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在我國歷史上,雖說每個階段各有不同,各具特色,但三國時期仍然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這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用英雄輩出來形容都略顯單薄。
在這個時代涌現出的故事,不僅有戰場上的金戈鐵馬,還有文人墨客之間的才情較量。
其中,就有著家喻戶曉的曹植七步作詩的故事。
相傳,曹丕與曹植不和,所以才會出這個難題刁難他,讓曹植在七步之內做出一首詩,否則就要他的命。
曹植作出來了,但曹丕卻沒有因此與他講和,后來,曹丕看見兩頭牛打架,又來刁難曹植,讓他作詩,并且詩中不能出現牛。
讓人意料之外的是,曹植不僅作出了一首詩,這首詩還流傳千古。
那么,他是怎么寫的呢?
一、才華橫溢的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從小就展現出了在文學方面的天賦,不僅才思敏捷,脫口而出的話也充滿學問,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小“神童”。
曹操對他很是喜歡,甚至很多次都產生過直接立他為世子的念頭,希望以后能由曹植來繼承自己的大業。
然而,曹植并不是一個擅長權謀的人。
他從小的生活環境還是以文學色彩居多,畢竟,曹操本來就是一個出色的文學家,他的詩歌就兼具氣魄和情感,讓曹植很是敬佩。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曹植不知不覺當中就成了一個癡迷于詩詞歌賦的文人,他喜歡看書,恨不得一頭扎進書中不出來。
即便外面的大環境是充滿著戰爭和鮮血的,曹植的作品風格也沒有完全受到影響。
而是有很多種風格,既有著描述戰爭殘酷的現實主義,也有抒發個人情感的浪漫色彩。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曹植長大,青年時期,他開始跟著曹操南征北戰,對戰爭有多么殘酷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
也意識到了戰爭給社會帶來的巨大破壞,以及百姓們此時的水深火熱。
這些經歷改變了他的創作風格,讓他的作品當中出現了更多對和平的渴望,他希望自己是一個能夠建功立業的人,能夠有更大的力量來結束戰爭。
于是,在《白馬篇》當中,他寫道“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表達了自己愿意犧牲性命,為國家奉獻一切的決心。
然而,即便曹植有這份心,最終還是沒能奪得世子之位。
他性格灑脫,不拘小節,在曹操眼中,慢慢地不再是那個適合繼承自己大業的人,于是,在與曹丕爭奪世子之位的過程中,曹植失敗了。
這讓他的處境變得十分艱難。
曹丕在繼位之后,對曹植很是忌憚,幾次三番的試探他、打壓他。
比如說讓曹植以兩頭打架的牛為主題作詩,但是又不能用到牛這個字,就是曹丕的一次刁難。
二、曹丕看見兩頭牛打架,讓曹植作詩,詩中不能出現牛
這件事發生在二人共同外出游玩的一天,他們走到郊外的時候,曹丕看到了兩頭牛在打架,其中一頭被另一頭頂進了井里。
或許是想到了他們兄弟二人,曹丕又生出了要刁難曹植的心。
于是他跟曹植說,讓他用這兩頭牛之間的爭斗來做一首詩,但是詩中不能出現牛這個字,如果做得好自然有賞,如果做得不好,那恐怕就要嚴懲了。
曹植明白曹丕是什么意思,知道這是他的又一次故意刁難。
但是作詩對自己來說不是什么太難的事情,在經過思考之后,曹植創作出了一首詩,也就是流傳千古的《死牛詩》。
這首詩的第一句是“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這句話里雖然沒有出現牛這個字。
但是通過“兩肉”、“凹骨”這樣的描述,生動形象的展示出了這兩頭牛的外形特征,讓人一看就能想象到兩頭牛在并排往前走的樣子。
隨后的第二句是“相遇塊山下,欻起相搪突”,短短幾個字,就描繪出了這兩頭牛在山下相遇之后,突然起了沖突,相互撞擊對方的樣子。
這一句已經充滿了畫面感,而緊接著的第三句更是直接點名了結局。
“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表明在爭斗過程中,雙方不是都在強硬的打架。
其中一頭牛或許是不敵對方,或許是沒有盡全力,被另一頭牛撞倒,倒在了土窟之中,暗示了現實中的那頭被頂落到井里的牛。
最后,他又用一句詩進行了總結“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表示在這場爭斗中,失敗的那頭牛并不是因為力量沒有對方強。
而是因為一些原因,沒有拼盡全力,讓人很難不聯想到他們兄弟二人。
短短時間內,曹植就完成了這首詩,不僅巧妙的避開了“牛”這個字,還生動的描繪出了兩頭牛打架的全過程,以及制造了一定的留白。
讓人們在讀完這首詩后,有充足的空間去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其中的才華可以說是令人折服。
而很明顯的是,曹丕這一次的刁難失敗了。
三、流傳千古的《死牛詩》
這首《死牛詩》雖然是曹植在短短時間內作成,并且篇幅也不長,但是其中深意卻值得研究。
從文學的角度出發,這首詩可以說是充滿了“曹植風”,他本就擅長運用語言阿里描繪事物,將讀者迅速代入到場景當中。
這首詩也是如此,通過對兩頭牛斗爭過程的描寫,寥寥幾個字就展現了激烈的對抗。
除此以外,這首詩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還是因為其背后的深刻內涵,畢竟,三國時期紛爭不斷,各方勢力就如同這兩頭牛一般斗爭激烈。
通過這首詩,曹植或許也在隱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對當時這種動蕩的擔憂,以及對和平的渴望。
現如今,這首詩已經是曹植的一首代表作,它不僅讓后人們領略到了曹植卓越的文學才華,也成為了學者們研究三國文化的一個珍貴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