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讀書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孩子放學后,要看2小時的課外書,再去寫作業,好事似乎不能讓家長開心起來。這樣的事情,家長如何做,引導孩子回歸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這樣的事情,我經歷過一次。
那會兒孩子已經上高年級,很多習慣已經養成,想要改變習慣已經不易。而且孩子4、5年級已經步入青春期,頂嘴、對父母的話裝作沒聽見或者消極對待,育兒方法不當很容易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我們那會兒真是摸著石頭過河。
因為孩子喜歡閱讀、也因為孩子步入青春期,所以我沒想著停止訂閱停止閱讀。而是采用和孩子積極溝通的方式。
現在回頭看,下面3點非常重要:
- 和孩子分析兩者的不同。讓孩子體會先完成作業再看書和先看書再寫作業心理感受的不同。如果孩子能積極配合調整就更好了。
- 和孩子約定先做重要的事情。對于學生來說,作業就是重要的事情。看課外書、閱讀也重要,但是不緊急。所以要把完成作業排在最前面。
- 家長要關注孩子。雖然和孩子約定好了,但家長也不能完全放手,及時提醒孩子履行約定。
過程中,有時候孩子會不斷試探家長的底線。家長別心軟,堅持原則很重要。
如果孩子提出先讀一會書,再寫作業,要不要答應?
我是答應過的。然后孩子沉迷在閱讀中,我就得反復提醒,真的很心累。因為催促孩子后,孩子像泰山一樣巍然不動,真的是急死人,感覺血液往上涌。所以,真心不建議。后來我就和孩子說,“寫完你就有大塊的時間閱讀了”,引導孩子先做重要的事。
如果孩子沒按約定做,依舊捧著書本辦,怎么辦?
適當提醒孩子,但別生氣。因為孩子根本不在意,氣的只有家長自己。這時,可以把定時器定好時,十分、二十分,和孩子商量好,然后做自己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孩子走向自律。
肯定有那么幾次是定時器“不好使”的時候。提醒也沒有用,那段時間我就想辦法鼓勵孩子。比如完成多少學習內容就可以買一本什么書。相比懲罰,這樣做更適合我家娃。
制定好學習計劃,比家長催促更有效果。
有時候孩子看書,一是因為他想,二是因為他不知道做什么練習。這時提前規劃好,讓孩子知道自己做什么更有效果。
當然,這個計劃也要孩子點頭同意的,同時也是符合孩子能力的。不然壓力太大,孩子完不成,很容易打擊孩子學習的興趣。
現在回頭看,這個問題看似是孩子的習慣問題。但背后卻隱藏著孩子的時間管理問題、自律問題、親子溝通方法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