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CNY營銷大戰正熱。品牌們的話題互動、紅包小游戲每天都在花式翻新,聚焦團圓、親情的TVC更是神仙打架,誓要拿下新春節點上這潑天的流量。
007卻特別關注到了今天大家都在轉載的一支新春賀歲片——蒙牛攜手代言人賈玲打造的賀歲微電影《你的強回來了》,剛上線就已經有了大爆勢頭。
這支微電影避開了小年等常規節點,在今日錯峰發布。這基本上就是許多打工人節前最后一個工作日,剛好配合了各位“強”的返鄉熱潮,讓消費者更有代入感,也以此吸引了不少人主動傳播轉載到朋友圈,宣告“你的強回來了”。片子不僅在朋友圈刷屏,還在各個社交平臺都掀起一波網友轉贊評熱潮,相關話題接連登上多個熱搜,已經拿下3.6億+曝光。
透過亮眼的傳播效果,不難發現,蒙牛這支TVC的核心吸引力,并非來自常規的過年煽情敘事,也不僅來自于代言人的流量號召力和適時的投放策略,還源于真正基于現實打工人的群體洞察,在大家都熟悉的春節家庭場景里,引發了更深層次的情感共鳴,給與了無數人步入“新一年好好生活”所需的內在支撐力。
這支新春賀歲片,也為更多品牌提供了不少CNY營銷新參考。
笑點內容有共鳴
薔總版賈玲戳中打工人心聲
看到片名和主演賈玲第一眼,相信大家和007一樣瞬間反應過來了:這絕對是一支處處有笑點的賀歲片。
“你以后不用那么要強,因為你的強來了”的爆梗,在2024已經被網友們玩了一整年。我都不敢想,蒙牛品牌部背后到底笑了多久才把《你的強回來了》片名定下來。
不只片名玩梗,就連賈玲爆改“薔”總都是人物諧音梗,瞬間就把幽默、搞笑、歡樂的基調立住了。
喜劇賀歲片本就是賈玲的舒適區,去年一部笑點和勵志兼具的《熱辣滾燙》,直接斷層破紀錄。今年這部《你的強回來了》更是沿循“賈玲式喜劇”風格,把各種戛然而止的反轉和絲滑接話反差,玩到飛起。
一開場還以為薔總即將引領公司走向五百強,鏡頭一轉原來是遇上了下班晚高峰;說好精英團隊不完成任務不下線,一上電梯里就遇上了回家過年的薔總;還有“霸總”也得聽話掃碼,菜場新鮮活魚對撞職場新鮮創意……梗點太密集,讓人笑到停不下來。
就在這些一路讓人哈哈哈的笑點背后,更加觸動人心的,可能還是片中那些真實的打工人故事和家人間的真情關懷。盡管賈玲扮演“要強”的薔總自帶喜劇范兒和夸張色彩,卻真實演繹出了無數在外打工人的現狀。
大家或許也像薔總一樣,時常面對工作難題,總是被KPI高壓不斷擠壓著生活空間。甚至連春節這樣闔家團圓的假期里,也有不少“要強”的打工人像薔總一樣“一半在家里在親人身邊,另一半在手機上的工作里”,常常既兼顧不了工作,也沒有過好假期。
當然,不只客觀工作壓力。就像在最近#帶著最后一個月的工資回家過年#這個抖音熱榜第一的話題下,很多打工人自發展示的一樣——很多人在外其實沒有家人眼中那么光鮮亮麗,卻一直背負著“要對得起家人期許”以及“要做到更好”的自我壓力。
基于這樣深度的人群洞察,蒙牛又通過賈玲與老戲骨杜源搭戲,復刻出中國大多數家庭的團圓場景,用“要強的薔總和松弛感父親之間的溫情互動”,給出了溫暖回應:
一方面,片中穿插童年記憶,喚醒了大家其實從小就懂得的道理——“要始終對未來抱有信心和期待”。即使在事業上干“糊”了,也要期待明年會好起來的。也許就如劇中“父親就是想找的達人”這類“反轉”一樣,在不經意間就能迎來峰回路轉;
另一方面,片子還借上一輩的視角,理解、關懷著這代人的“不容易”,也讓更多年輕人意識到“其實無論在外面干的好不好,都是家里人的驕傲,不必給自己太多壓力”;
最后正如父親用自己“小火慢燉”的行動,向孩子傳遞的人生哲學,“要強”不僅是在事業上,保持松弛、積極、樂觀的心態過好每一天生活——“好好生活,其實也是一種要強”。
這樣的溫暖回應,在大眾心智上又一次豐富了蒙牛的“要強”認知。
近兩年,從各大節點、事件營銷中,不難發現,蒙牛母品牌總是以不同的溝通創意,持續夯實著“營養世界每個人的要強”這一價值主張,并沉淀著“要強”品牌資產。
