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東媒體南方都市報報道,深圳基礎教育迎來重磅人事變動,深圳大學附屬中學召開教職工大會,會上宣布文思源任該校黨委書記。
公開資料顯示,文思源出生于1970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中小學正高級教師,曾任湖南省衡陽市第八中學校長等職務。
在湖南省內,衡陽市八中的地位僅次于長沙“四大名校”,排在長沙長郡中學、長沙雅禮中學、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長沙市第一中學之后,素有“湘南名校”之稱,是湖南省首批掛牌的20所重點中學之一。
對于衡陽市八中師生而言,算是“損失”了一名重要的領頭雁和帶頭人,對于學校的發展而言具有一定的影響。
但是,對于文校長而言,南下深圳,且擔任深圳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一職,年薪恐不低于百萬,能夠極大地改善生活的同時,還可以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在我看來,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深圳作為國內最具有活力的城市之一,擁有無限的發展潛力,可以實現其他地方所不能實現的愿望。
這幾年來,深圳大力發展各個階段的教育,試圖將文化沙漠的帽子摘掉,先后新增了南方科技大學、深圳理工大學等一大批高校,儼然成為國內高等教育資源最為豐富的城市。
不僅是高等教育,在基礎教育領域,深圳也是投入巨資,吸引了一大批畢業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頂尖高校的畢業生,成為炙手可熱的基礎教育高地。
當然,有了優質的教師隊伍,還必須要有先進的管理經驗,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優勢資源的綜合效應。
因此,我認為深圳耗資引進湖南名校校長,可謂是明智之舉,恰好彌補了深圳基礎教育領域缺乏豐富管理經驗人才的缺陷。
不管是建設新大學還是引進高層人才或者是優秀管理人才,深圳的最大地氣就是不缺錢、不差錢,同時也是敢花錢、愿花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育是一件投入產出比特別高的產業,但同時又是投資周期特別長的產業,短時間內肯定看不到成效,但一旦產出成效,其后續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
我相信,再過若干年以后,深圳一定會成為一座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并駕齊驅的教育名城。
到那時,深圳就會徹底甩掉“文化沙漠”的帽子,成為文化富礦。
這也給了我們一個深刻啟示:對于中西部地區的各級各類學校而言,所謂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只不過是自欺欺人,只能把自己感動,而不能把人才感動,只有待遇留人才是真正的留人。
在待遇面前,事業、感情都是其次,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靠事業和感情是解決不了的。
因此,對于中西部地區的學校來說,如果沒有充足經費,那就需要更加自力更生,爭取從內部培養人才出來。
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請留言發表評論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