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克守,1912年3月生于福建省福鼎縣(今福鼎市)點頭鎮翁溪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家中有祖母和父母親,僅靠2畝山田維持生計。葉克守4歲時,母親病逝,10歲時為遠房伯父放牛,16歲時祖母病逝,4年后父親又病逝,全家只剩下他一人。為了生活,葉克守到紙坊做過手工,為別人當過挑夫。
1935年5 月,葉克守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同年8月轉到閩東紅軍獨立師,歷任戰士、班長、排長。193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閩東北地區堅持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
葉克守故居(圖源網絡)
1938年,葉克守隨葉飛率領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六團北上抗日,任第三支隊第六團排長、特務連連長。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葉克守任新四軍第一師一團三營營長,新四軍蘇中軍區第二軍分區臺北獨立團副團長。1942年底,任蘇中軍區第一軍分區江都獨立團副團長,蘇中軍區第三軍分區靖江獨立團副團長,第五軍分區丹北獨立團團長。葉克守參加了開辟蘇南、蘇中抗日根據地和鞏固發展蘇中根據地斗爭,參加郭村保衛戰和黃橋等戰役戰斗。
抗日戰爭勝利后,葉克守任蘇中軍區第二軍分區四團團長,華東野戰軍第十一縱隊九十七團團長,第三野戰軍十兵團二十九軍八十七師參謀長,福建軍區第五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職。參加蘇中七戰七捷和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戰斗。在蘇中戰役的邵伯保衛戰中,第四團前線指揮所堡頂被炸塌,葉克守雙腳被埋在泥土中,仍沉著指揮第四團與敵反復拼殺。經過三天三夜的浴血奮戰,終于以劣勢兵力和裝備,打垮國民黨軍輪番進攻,取得蘇中戰役第六戰的勝利。戰后,第四團受到華中軍區通令嘉獎。
葉克守
新中國成立后,任福建第五(晉江)軍分區司令員,領導了閩西剿匪斗爭,親率兩個團剿滅了德化縣的“東南人民反共救國軍閩南軍區”劉子寬、林青龍等部。1951年9月又組織、指揮部隊和民兵圍殲登陸內竄的海匪“泉州縱隊”和“永安縱隊”。1952年5月,葉克守任福安軍分區司令員。1953年,國民黨軍企圖竄犯閩浙邊境。他率參謀人員,帶上無線電臺,徒步跋涉120余公里至福鼎縣前岐設立前線指揮所。他在戰爭年代因傷致殘后,經常腰痛和小便失禁,但仍以頑強的毅力,跋山涉水,周密勘察地形,制定作戰方案。1968年4月,克守兼任福安專區革命委員會主任。1969年11月,任福建省軍區副司令員,仍留在福安工作。1971年7月起,兼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他不顧病殘的身體,深入農村和工廠調查,致力于發展工農業生產、改善人民生活。1974年9月,葉克守離開福安到省軍區任職。
在革命戰爭時期,葉克守曾受傷7次,落下終生殘疾,被評為一等殘廢。
1955年9月,葉克守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和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是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1978年4月,葉克守離職休養。1982年享受正軍級待遇。
1990年11月13日,葉克守在福州逝世,終年78歲。(據童來喜等主編《從新四軍中走出來的未授將銜的軍以上干部》改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