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吉利銀河、領克和極氪全面發力的大背景下,吉利汽車集團銷量達到了217萬輛,同比增長32%,超過了原定200萬輛的目標,也創下了吉利造車以來的歷史新高。
吉利為2025年定下的目標是271萬輛,相當于要在去年的基礎上再增長24.8%,而這很大程度上要仰仗吉利銀河,因為按照《臺州宣言》解析會上透露的消息,2025年吉利銀河要挑戰年銷百萬的目標,相當于要再2024年的基礎上翻番。
2024年,吉利銀河新能源系列賣出了49.4萬輛,旗下的銀河E5、吉利星愿和銀河星艦7EM-i都是月銷破萬的爆款,也正是由于銀河系列的優異表現,吉利汽車集團去年的新能源滲透率已經達到53%,新能源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效。
今年,吉利銀河將向市場投放五款產品,其中包括兩款轎車和三款SUV,每一款都是瞄準主流細分市場,也有望延續當前的品牌勢能。
銀河系列之所以備受市場追捧,除了本身因為吉利在打造架構方面的傳統優勢以外,也離不開吉利在產品設計上的煥然一新。
過去十幾年,吉利在設計上一直堅持走原創之路并且堅持將中國文化元素融入到產品設計中,比如曾經被譽為“大美中國車”的博瑞就是最好的例子,水波漣漪的前臉設計也成為吉利設計的經典力作,這兩年吉利推出的銀河E8、銀河E5以及星艦7EM-i,也都體現了這“兩個堅持”。
除了打造爆款,吉利設計還有一個更大的“野心“。在去年年底由吉利設計主辦的國際汽車設計論壇上,吉利提出一個愿景:十年之后,中國可以構建起中國汽車設計的話語體系,成為世界汽車設計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吉利近年來不斷推動產學研之間的聯動,連續兩年舉辦了“國際汽車設計論壇”。
去年年底的活動邀請到了學術界、產業界以及媒體界的幾十位頂級大咖,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榮譽副會長柳冠中,全球知名汽車設計師Giorgetto Giugiaro(喬蓋托·喬治亞羅)、Atsuhiko Yamada(山田敦彥),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陳政,吉利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許燎源,著名建筑設計師青山周平,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何人可等人。
他們齊聚一堂,圍繞“中國設計,全球審美”這一主題,探本溯源,以大格局、大視野、大智慧,為汽車設計、中國設計的未來之路注入更強大的動能 。
這個活動也發布了多項重磅的學術成果,比如吉利發布的《中國汽車設計話語體系研究白皮書(第二版)》在全球視野下,以第一版為基石,展開了進一步深化,知行合一,以理論融合實踐,再度補充完善了中國汽車設計研究體系。
此外,吉利還和湖南大學以及四川美院等高校合作理論研究,從而不斷豐富“中國原創設計范式”的內涵,試圖用更扎實的理論來指導產業實踐。
比如,吉利設計與湖南大學今年聯合完成了對于智能時代下全球“舒服車”(英文為Sofluoo)的體驗設計研究,負責這項研究的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何人可教授認為:
"從外在環境的適應到內在心理的情感共鳴,再到全球視野下的文化交融,'舒服'不僅是文化概念,更是一種文化輸出的戰略,它承載著和平、開放、多元和關懷的核心價值,為全球設計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同時,吉利設計與四川美術學院聯合完成了《全球化時代下,以中國文化“潤”為主題的設計形態研究》,通過不斷挖掘、解構、重組,探索汽車設計的中國特質,打造代表時代和具有文化印記的“中國設計”。
此外,為了突破傳統設計研究框架,吉利設計以自主設計分析模型與方法,對造物美學之關鍵要素R角進行了解構研究,這也是中國汽車設計界針對R角展開的首次系統性研究。
通過這些方式,吉利為自己打造了一個“理論指導實踐,實踐豐富理論”的正循環,但更重要的是,透過產業界和學術界對“中國原創設計范式”的實踐與探索,中國汽車產業正在完成一次從“Made in China”到“Designed in China”的歷史性跨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