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養生——中醫五行氣韻論
一、書畫養神三要訣
3.1調息
起筆吸氣沿任脈沉丹田,運筆閉氣通帶脈,收筆呼氣散勞宮。
在書畫創作過程中,注重調息是非常重要的。起筆時吸氣沿任脈沉至丹田,運筆時閉氣通帶脈以固腎氣,收筆時呼氣散于勞宮穴以瀉心火。通過調息與書畫動作的配合,可以調和氣血、安神定志。
3.2凝神
觀梅蘭竹菊時存想「肝木舒展」「肺金清肅」之象(五志內觀法)
在觀賞或創作書畫作品時,可以運用五志內觀法來凝神。例如,觀賞梅蘭竹菊時存想“肝木舒展”“肺金清肅”等景象,以引導肝氣疏泄、肺氣肅降。通過凝神靜氣,可以調和情志、增強臟腑功能。
3.3養氣
山水畫中「深遠法」練肺魄,「高遠法」壯腎志(六法合六腑)
在山水畫創作中,可以運用“深遠法”“高遠法”等技法來養氣。通過描繪深遠的山水景象來練習肺魄的呼吸功能;通過描繪高遠的山峰來壯大腎志的堅韌品質。通過養氣與書畫創作的結合,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二、書畫與人體能量系統
1.1執筆如握脈
篆書圓勁如脾土運化,宜脾胃虛弱者習之(土行)
隸書沉穩似腎水潛藏,可安神定志(水行)
草書疏狂類肝木生發,能疏解郁結(木行)
楷書端正如肺金肅降,助凝神靜氣(金行)
行書流動若心火通明,可振奮陽氣(火行)
篆書圓勁如脾土運化:篆書線條圓潤流暢,如同脾土運化水谷精微,有助于脾胃虛弱者通過練習篆書調和脾胃,增強消化吸收功能。在書寫過程中,體會筆畫的流轉與脾胃的運化相契合,達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隸書沉穩似腎水潛藏:隸書字形沉穩大氣,筆畫飽滿有力,象征著腎水的潛藏與滋養。練習隸書有助于安神定志,對于腎氣不足、心神不寧者尤為適宜。通過隸書練習,可以引導腎氣下行,達到滋陰養腎的效果。
草書疏狂類肝木生發:草書筆畫奔放不羈,如同肝木生發之態。對于情緒郁結、肝氣不舒者,練習草書可以疏解郁結,舒暢肝氣。在書寫過程中,感受筆畫的跳躍與肝氣的升發相呼應,達到調和肝氣的目的。
楷書端正如肺金肅降:楷書字形端莊秀麗,筆畫清晰規范,象征著肺金的肅降功能。練習楷書有助于凝神靜氣,對于肺氣不宣、心神不寧者有益。在書寫楷書時,體會筆畫的沉穩與肺氣的肅降相協調,達到養肺安神的效果。
行書流動若心火通明:行書筆畫流暢自然,既有楷書的端莊又有草書的靈動,如同心火通明之態。練習行書可以振奮陽氣,對于心火不足、精神萎靡者尤為適宜。在書寫行書時,感受筆畫的流動與心火的通明相呼應,達到養心安神、振奮精神的目的。
1.2站姿通經絡
提腕懸肘時,手三陰經開,足三陽經沉,合「升清降濁」之理
伏案作畫際,督脈隨脊柱延展,任脈隨呼吸起伏,暗合小周天
提腕懸肘通經絡:在提腕懸肘書寫時,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得以開通,足三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則沉降有序,符合中醫“升清降濁”的養生原理。
伏案作畫調氣血:在伏案作畫時,督脈隨脊柱的延展而通暢,任脈則隨呼吸的起伏而波動,暗合中醫小周天的運行規律。通過調整作畫姿勢和呼吸節奏,可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
三、五色五志與繪畫療愈
2.1水墨丹青調臟腑
|題材|五行|對應臟腑|養生功效|
|紅梅|火|心|化血瘀,啟喜悅(喜勝憂)|
|墨竹|木|肝|疏氣滯,平怒意(悲勝怒)|
|金菊|金|肺|潤燥邪,止悲愴(恐勝喜)|
|白荷|水|腎|滋真陰,定驚惶(思勝恐)|
|黃山|土|脾|化痰濕,解憂思(怒勝思)|
通過繪制不同題材的書畫作品,可以調和相應臟腑的功能。例如,繪制紅梅可以振奮心陽、化解血瘀;繪制墨竹可以疏肝解郁、平息怒氣;繪制金菊可以潤肺燥、止悲傷;繪制白荷可以滋陰養腎、安定心神;繪制黃山則可以健脾化濕、解除憂思。
2.2線條虛實合陰陽
焦墨枯筆為「陽中陰」,可破體內痰瘀(如《富春山居圖》皴法)
淡彩渲染為「陰中陽」,能滋津液虧耗(如惲壽平沒骨花卉)
焦墨枯筆為陽中陰:焦墨枯筆線條剛勁有力,但內部卻蘊含著陰柔之氣。這種線條可以破體內痰瘀,促進氣血流通。如《富春山居圖》中的皴法,即采用了焦墨枯筆,展現了陽剛與陰柔的完美結合。
淡彩渲染為陰中陽:淡彩渲染線條柔和細膩,但內部卻蘊含著陽剛之氣。這種線條能滋養津液虧耗,調和陰陽平衡。如惲壽平的沒骨花卉作品,即采用了淡彩渲染技法,展現了陰柔與陽剛的和諧統一。
四、個性化養生方案
4.1體質辨識
陽虛者宜臨《石門頌》隸書補命門火
痰濕者當繪《千里江山圖》青綠醒脾土
根據中醫體質辨識理論,不同體質的人適合練習不同的書畫風格。例如,陽虛體質者宜臨《石門頌》隸書以補命門之火;痰濕體質者當繪《千里江山圖》青綠山水以醒脾土、化痰濕。通過個性化養生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可以達到調和體質、增強體質的目的。
4.2時辰導引
卯時(57點)寫蘭草通大腸經
酉時(1719點)書魏碑固腎精
根據中醫時辰養生理論,不同時辰適合進行不同的書畫活動。例如,卯時(57點)大腸經當令,適合寫蘭草以通大腸經;酉時(1719點)腎經當令,適合書魏碑以固腎精。通過時辰導引與書畫活動的結合,可以調和臟腑功能、增強體質。
結語:書畫即導引
「一管柔毫,可通十二經絡;半尺素宣,能調七情升降」——此非技法之妙,實乃「天人同構」之證。愿諸君以筆墨為針砭,以丹青作湯劑,在氣韻流動間,復歸「恬淡虛無」之本真。
附:《黃帝內經·書畫養生箴》
東方丹青,其類木,其志怒,其養筋;
南方赤繪,其類火,其志喜,其養脈;
中央赭墨,其類土,其志思,其養肉;
西方素縑,其類金,其志悲,其養皮;
北方玄卷,其類水,其志恐,其養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