但值得注意的是,蒙牛“要強”并非單一敘事,而在不斷豐富內涵。例如在巴黎奧運會時,蒙牛表達的要強既是奧運健兒們的賽場精神,也是各行各業普通人的拼搏奮進。而當下新春節點上,透過薔總的演繹,“要強”又進一步融入打工人故事,深入職場、家庭、生活場景,演繹出了“放松心態、好好生活、積極迎接未來”的新內涵。
借助越來越多貼近現實的故事,將“要強”深入人心的蒙牛,也將逐步深入更多人群和各類場景,不斷拉進與用戶距離。
產品露出有深意
以關懷與祝福推動品牌與用戶雙向奔赴
新春節點對于品牌們而言,不僅是與用戶的情感對話契機,更是不可忽視的產品銷量增長時機。尤其是對于蒙牛這類“春節贈禮熱門”而言,新春營銷里更不能忽視產品的場景種草。
我們也不難看到,在這支新春賀歲片里,蒙牛產品有多處露出。但這種露出并非“硬植入”,而是把產品變成了家人之間傳遞關懷與祝福的“媒介”。
比如薔總一回家,父親就遞過來插上吸管的純牛奶,這其實和魚湯一樣,都是支持孩子“好好生活”的營養。其中還充滿了“為辛苦一年的孩子補充點營養”的關懷和心疼。
再比如,蒙牛產品做“年貨贈禮”的巧妙露出,也正好抓準了過年“送禮送心意”的內核:
首先過年送禮未必要最貴的,也不一定像片中“需要人陪伴的AI陪伴機器人”一樣,僅站在“送禮人”的視角送上自己認為好的、尖端稀奇的,而要送得正中收禮人下懷。就如父親給薔總推薦的蒙牛牛奶,憑著“營養實惠”硬實力,無論送老人、年輕人、孩子都能受歡迎。
不管是送姥爺還是送二姨的牛奶,不僅要送實用價值,還要送看得見的關懷與惦念以及讓久不見面的親朋好友們能夠溝通、互訴關愛的契機。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除了借助親情故事為產品附加真摯心意,還在結尾以代言人“送禮送蒙牛,要強事事牛”的祝福,為產品再附加了一份“好運寓意”。從關懷、祝福到好運,這份有深意的新春好禮,足以推動品牌與用戶雙向奔赴。
不只產品情感寓意有拓展,故事劇情還同步擴大了“送禮”之外的“產品適用場景”。片中,父親在魚湯里加入蒙牛牛奶的獨門秘方,就可看做為其開拓創新場景,從而開辟更廣闊的增長可能性。
事實上,不管是借搞笑、溫暖的要強故事為產品加持“關懷、祝福、好運”內涵,還是以廚房應用劇情開拓創新場景,都不難看出,蒙牛這部新春賀歲片瞄準的不僅僅是“春節”這個流量場,而是借勢年貨贈禮這些短暫熱點,構建長期的消費聯想,撬動長效增長。正如持續沉淀“要強”品牌資產一樣,“長期主義”思維始終貫穿于蒙牛品牌、產品傳播。
營銷溝通更全面
接住新春流量更要兼顧情緒價值
在看完這支片子從內容創意到產品露出的策略巧思后,如果要總結其與廣大用戶的底層溝通思路,007認為應該是:全面地滿足用戶在新春場景下多維需求。
首先,正如前文所說,結合親情劇情輸出的蒙牛送禮建議和廚房調味小tips,滿足了用戶過年節點上的場景消費所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蒙牛還趁勢《哪吒2》即將上線春節檔的熱度,打造了“要強賀歲團”、定制包裝和各種魔性洗腦的聯動創意,搶占年貨、春節禮贈場景。這與“以故事場景傳遞禮品溫情”的賈玲賀歲片形成了合力,共同接住新春流量,同步推高節點銷量。
在滿足外在物質消費需求外,蒙牛還借賀歲片回應了大眾的內在情緒訴求。
讓打工人有代入感的“薔總”人設和“親人團圓”的劇情,不僅能引發大眾情感共鳴,更提供人們亟需的“正向情緒價值”——在即將翻開新一年的節點上,人們不僅有對過去“未成功”的懊惱,也有對不確定未來的迷茫、焦慮。此時,蒙牛賀歲片帶來歡樂、喜慶氛圍,也帶來了家人支持以及“好好生活,也是要強”的鼓勵,可以說真正把“品牌力量和溫暖”送到了大眾心趴上。
最后,在全面回應用戶需求的故事里,品牌角色和品牌價值也在不斷生長。支持大家好好生活的蒙牛,持續夯實著用戶生活、情感“陪伴者”和“支持者”認知。我們也可繼續期待在更多CNY營銷和傳播創意中,蒙牛以及秉持相同用戶思維的品牌,能夠創造更多精彩案例,為大眾現實生活增加更多快樂與溫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