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彎灣
偶然聽到一首兒歌,《愛我你就抱抱我》。
我小時候沒聽過,是最近幾年刷短視頻才聽到的,第一次聽到,我就覺得,這歌寫得也太好了吧,這歌詞寫得比那些不知所云的搖滾、民謠、流行歌曲強太多了。
把“愛”這么抽象、復雜的事情,總結得如此簡潔、清晰、沒有任何理解門檻,而且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
如果按照這首兒歌的歌詞去做,你跟你爸媽、你跟你的伴侶、你跟你的兄弟姐妹、孩子的關系,都會有一個質的提升,我100%確定。
歌詞是這樣:
媽媽總是對我說,爸爸媽媽最愛我,我卻總是不明白,愛是什么;
爸爸總是對我說,爸爸媽媽最愛我,我卻總是不明白,愛是什么。
愛我你就陪陪我,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夸夸我,愛我你就抱抱我。
如果真的愛,你就陪陪陪陪陪陪我;
如果真的愛,你就親親親親親親我;
如果真的愛,你就夸夸夸夸夸夸我;
如果真的愛,你就抱抱我……
你看,多么清晰、多么簡潔、多么深刻又直白!
如果你愛我,那你就陪陪我、親親我、夸夸我、抱抱我。
如果你真的愛我,那就一次又一次的陪我、一次又一次的親我、一次又一次的夸我、一次又一次的抱我。
愛就是這么簡單。
當然了,親親抱抱,可能只適合于夫妻關系、親子關系,但表達愛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無論對誰,如果你愛他,那就盡量做些暖心的事、說些暖心的話。
我記得我以前跟曹姑娘在一起的時候,我為了表達我對她的愛,每天加班加點搞了一兩個月,給她做了一個別墅模型。
我以為那是愛。
然而,那不是愛。那是自戀、自我感動,完全是在自嗨,搞半天,真不如親親她、抱抱她、夸夸她來得實在。
你愛一個人,你就得讓他知道、讓他懂、讓他明白你愛他。
很多人愛一個人,還沉迷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愛,卻不知道要用別人能接受、別人喜歡的方式去表達。
就像一個人寫文章,光是往文章里添加很多成語、古詩詞、各種專業(yè)術語,這種搞法,除了自嗨、顯得他好像很有文化,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寫文章,目的就是要讓讀者讀得懂,真夠準確知道他所想要傳達的思想感情,不要制造閱讀障礙、不要為難讀者。
愛也一樣,不要內心覺得你是愛他的、不要去證明你是愛他的。
你愛他,你就要讓他感受到,這個世界,因為你的存在,他會多一點幸福,這就夠了。
在成年人的世界,不要老想著去改變別人、不要老想著去教育別人、不要老想著去給別人提建議,不要以為那是愛。
那不是。
從行為上看,愛應該是充滿溫暖與善意的;從結果看,愛應該是能讓被愛的人感到幸福與感動的。
你批評別人、教育別人,你覺得那是你對他的愛,但他感覺很不舒服啊。他要是反過來批評你、教育你,你還覺得你是愛嗎?
一個人成年了,批評他、改變他、教育他的人多了去了,你作為父母、兒女、伴侶、兄弟姐妹,你唯一該做的事,就是去愛他。
為什么在我們的社會,普遍存在“隔輩親”的現象?
就是因為父母雖然愛子女,但總是以命令、要求、批評、建議、管教的方式去表達,辛辛苦苦做一切都是為了子女,做一切都是“為了子女好”。
結果子女的反饋是,“你們能不能不要對我好”,父母子女的關系一團糟。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跟孫子孫女的關系就和諧多了,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少會管孫子孫女,只是去愛就完事了,所以祖孫關系很和諧。
快過年了,很多在外的子女也回到了家,大家能不能別提那些不開心的事、不要給彼此提要求、不要對彼此有半句批評?就好好在一起,你夸夸我、我夸夸你,好好過個年。
當然了,直接說什么“媽媽我愛你”“女兒我愛你”這類似的話,不太符合我們這個種族的人,確實是有點難以啟齒說這些肉麻的話,但是要表達愛而且對方能感受到的語言有太多太多啊,比如:
“媽媽你做這道酸辣土豆絲也太好吃了,我在上海就天天惦記這一口”
“爸爸這一年看你老了很多,看著我都感到心疼”
“兒子我感覺你今年懂事多了”
“女兒穿上這件衣服好漂亮”……
最后,我想說,親人之間,表達贊賞、感激的話你不說,其實大家也不會覺得有啥,畢竟幾十年都這么過來的,都習以為常了。
但是,你相信我,如果你說了,你和你的家人,都會覺得很幸福。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不僅不夸張,而且形容得實在是太貼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