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或過年,在中國古代稱元旦(有別于近現代的元旦概念)。正月的初一日,就是元旦。歷史上歷朝歷代,正月時間各有變化;直到清順治年間,順治皇帝統一恢復夏朝正月制,制訂農歷一月為正月,初一為元旦。這一傳統沿用至今,也就是今天春節的由來。
從古至今,正月初一到初八,均屬中國人集中送祝福的吉日。而以漢字為主要載體的中式祝福文化,在全世界獨一無二,它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承載著中華文明的人文精髓,傳遞了中國人的精神寄語。匾額,就是古代中國人送祝福的最重要載體之一。傳承祝福文化,匾額文化值得發揚。
值此新春佳節之際,這里集中展示一批題寫或立匾于春節期間(正月)的傳統匾額,從中可見,中國人在正月里送祝福,以敬老、尊老排第一位。
【清道光十八年圣旨】匾:這是清道光皇帝于道光十八年(1833)正月初一日頒發的圣旨,敕封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儒林郎。下款顯示立匾時間:道光十八年正月初一日。對受匾人來說,春節加封榮譽,無疑是喜上加喜。
【霜筠晚翠】匾:題寫于清道光二十七(1847)年正月元旦(初一)。題匾詞借霜白和翠竹之寓意,贊譽五旬老人品德高潔、意志長青,祝受匾人健康長壽。
【杖鄉雅望】匾:下款顯示立匾時間為清同治三年(1864)正月 吉旦(初一),題匾人為提督福建學政章鋆。題匾詞“杖鄉雅望”, 贊譽受匾夫婦美好的聲望。杖鄉,是古代一種尊老的禮制。
【蘐草敷榮】匾:題詞意謂萱草開花,富麗多姿,美好圓滿。以此為喻,贊美與祝福受匾人作為八旬老太,富麗華貴、品德高尚、充滿幸福、健康長壽。下款顯示立匾時間為清光緒十二年(1886)正月吉旦(初一)。題匾人林培基,是光緒年間的福建籍武進士。
【慈能迓福】匾:題匾人為同治年間的提督福建全省學政邵亨豫。題詞贈予一位六旬孺人,贊美她有慈愛之心,祝受匾人迎接幸福。下款載明立匾時間為同治□年正月吉旦(初一)。
【康強逢吉】匾:這是清光緒二年(1876)的祝壽匾,題匾時間為正月穀旦。題匾詞語出《書·洪范》:“身其康強,子孫其逢吉。”意謂祝賀受匾人康樂強健、子孫大吉。
【德推鄉閭】匾:題匾人鄧元英為縣儒學正堂。題詞贊揚一位六旬老人道德高尚,名聲好,傳播整個鄉村。下款顯示立匾時間為:乾隆二十四年正月吉旦(初一)。
【稀古同春】匾:該匾題詞祝福一對古稀夫婦健康長壽,象春天一樣,永遠年輕。立匾時間為清宣統二年正月吉旦(初一)。
【婪尾春長】匾:題匾詞常用作祝壽頌辭,意謂祝頌受匾老人永遠生機勃勃,健康長壽。下款顯示立匾時間為:清宣統三年(1911)元春穀旦。元春就是元旦,即農歷一月初一日。吳自牧《夢梁錄?正月》:“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乎為新年。”
【節孝】匾:該匾用于表彰清同治年間的儒士張豈常之妻有節孝之德,旌表令由某省(未載明省份)巡撫部院長官奉旨題表。上款載明:“同治十三年正月初八日奉旨 旌表建坊 崇祀”,即表彰令于正月初八日題寫,取大吉之寓意。
【福海春綿】匾:題詞之意謂祝福受匾人福如東海,充滿幸福吉祥,永遠似春天,生機蓬勃。下款顯示立匾時間為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正月 穀旦。 題匾人楊樹莊時任民國政府海軍總司令兼福建省政府主席。
【康彊逢吉】匾:這是一塊民國壬申年(1932)的祝壽匾,贈予一位八十歲老人,全體戚族敬頌祝壽,立匾時間為正月吉旦(初一)。題匾詞語出《書·洪范》:“身其康強,子孫其逢吉。”意謂祝受匾人康樂強健,幸福長壽,子孫大吉。
【椿萱榮茂】匾:古代用“椿萱”指代父母。題匾詞祝受匾人夫妻健康長壽,子孫興旺。立匾時間為中華民國乙卯年(1915)正月吉旦(初一)。
【愛日更長】匾:題詞贊譽受匾人老年伉儷,恩德如溫暖的陽光,長長久久地惠及后代,并祝福他們健康長壽。下款顯示立匾時間為中華民國三十六年(1947)正月吉旦(初一)。
(點擊標題 即可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