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腳步日益臨近,一年一度的春運大幕已經拉開。今年春運,是實行春節8天長假、過境免簽政策全面放寬以及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運,全國預計跨區域流動90億人次。鐵路作為春運的主力軍,以其獨特的方式講述著中國故事,傳遞著溫暖與希望。
春運,不僅是一場關于歸家與團圓的遷徙,更是觀察中國經濟社會活力的一扇窗口。近年來,隨著鐵路建設的不斷推進,高鐵里程持續攀升,八縱八橫的高鐵網不僅縮短了地域間的距離,更拉近了人心。春運期間,高鐵以其高效、便捷的特點,成為許多人回家的首選。從綠皮火車到高速列車,春運面貌的變遷,是中國鐵路乃至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生動寫照。
春運的浪潮里,科技力量的深度融入也成為一大亮點。電子客票的全面普及、12306平臺的迭代升級、大數據預測客流與智能調度等技術的應用,讓春運變得更加高效、安全。旅客僅憑身份證件即可“一證通行”,大大節省了排隊取票的時間;候補購票、在線選座等服務的推出,讓出行體驗更加順暢。科技的應用,不僅提升了出行效率,更讓旅客體驗到了智慧出行的魅力。
在春運的大遷徙中,不僅要走得了還要走得好,一紙車票于方寸間“流淌”溫暖,在你來我往中傳遞愛意。加開的列車,徹夜不眠的車站在為旅客出行保駕護航的同時,也在用實際行動訴說發展變化之大。或許很多人再也不會唱著“左手一只雞右手一只鴨”這樣的歌謠回家過年,手機訂票、網絡訂餐、高鐵快遞等服務產品的推行讓人們從大包小包的“背包俠”變成說走就走的“瀟灑哥”。旅途的腳步越來越輕盈,體驗越來越美好,這是發展所帶來的結果,這就是年年有春運年年有不同的真實寫照。“熱辣滾燙”的春運,激情澎拜動能無限。
值得一提的是,穿梭于山水之間的“慢火車”,在春運期間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載著游子們對家鄉的思念悠悠前進。這些公益性“慢火車”,不僅連接了城鄉,更傳遞了溫情與關懷。鐵路部門還通過開行特色旅游專列、常態化開行小慢車等措施,帶動了當地民宿、土特產等產業的發展,為鄉村旅游產業的繁榮注入了新的活力。
讓我們共同期待,在鐵路部門的不懈努力下,春運能夠平穩有序進行,為廣大旅客帶來更加美好的出行體驗。讓遠方游子回家的渴望成為現實,讓萬家團圓的燈火更加溫馨明亮,一幅流動中國美畫卷正徐徐鋪展。(文/張紹宇、王悌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