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多家官媒報道,成都首家市內免稅店選址仁恒置地廣場,毗鄰春熙路-鹽市口商圈。
首先要明確一點,市內免稅店是干嘛的?市內免稅店的銷售對象是即將于60日內搭乘航空運輸工具或國際郵輪出境的中外旅客。
另外要知道,市內免稅店和機場免稅店是兩個概念,無論商品種類、購物體驗、時間充裕度以及周邊旅游配套等等,都不是機場免稅店能比擬的。
看市內免稅店帶來的影響,需跳出免稅店本身來分析,錦江區至少迎來三大機遇。
第一,提升春熙路-鹽市口商圈的活躍度,帶動商圈周邊產業。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春熙路的人流量遠不如十年前了,但這不是春熙路的問題,一個是網購的沖擊,一個是隨著成都城市化進程和人口增速加快后,倒逼多中心模式形成,當其它區縣各種商圈和高檔商場拔地而起后,春熙路已不具備稀缺性了。
但市內免稅店的“橫空出世”,它是具有稀缺性的,不妨想想,我都來市內免稅店了,那近在咫尺的春熙路、太古里、ifs等等,是不是也可以順便逛逛呢?那春熙路周邊的餐飲、娛樂、酒店是不是也能增加一分熱度呢?
通俗點講,市內免稅店能有效延長游客在當地的停留時間從而有效推動春熙路-鹽市口商圈的整體活躍度,還記得2016年,上海市內免稅店開業后后,極其火爆,大排長龍。
去年,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員已突破500萬人次,位居中西部第一,如此龐大的潛在消費群體,對于整個春熙路-鹽市口商圈甚至錦江區來說都是一重大機遇。
第二,市內免稅店的功能不僅僅是購物,這是成都獨一份的文化傳播窗口。
光以市內免稅店更便宜的商品優勢和稀缺性優勢還不夠,還要思考如何利用好這個文化傳播窗口,這波流量的持續性會非常長遠,有流量就不缺人氣。
免稅店的設計風格、免稅店的國潮產品、免稅店的獨特印象和記憶點都是文化傳播的載體。
ifs的熊貓爬墻成為了大多游客的打卡地,它除了極具創意以外,更關鍵的是使用了四川(成都)的符號-大熊貓元素。
成都是中西部對外最活躍的航空樞紐城市,所以錦江區的市內免稅店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講好四川故事、講好成都故事,是務必要深挖的,讓免稅店成為旅游打卡地,成為成都旅游鏈條其中一環,就非常理想了。
第三,市內免稅店利好對外資和投資的吸引。
市內免稅店的設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反映的是一個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更是營商環境的體現。
成都唯一市內免稅店一定有大量未充分挖掘的商業機會,并且很多國際知名品牌和企業會都把免稅店作為進入新市場的重要路徑,從而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隨著知名品牌和流量熱度的雙向加持,免稅店帶來的聚集效應,會推動外資和內資前來這個城市或這個地區開設門店或分支機構。
最后我想說,市內免稅店的設立是不容易的,因為需要國家批準,成都這些年一直在爭取,而錦江區表現的非常積極,早在4年前,錦江區就與中免集團來往很頻繁了。
不知道成都在多少政策文件里重點提及了市內免稅店,也不知道錦江區為了市內免稅店這件事開了多少會、熬了多少個日夜,坐擁春熙路-鹽市口商圈的錦江區并沒有吃老本,而是想辦法積極引入市內免稅店消費新模式,賦能春熙路鹽市口頂級商圈,未來可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