對有案不立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推出多項舉措便利填寫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示范文本試行以來,人民法院采取了多項舉措推廣應用。立案庭有關負責人說,各級人民法院通過訴訟服務大廳、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等線上線下多種渠道,提供電子版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不少法院張貼11類示范文本二維碼,制作圖文結合的填寫指引,為群眾提供下載或者掃碼填寫等服務。
群眾剛接觸示范文本,不會填寫怎么辦?“各級人民法院加大輔導指引力度,在訴訟服務中心均設有訴訟服務專員,積極開展對當事人填寫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的指導幫助工作。對于老年人等自行填寫有困難的特殊群體,或者涉及難以把握的法律專業問題,訴訟服務專員將提供引導、指導或幫填等服務,讓當事人書寫更無憂,解紛更便利。”立案庭有關負責人說。此外,還廣泛邀請法律援助律師、法學專業志愿者等社會第三方入駐訴訟服務中心,為當事人提供引導輔導等法律服務。據初步統計,2024年全國共有5.36萬名法律援助律師、法學專業志愿者等社會第三方人員入駐訴訟服務中心。
“最高法將建立評價反饋機制,吸收社會各界對優化示范文本內容的建議,不斷讓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更好用、更易用。”立案庭有關負責人說,同時,最高法將做好各個案由示范文本之間通用要素和基礎信息的統一、規范工作,進一步提升示范文本統一性、規范性。
“示范文本的應用是落實人民法院‘六五改革綱要’要求的一部分。”立案庭有關負責人說,下一步,最高法將從多個方面加強訴訟文書標準化建設。
——做好示范文本深度應用工作。將示范文本更加廣泛應用在立案后調解、審理等業務環節,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服務訴調對接、服務審判執行工作。
——堅持數字賦能,加快智能輔助填寫功能建設。將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全部要素轉化為結構化數據,嵌入人民法院在線服務以及一體化辦案平臺,并在全國法院推廣應用。同時,提供智能識別、回填等服務,如當事人輸入身份證號即可自動填充有關個人信息;針對線下立案申請,支持通過系統掃描將當事人填寫的紙質示范文本轉化為電子信息,直接導入立案系統,把方便留給群眾。
——逐步擴大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使用案由,逐步統一規范各類案件起訴狀、答辯狀、上訴狀、申訴書等文書格式,為人民群眾訴訟提供指引和便利,推動司法便民利民措施走深走實。
溫馨提示: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微信公眾號“勞動法專業律師”。
-勞動法專業律師-
一個專注于勞動用工領域的微信公眾號,只分享有價值的勞動用工信息。本號竭盡全力確保每一條推文的真實性,但關于專業問題僅代表作者在特定時期的觀點,不代表本號及作者的永久觀點。推文點擊原文鏈接可以查看推文出處,請關注者自行核實推文的效力及價值。聯系作者可在微信后臺留言。
勞動法專業律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