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這個充滿詩意與歷史沉淀的地方,不僅是酒文化的發祥地,更是烏程酒這一區域品牌成長的搖籃。在歷史的長河中,烏程酒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無數文人騷客的目光,他們用筆墨記錄下了對烏程酒的贊美與傳頌,使得烏程(湖州)的名聲遠播。
烏程兩山系列(金山銀山)的風帆造型酒瓶,是現代工藝與傳統酒文化的完美結合。其側面設計靈感來源于古代航行的風帆,八角形瓶蓋的八條邊象征著一年四季的八個節氣,寓意著時間的流轉與生命的循環。四射的八角則象征著無垠的天空,代表著烏程酒廣闊的視野和無限的可能。而隱藏在外圍的圓圈,代表著普照萬物的太陽,這取自于陽光之下烏程酒生生不息、源源不斷的精神。每一處細節都蘊含著對自然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為了更好地迎合嘉湖地區消費者的口味,順勢推出了銀山這款33°的濃香型白酒。它采用天目山源頭未受污染的山泉水,精選湖州本地優質原糧釀造而成。融合了小麥、高粱、江南大米的精華,釀制出口感協調的佳釀。酒液清澈透明,質地純凈,入口后綿柔細膩的口感與酒香相得益彰,仿佛在舌尖上跳動著一曲江南水鄉的輕盈舞蹈。每一口都是對烏程酒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是對烏程酒深厚文化底蘊的現代詮釋。
烏程出好酒,這不僅僅是因為烏程酒釀造的四大要素——曲、水、米、技,更是因為這些要素占據了古典科技著作《考工記》中所述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這四大要素共同作用,使得烏程酒成為酒中極品,每一滴都蘊含著自然的饋贈和匠人的智慧。
天時,指的是制作烏程酒所需的好曲,其制曲和釀酒過程嚴格遵循自然的生產季節。同治《湖州府志》中有詳細記載:“于六七月以麥面之精良者,雜白水作曲…小雪前后民間釀酒,謂之小雪酒”。這不僅體現了對自然規律的尊重,也反映了烏程酒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
地氣,指的是烏程酒所需的優質水源,即來自天目山脈的東西苕溪之水。《吳興賦》中對此有生動的描述:“雙溪夾流,繇天天目而來…泓渟皎澈,百尺無泥”。這清澈的溪水,仿佛是大自然賦予烏程酒的甘露,為酒的釀造提供了最純凈的水源。
材美,指的是用于釀造烏程酒的優質糯米,金釵糯是湖州產的釀酒最佳之糯米,上等紹興黃酒也采用此米。明人董斯張在《吳興備忘》卷二六引《品物類聚記》中提到:“其在湖州,一穗而三百余粒者,謂之千穗稻。其粒長,而釀酒倍多者,謂之金釵糯。其粒大而色白,芒長,而熟最晚,其色易變,其釀酒最佳,謂之糯盧黃,湖州謂之泥里變,言其不待日之曬也”。這金釵糯不僅品質上乘,更是烏程酒獨特風味的來源。
工巧,指的是烏程酒的精湛釀造技藝。這一技藝自烏巾、程林兩氏傳承至今,北宋時期湖州出現了釀酒技藝的集大成者朱肱。他在總結前人釀酒經驗的基礎上,親自實踐并改進工藝,撰寫了《北山酒經》一書,成為當今世界公認的釀酒經典之作,被譽為酒業的圭臬,也是歷史上第一部酒文化專著。朱肱的智慧和技藝,為烏程酒的釀造工藝注入了靈魂,使得烏程酒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烏程酒的釀造,不僅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一種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恩。從選曲到取水,從選材到釀造,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匠人的心血與智慧。他們深知,只有順應自然,尊重自然,才能釀造出真正的好酒。因此,烏程酒的每一滴都蘊含著自然的饋贈和匠人的虔誠,這是烏程酒能夠穿越千年,依然醇香四溢的根本原因。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無法辨別具體出處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