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唐·王昌齡 《閨怨》
深閨里的女子,一向不知愁滋味。當那初春的腳步悄然而至,她精心打扮一番,獨自漫步至翠綠的樓閣之上。
不經意間,瞥見路旁楊柳抽出嫩綠的新芽,心中頓時涌起一陣莫名的哀愁。她開始懊悔,當初不該讓心上人離家從軍,去追求那建功立業的榮耀。
"閨怨"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股凄美的味道。這首詩中,詩人用清新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女子在深閨中的孤獨和怨恨。
讓我們回到那個時代,唐代前期國力強盛,從軍遠征,立功邊塞,成為當時人們“覓封侯”的一條重要途徑。于是有了岑參的“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那個春天的早晨,她經過一番精心的打扮、著意的妝飾,登上了自家的高樓。突然目光所及,見楊柳后忽然觸發的聯想和心理變化。
少婦見到春風拂動下的楊柳,一定會聯想很多。她會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愛,想到與丈夫惜別時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華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這大好春光卻無人與她共賞……或許她還會聯想到,丈夫戍守的邊關,不知是黃沙漫漫,還是和家鄉一樣楊柳青青呢?
在這一瞬間的聯想之后,少婦心中那沉積已久的幽怨、離愁和遺憾便一下子強烈起來,變得一發而不可收。
此時此刻,真的悔恨當初慫恿“夫婿覓封侯”啊,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寧愿讓他陪著我在觀賞著眼前楊柳依依,不要功名利祿呢。
話說如此,可是,多少人又能真心做得到如此灑脫呢,像極了今天的多少,誰不希望孩子成龍成鳳,望夫發達名利雙收呢。既如此,就必須要去承受那些孤獨,落寞,擔心,焦慮啊。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清· 納蘭性德《木蘭詞 · 擬古決絕詞柬友》
如果人生的相處都能像初次相遇時那樣美好,或許我們就能避免如今這離別后的相思與凄涼。
然而,人心易變,如今你卻以“情人本就多變”為由,來解釋這一切,我心都要碎了。
其實我也能想得通,回想當年,唐明皇與楊貴妃,曾經在長生殿立下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可他們最終還是決絕相別。
即使如此,我們之間也沒有產生任何怨恨,但是,你怎么能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畢竟和楊玉環有過共同實現比翼鳥、連理枝誓愿的經歷。
這首詞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情人的訣別之情。詞中的女子,面對情人的涼薄與背叛,雖然心痛不已,卻仍然保持著尊嚴和決絕。
相戀的人,初相遇的時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時光,都是快樂的。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為抱著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會越來越好。
所有的困難,都是微不足道,與意中人的相處也應像初見那般甜蜜溫馨,深情快樂,可驀然回首,曾經滄海,早已是,換了人間。。
其實納蘭公子并不是一個負心漢,只是當時十多歲的少年還沒主宰自己的命運。其實像李隆基這樣的大唐皇帝連最心愛的楊玉環都終腸了斷于馬嵬坡,一個手握生殺大權的皇帝尚且都保不住心愛的戀人,更何況是納蘭公子呢。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宋· 馮延巳 / 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一個深幽凄清的庭院,珠簾輕紗曼帳隨風飄,讓人猜不透它究竟有多深。楊柳輕柔搖曳,仿佛揚起了層層迷蒙的煙霧,簾幕重重,數不清到底有多少層。
華麗的馬車停靠在貴族子弟享樂之所的門外,即便是登上高樓,也望不見通往章臺的那條道路。
在狂風驟雨的晚春時節,就算重重門戶將黃昏的景致緊緊封鎖,也無法阻擋春天的腳步悄然離去。
我含淚詢問落花是否懂得我的心緒,落花卻沉默不語,只是紛紛揚揚、點點滴滴地飄落到了秋千之外。
三月的春風細雨原本極其溫柔,然而這里雨不是“斜雨”而是“橫雨”,風不是“煦風”而是“狂風”,原本美麗的“三月”卻飽含著一份無情。
“暮”字足見女主人等待之久,或許一天,或許一年,或許一輩子。多情的等待換來的卻是無情的深深庭院里的不盡的黑夜。
“夕陽無限好”,女主人已無意黃昏,一個“掩”訴盡她內心的凄涼。“無計留春住”看似“無計留春”實則是感嘆女子容顏易逝。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青春未逝況且如此,青春流逝那還有什么盼頭呢?
