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清真寺
渤海清真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光緒二年重建,宣統三年維修,為這座清真寺的存續和傳承增添了保障。 1980年寧安縣政府撥款重修,基本恢復原貌。
清真寺主殿采用中國傳統磚木結構硬山式設計,坐西朝東,兩坡屋頂、青瓦屋面、清水磚墻,正面有廊,正脊中部立有伊斯蘭教新月標志,這一設計風格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與伊斯蘭教建筑特色。
如今,這座清真寺已成為牡丹江市的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是宗教活動的場所,更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見證。
清真寺免門票
興隆寺
興隆寺又稱南大廟,原為唐渤海國時期的護國寺,又稱為“皇家寺院”。是當年上京城內規模最大的一座寺院,是東北三省至今保存最古老,最完好的寺院。
“興隆寺”公元926年唐渤海國被契丹滅,寺院被燒毀。金代重修寺院取名 “石佛寺”,金亡后,寺院被毀。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新修此寺院。康熙五十二年因敬香的香客絡繹不絕,名“興隆寺”,道光一十八年夫火燒毀。咸豐五年,重修“興隆寺”寺名沿用至今。
現存的建筑為清代所重建,三圣殿前的石燈幢是唯一完整遺留下來的渤海國佛教建筑珍品,三圣殿內的石佛是渤海國時期的石佛。
興隆寺里面的看點是“五個千年”:千年寺址、千年石佛、千年石燈幢、千年龜蚨、千年古樹。興隆寺的古井大石,佛石燈幢,古樸深厚,敦實雍容,壯觀流暢,哪一樣沒有盛唐的影子。
六十年代初,“興隆得”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六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興隆寺門票20元。
渤海上京遺址博物館
渤海國上京曾以唐代長安城齊名,作為唐代的一個地方政權,其疆域遼闊。作為牡丹江歷史上第一個最大的行政建制所在地,上京成了當時東北與東北亞著名的大都市之一。渤海國經歷229年更迭,15世王,第一代第二代為渤海晉王,第三代起唐朝晉封為渤海國王,在渤海國統治的200多年中,這里農牧業,手工業,對外貿易發展很快。
然而,渤海上京遺址博物館不大,渤海國遺留下來的文物本來就不多,館藏也很單薄。在全國公有博物館都免費的情況下,50塊的門票,這樣的性價比著實令人踟躕。
如果要看館藏,恐怕難免會心生失望,圖文資料網上或者圖書館都可以找得到,無需遠行千里迢迢來到這里。
這個博物館是不參觀對不起那份對歷史的敬畏與好奇,看了卻又因館藏的匱乏而感到一絲遺憾與不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