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叫“一只小張魚”的江蘇女生,回家過年,發視頻向男朋友哭訴:
“我今天把我爸這屋的床單換了,放我哥結婚后買的洗衣機里洗。我就想著,全自動洗衣機嘛,我就用一下。結果我我爺爺奶奶就炸開了。”
“他們就說,你憑什么用你哥哥他們的洗衣機?我哥和我嫂子都讓我用,但是我爺爺奶奶就說我憑什么要用。”
“我就覺得,用個洗衣機怎么了?”
“我回家都沒有地方住,我自己的房間都沒有了。我在我爸這個房間住,我感覺我在家什么地方都沒有了。”
“我爺爺奶奶眼睛瞪大了對我吼,說那個洗衣機是我哥哥嫂子結婚買的,我沒有資格用,還說家里有老式洗衣機,要用就用那個。”
“我哥結婚,房子都過戶給他們夫妻倆了,所以我的房間也沒了。”
“我特別委屈,感覺自己回家了就跟一個外人一樣。”
“我現在還沒結婚都被這么對待了……”
這個女生后來還繼續說,她從小是被爺爺奶奶帶長大的,現在回家,爺爺奶奶覺得她很懶,家務也不干,說她也不掙錢,在外面像個瘋子一樣。
根據她的說法,她應該是單親家庭,爸爸經常在外打工,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爺爺奶奶更像是她事實上的父母。
爺爺奶奶為啥不讓她用哥嫂家的洗衣機,具體原因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很明確的——哥嫂結婚后,房子就過戶給了哥嫂,原來的家——已經沒有她的容身之地。
因為這一點,她感到委屈、覺得自己被當外人對待。
令人悲傷的是,她現在都還沒結婚,已經在原生家庭里沒有了容身之所,如果結婚了,這個家是不是就跟她更沒有關系了?
事實上,這個女生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少數。
那些家里有兄弟姐妹兩個以上的人,作為女生,嫁出去了,真的在娘家就沒有自己的房間了,婚后再回娘家,已經是被當成客人對待。
想想這的確很殘忍,一家人酸甜苦辣在一起二十幾年,就因為結個婚,仿佛彼此之間突然裂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裂谷、鴻溝。
在物理距離上、交往的形式上、心理上都疏遠了,不知道你們那兒是什么樣,反正在我老家,嫁出去的女兒,在跟別人聊天的時候聊起自己的親生父母,已經不用“我爸”“我媽”來稱呼了,而是用“我家老外公”“我家老外婆”來稱呼。
光是從這個稱呼上看,距離就已經被拉得好遠好遠。
那些父母雙亡的人,逢年過節他們都感嘆自己沒有家,很多人都會理解、同情他們。
可是,一個女人,嫁出去了,父母都健在,但她的婚姻不幸福,甚至是離婚了,每逢過年,她那種“有家難回”的痛苦,就少有人察覺、少有人理解。
在婆家的那個家是家嗎?好像一點家的溫暖都沒有,要不是因為孩子,自己都不愿回去。
在娘家那個家呢?已經物是人非了,哥哥或者弟弟娶了媳婦、有了孩子,自己的親爸親媽,角色就變成了她侄兒侄女的爺爺奶奶——她回去看他們,可能都會感覺恍如隔世,眼前的這些原本最親最親的人,好像跟她隔著一條永遠無法趟過去的河,他們才是真正的一家人,而她,已經成了看客、成了外人。
可悲,可恨,可垂淚到天明!
所以啊,我奉勸天下做父母的人,一定要善待你們的女兒,小的時候要善待,長大了要善待,結婚了要善待,婚姻不幸甚至是離婚了,更要善待。
只有從小都善待她,她才會覺得自己有家,有什么困難、有什么委屈可以向父母訴說,也不怕被別人欺負,在擇偶的時候也不會因為別人對他一點點好就被感動,然后因為那一點點感動,就嫁給一個能力、品行、責任感都很差的男人,最后家不像家,有家難回,無家可歸。
當她結婚后,只有父母依然把她當家人、原生家庭永遠有她的房間、父母給兒子的也一碗水端平同樣給女兒,她在婆家才不會委屈求全,才不會在被婆婆折磨、被老公折磨的時候選擇忍耐。如果有人退路、有歸宿,誰會愿意忍受那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呢?
如果她不幸離婚了,父母更要善待她,因為她已經無處可去了,要是在這種情況下,父母還責怪她、批評她、給她臉色看甚至用各種難聽的語言催她趕緊二婚,她真的可能會萬念俱灰而走極端的。
男女平等,在我看來,核心要素就是父母絕不重男輕女。絕不重男輕女的辦法,就是把女兒當兒子。
天下的父母啊,請善待你們的女兒,如同她是兒子一樣。
作者|李彎灣
看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