一位獨處深閨的女子日日期盼著良人,奈何良人卻無意家中,成天風花雪夜在外頭鬼混;
日子一天天過去,自己的青春也一天天消逝,自己又憑什么期盼良人回心轉意呢?
內心油然升起無限寂寥、感傷、無奈之情來。問花花不語,其實花怎么會說話呢,一切都是女子自己的情緒投射而已。
看著眼前的“落紅”,自己恰如那凋謝的落花一去不復返,再無人想起她那令人憐愛的容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淚,為花也是為己,或許是花的殘敗觸動了女子的心事,或許是女子自感身世憐花垂淚。
在這暮春三月,狂風驟雨,即使深門緊閉也無法阻止她喜歡的春光,和短暫的青春的流逝。
【04】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唐·金昌緒《春怨》
我拿起樹枝輕輕敲打,把樹上的黃鶯給哄走了,省得它在那兒嘰嘰喳喳個不停。它們那叫聲太鬧人了,會吵醒我的美夢,害得我沒法跟遠在遼西戍邊的親人見面呢。
在這首詩中,我們再次看到了直白的表達方式,以及對于相思和閨怨的描繪。然而,與其他的詩不同,這里的描繪更加具體和生動。
黃鶯兒的歌聲,通常被人們贊美為清脆悅耳,然而在這首詩中,它卻成了煩惱的源頭。它的叫聲穿透了寧靜的閨房,擾亂了少女的夢境。
在夢中,她本可以與遠方的夫君相聚,訴說彼此的思念。然而,黃鶯的叫聲卻讓這個美好的夢境瞬間破滅,讓她的相思之情在瞬間消失,怎么能讓人家不討厭呢?
現實無法相見,只能寄托于夢境里還有機會與親人相見,該死的黃鶯兒還要在這難得的時光里叨擾了別人的夢,來得不合時宜,火氣一下就燒起來了。
表面上寫的兒女之情,實質上誰也逃脫不了深受時代的束縛,女子在懷念征人的情感背后,反映了當時兵役制下廣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05】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唐·元稹《行宮》
那曾經氣派華麗的古行宮現在已經變得荒涼冷清,宮中那些艷麗的花兒在寂寞孤獨中綻放。
那些曾經擁有花容月貌的宮女們,如今滿頭白發,她們在閑暇之余只能默默回憶著玄宗的軼事,聊著往昔玄宗皇帝的點點滴滴。
寥落的古行宮,那在寂寞之中隨歲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宮花,那紅顏的少女變為白發老人,都深深地帶有時代盛衰遷移的痕跡。
宮女們年輕時都是花容月貌,嬌姿艷質,這些美麗的宮女被禁閉在這冷落的古行宮中,成日寂寞無聊,看著宮花,花開花落,年復一年,青春消逝,紅顏憔悴,白發頻添,如此被摧殘,往事豈堪重新回顧!
盛開的紅花和寥落的行宮相映襯,加強了時移世遷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紅花和宮女的白發相映襯,表現了紅顏易老的人生感慨;紅花美景與凄寂心境相映襯,突出了宮女被禁閉的哀怨情緒。
滿頭白花的宮女親歷開元、天寶之世,本身就是歷史的見證人,如今她們淪落成人老珠黃這種凄涼的感覺,讓人不禁為她們感到惋惜和心疼。
如斯田地,她們或者更加向往深宮墻外的百姓人家,尋常夫妻大概還會恩恩愛愛的男耕女織,日落黃昏呼兒喚女歸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聯系我立即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