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給我什么是次要的,首先,你不要剝奪我什么。
你能帶給我多少收益是次要的,首先,你不要減少我的本金。
不論處事還是投資,很多底層的思維是相通的,即首先考慮清楚做這件事情最糟糕的情況是什么,我能不能承擔得起這個代價:
比如投資的底線是本金不存在發生永久性損失的風險,做事的底線首先是不依賴于這件事、這個人能給我帶來什么,而是考慮他會不會讓我損失什么。
比如,不考慮買賣股票產生的價差收益,某些消費股的股息率,高于銀行存款利率。
如下表所示,根據“同花順iFinD”里的數據,多家公司近12個月的股息率超過了5%,比如洋河股份、重慶啤酒和云南白藥。
“同花順iFinD”中列示了包含特別分紅的每股股利,毫無疑問,貴州茅臺的分紅額遙遙領先。
2015年以后,貴州茅臺的股利支付率,即股利總額占凈利潤的比重,基本都超過了50%;
特別是2022年和2023年,貴州茅臺的股利支付率超過了當期凈利潤的80%,每股股利接近50元。
當然,由于每股股價的高基數,貴州茅臺的股息率最高不到4%,在股利支付率最高的年份,股息率不足3%。
這樣來看,只從股息率的角度看,似乎別的白酒企業更有性價比;
但是,企業分紅的持續性也是我們要考慮的因素,而分紅的持續性跟業績增長以及現金儲備相關。
你能給我什么是次要的,首先,你不要剝奪我什么。
這句話也在提醒我們要用“資產”的思維看待自己的資金配置。
資產是指預期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資源,而不是消耗自己的時間、金錢和精力的“消耗品”;比如,汽車屬于資產還是消耗品,要看持有人能用汽車做什么,而不是由汽車本身決定的。
那么對股民來說,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究竟是資產還是消耗品呢?這不能一概而論。
個人覺得,如果在持有股票的過程中,本金不存在發生永久性損失的風險,且享受到了現金紅利,那么,持有這樣的股票可作為資產。
簡單來說,資產屬于錢生錢的模式,在你睡覺的時候資產還能給你賺錢。
資產把你從用精力、時間、健康、青春換錢的模式中解放出來,持有優質且持續分紅的公司的股權,就是持有資產的一種方式。
比如伊利股份。
上市以來累計分紅24次。
分紅率57.50%。
近12個月的股息率達到了4.32%。
用資產的思維持有分紅多的公司的優質股權,跟投資的基本原則是一致的。
理論上講,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實際上是擁有公司的部分所有權,我們買入股票是在擁有公司的某一部分,那么,作為股東,我們的投資收益來自于哪里呢?
巴菲特在1977年的股東信里提到:
當價格合理,我們很愿意在某些特定的公司身上持有大量的股權,這樣做不是為了要取得控制權,也不是為了將來再轉賣出或是進行并購;
而是期望企業本身能有好的表現,進而轉化成企業長期的價值,以及豐厚的股利收?,不論是少數股權或是多數股權皆是如此。
①在公司股價低于實際價值,即公司被低估的時候,買入好公司的股票;
②通過價值回歸賺取收益,即市場價格從低估到內在價值的回歸;
③享有公司分紅或回購帶來的收益。
不知道我前面的理解對不對,這篇文章從底線思維到資產思維,兜兜轉轉考慮了這么多,最終回到投資操作上,還是原來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
這可能就是知易行難吧。
新年目標:
持有更多優質公司的股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