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智能汽車作者Erik的第261篇文章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把我逗樂了。
水木網絡法學的《時事評論|比亞迪巴西勞工風波、王星泰緬失聯與人口販運法制觀念的更新》。
開頭第一段就是:
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提前聲明如下:本文的目的在于說明,由于法制及觀念的差異,會導致不同的人對同一事件的看法判若云泥;法制的脫軌,不利于保護被害人和潛在被害人的權利。由于作者并不掌握證據,本文并非要論證比亞迪巴西工地存在人口販運行為,也無意對泰國、緬甸進行“地域黑”。
對比巴西比亞迪工人事件出來后,12月26日比亞迪公關總監李云飛微博發布的內容: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在抹黑中國品牌、抹黑中國,以及企圖破壞中巴友誼的事情上,見識了境外相關勢力如何惡意關聯、蓄意抹黑,國內部分自媒體如何里應外合,相信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12月30日,比亞迪捐款30億用于教育慈善基金。
還有1月15號,也就是昨天,轉發比亞迪新聞打假辦公室的文章《獎勵一批新線索及證據,1萬到30萬不等!》
近期,我們從后臺核對識別一批線索及證據,涉及了不少“黑媒體”、“黑公關”的情況。
如能提供符合我們前期懸賞要求的線索及證據,將再次給予獎勵,最高500萬元。
水木網絡法學的開頭提示是不是有一種彈幕護體的感覺?
可能很多人還不了解水木網絡法學是干啥的。
水木網絡法學公眾號是清華大學法學院互聯網刑事法制研究中心辦的,在清華官方網上,可以找到這個研究中心的主任是勞東燕教授。
這個號創立于2023年10月18日,為非營利性公號,也未從任何機構申請與獲取資金支持。
定位于法治傳播與互動,關注網絡時代中國社會和中國法治的理論與實踐前沿,希望與諸位一道,關心社會問題、觀察法律事件、傳播法治理念,促進法律界與公眾之間的雙向溝通。
用一個通俗的解釋,勞東燕教授跟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羅翔是差不多的,只不過羅翔是個網紅,名氣更大一點。
2023年勞東燕接受采訪的時候說過一段話:
“網上有很多的攻擊性的言論,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比較尖銳的批評,另一類就是網絡暴力。如果說只是批判性意見,即便很尖銳話說得難聽,我覺得也沒關系,這樣的意見都會留著。但有的人一上來就辱罵甚至污言穢語,直接進行人身攻擊,那我會考慮拉黑并向平臺投訴,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對于不當的言行也應該付出相應的代價。”
“我們要抵制網絡暴力。如果你網暴我,我因為你的網暴而退出網絡空間,那不就把網絡空間讓給更多這樣的人了嗎?所以,我有可能會退出公共平臺,但不可能是因為被網暴而退出。”
“努力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水木網絡法學的文章,是追求公正,也幾乎無功利之心,也不太可能是什么“黑”,但在寫到巴西比亞迪事件的時候,依然要做一個類似于“無罪申明”的表述,可笑可悲又可嘆。
比亞迪的法務和公關,要跟清華法學院正面硬剛一下嗎?
但似乎清華法學院還是有點膽顫~
這篇文章是西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趙興洪寫的(水木網絡法學公開征稿),其中引用了巴西勞工部的調查報告(關于這份報告,基本完整的在我最開始的文章中可以去看),趙教授當然給了一些評語,我摘取一些放在這兒,大家還是自己體會:
如果巴西勞工部的報告屬實,這些情況是否構成強迫勞動呢?
根據中國的法律,多半不會。
一方面,盡管部分行為在中國也是非法和不道德的,老百姓也可能會認為這樣的環境比較惡劣,但一般不會認為其屬于強迫勞動。
二來
根據中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條之規定,“以暴力、威脅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強迫他人勞動的”方構成強迫勞動罪。
在巴西勞工部的報告里,并沒有描述存在暴力、威脅及限制人身自由的情況。相反,很多老百姓會覺得這些工人與承包商是你情我愿的。
但是,如果根據《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關于預防、禁止和懲治販運人口特別是婦女和兒童行為的補充議定書》(又稱《巴勒莫議定書》),
比亞迪巴西工地可能屬于利用了工人們的脆弱境況實施了強迫勞動行為。
這里的脆弱境況包括:工人們身處異國他鄉,語言文化不通,且護照被統一保管;繳納了押金;面臨提前解約顆粒無收甚至賠本的境地。剝削目的至少可以從半強迫的高強度工作、集中生活管理、惡劣的生活環境等方面體現出來。
因此,巴西勞工部的調查結論,尚不能認為是故意抹黑
但無論如何,不管這些中國工人們算不算被奴役,
不管比亞迪工地是不是被選擇性執法了,至少我們應該意識到:這些工人,我們的同胞,理應獲得更體面的工作生活環境和更有尊嚴的對待。
為了公民們的美好生活,我們不應將這一事件單純認定為外國的蓄意抹黑。
2005年,在鳳凰衛視老板劉長樂的促成下,李敖回到闊別56年的祖國故土,做了三場精彩絕倫的演講。第一場在北大,第二場清華。
在北大的時候說北大:蔡元培當校長的時候,教育部的公文來了,看都不看,拒絕,退回去。教育部的錢來了,錢收下。
現在的北大“太孬了”, 說完,臺下集體鼓掌。
到清華演講的時候,被北大的人現場逼問:向北大道歉,聽不得說北大孬。
李敖:我想不到來清華還有北大臥底的,我在北京念中學的時候聽到一句諺語叫做北大老,師大窮,只有清華可通融。因為北大老,所以我們要使勁扎它一下,因為扎它,所以用字用詞就難免重了一點。
最后想要看原文的也放在這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