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李老逵 微信公眾號 李逵的第三把板斧2025年01月22日 09:09北京
作者〡李老逵
今天是北方小年,按說在這歡樂祥和的氣氛里,討論這個話題有點違和。
可是冬季、過年,天氣寒冷,飲食油膩,又都是疾病高發(fā)的時候,尤其是對老年人。
然而,今年的藥品集采,卻讓很多家有病號的家庭甚至眾多健康人群都憂心忡忡。
正像2024年12月12日,第十批集采結果出爐時,我的十萬+爆文《3分錢一片的阿司匹林,我不相信它只需要基本的常識》里寫的那樣,為消費者省錢,總是應該讓人高興的,可是這一次我卻絲毫興奮不起來。很簡單,因為這些藥實在是太便宜了,便宜得簡直“靈魂出竅”,讓我都開始嚴重懷疑它們的療效。
常識告訴我們,如果一件事情美好的都已經違反客觀規(guī)律了,那我不但不會深信不疑,反而會覺得異常恐懼。3分錢一片的阿司匹林,我不相信它只需要基本的常識。
據財新網報道,2025年上海兩會期間,來自醫(yī)療界的政協委員們基于臨床實踐,坦言某些集采藥藥效不穩(wěn)定,呼吁給原研藥留出通道。
上海瑞金醫(yī)院普外科主任鄭民華接受媒體采訪談到藥品集采效果時,更是提出“血壓不降、麻醉不睡、瀉藥不瀉”的后果。已經有不少醫(yī)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我印象中北京的政協委員也在呼吁此事,建議重新評估集采政策的副作用。
其實在去年12月12日第十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擬中選結果公布后,網絡已經流傳了幾位業(yè)內人士的警示文章。
文章擔憂這種價格不光難以保證藥廠必要的利潤,而且可能導致療效的降低,更可能產生“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倒逼一些進口藥、好藥退出中國市場。
老李認為:
藥品不是普通商品,不能完全靠低價取勝。
醫(yī)療不是普通服務,不能一律最低價中標。
據報道,國家醫(yī)保局將于21日聯合衛(wèi)生健康、工業(yè)信息化、藥品監(jiān)管部門,赴上海當面聽取相關政協委員、專家關于藥品集采政策及中選產品質量保障的意見建議,并重點收集有臨床數據支撐、有統計學差異的質量和藥效問題線索。
老李只是覺得,這樣的聯合調研是不是晚了點,難道不應該在集采之前就徹底完成嗎?
我們的很多事情,往往是先上車后買票,先出臺后調研。為什么不能在重大決策尤其是這種涉及民生福祉的公共政策上,事先廣泛調研征求專家意見和群眾呼聲,充分開展可行性研究呢?
我呼吁現在“一言九鼎”的醫(yī)保局,亡羊補牢時猶未晚,這次真的能夠秉承“人民至上”的宗旨,把工作做扎實,把調研搞深入,把意見聽進去,把政策做優(yōu)化。
畢竟在你們的手上,托舉著十四億國人的生命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