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言蜚語織就的裹腳布
1935年的上海灘,飄著梅子味的細雨。
阮玲玉吞下安眠藥時,梳妝臺上擺著三封訣別信。
她像處理電影分鏡般精心安排死亡角度。
銀幕上她演繹過無數為愛赴死的女子,最終把自己活成了最悲情的角色。
報紙上油墨未干的桃色新聞,比硝酸甘 油更致命。
唐季珊送她的藍寶石項鏈,最終化作勒進天鵝頸項的絞索。
舊式婚姻如同浸滿毒汁的旗袍,越是華美越將人困在禮教與流言的夾層中窒息。
十里洋場的霓虹照不亮她旗袍下滲血的傷口,二十五歲的芳魂化作小報頭條的鉛字,在"人言可畏"的嘆息里灰飛煙滅。
阮玲玉離世這年,才25歲。
她選擇這樣的方式離世,也離不開情感。
她一生,經歷了三段感情,每一段都十分坎坷。
先與富家公子張達民同居,但張達民無能又貪婪,這一切都讓阮玲玉備受折磨。
后來,她又和茶葉富商唐季珊相戀,沒想到,最終還是遭受了欺騙和背叛。
此時,她還沒放棄愛。
在唐季珊之后,她又寄情于導演蔡楚生,但是蔡楚生也并非良人。
他不僅懦弱,且還有家世,根本就沒有辦法給她想過的生活。
結果,一代名角,竟然在情感的打擊下,選擇用安眠藥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她的離世,在當時震驚了整個上海灘。
甚至連美國《紐約時報》都對她的葬禮稱之為“近代國際上最大的葬禮”。
可是,人都不在了,再大的葬禮又有何用。
所以對于大S的葬禮,徐家的安排讓人有些淚目。
或許真的是因為不舍,才會決定不辦葬禮,將骨灰一直留在家中。
就像大S從未離開過一樣吧。
其實,這都不過是活著的人,一種念想。
回頭讓人想想,從阮玲玉,張愛玲,三毛,蕭紅,再到翁美玲,陳寶蓮,李玟,大S,她們的離開,是天妒紅顏?
不只是。
情感,才是她們選擇決絕離開最大的導火索。
像李玟這樣高能量的人,還一直為她老公維持著極好的形象。
殊不知,在這背后,都是這個男人在刺痛著她。
讓她最后走上了一條絕路。
二、暴力在婚紗下淬煉成刀
李敏英度蜜月時被丈夫踢斷鼻梁,新做的水晶美甲在自衛時片片崩裂。
這位曾演活無數愛情劇的韓國女星,最終頂著淤青的眼眶在法庭上出示耳膜穿孔的診斷書。
婚禮錄像里紛揚的彩帶,化作病床前心電監護儀的雜亂線條。
更令人膽寒的是,那些藏在別墅區里的無聲殺戮。
北京女孩董珊珊,婚前是畫油畫的文藝青年,婚后變成病例本上"外傷性腹膜后血腫"的醫學名詞。
當她母親握著8次報警回執痛哭時,施暴者正用婚戒上的鉆石劃開新的紅酒木塞。
她偷偷跑出去,好不容易脫離了苦海,自己靜靜的待了一個月,結果又被丈夫抓了回去。
每天進行毆打。
有些人活著,或許她已經“死“了。
認識8個月就迷倒在糖衣炮彈中的董珊珊,或許做夢都沒想道。
一場看似完美的婚姻,原來是自己的死期將至。
就算人還活著,可是造成了如此多暴擊的她,或許心早就死了。
三、靈魂在冠夫姓中悄然風干
徐志摩飛機失事時,人們只記得他口袋里的林徽因照片。
原配張幼儀在德國產子收到的離婚信,比拜倫的情詩更"浪漫決絕"。
這位后來叱咤金融界的女強人,晚年摸著旗袍盤扣回憶:"他總說我是一口鄉下的土灶,卻忘了是誰在冰天雪地里煨熱了他的文人夢。"
當代多少高知女性,正在重復這種溫柔的活埋?
商學院畢業的L小姐,朋友圈定位從紐約畫廊變成三亞親子酒店,曬出的米其林餐盤漸漸被輔食料理機取代。
某天深夜她突然問我:"你還記得我碩士論文題目嗎?" 月光從育嬰室的防摔護欄滲進來,在她眼底結了一層薄霜。
張愛玲說婚姻是華美的虱子袍,但新時代女性本不必做除虱的貞女。
當我們把楊絳的"賢"、林徽因的"慧"、張幼儀的"韌"熬成一帖中藥,或許能解了那劑名叫"嫁得好"的千年蠱毒。
畢竟珍珠,從不需要鑲嵌在婚戒上發光,真正的救贖,永遠始于左手無名指第二關節處:那枚比鉆石更堅硬的自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