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聯合化療治療輸卵管癌驗案一則
患者信息
鄭某,女,52歲。
首診:2023年10月9日。
主訴及現病史
主訴:輸卵管惡性腫瘤術后1月,乏力1月。
現病史:患者2023年6月因“時有下腹部脹痛2月”于某醫院就診,診斷為左側卵巢癌伴盆腔及網膜多發轉移。2023年9月1日行經腹大網膜切除術+右側腹股溝淋巴結切除術+闌尾、腹腔病灶、全子宮切除術+腹主動脈淋巴結清掃術,術后病理:(雙側)輸卵管高級別漿液性癌,累及雙側卵巢、子宮漿膜層,闌尾、大網膜、左側結腸旁溝、胰尾、脾區、乙狀結腸旁、腸系膜病灶。術前行TC方案2療程,術后行TC方案1療程(紫杉醇210mg ivgtt d1+卡鉑650mg ivgtt d2 q3w)+BEV3療程(貝伐珠單抗300mg d2 q3w),化療后出現I度骨髓抑制。后續擬行化療TC方案5療程及靶向維持治療。
癥見: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食欲不振,腰酸,二便調,夜寐欠安、多夢易醒。
檢查:面色萎黃,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
診斷
西醫診斷:輸卵管惡性腫瘤(高級別漿液性癌,IVB期)。
中醫診斷:癥瘕。
辨證論治
辨證:氣血兩虛兼脾胃不和證。
治法:益氣養血,健脾和胃,兼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處方:
黃芪30克,黨參9克,白術9克,薏苡仁30克,白茯苓9克,山藥30克,陳皮9克,蓮子9克,山楂炭9克,菝葜15克,半枝蓮15克,藤梨根15克,人參須9克,炒白扁豆27克,杜仲18克,煅龍骨 27克,川芎9克,丹參9克,佛手12克,炒枳實18克,玫瑰花9克,百合18克,山茱萸18克,沙苑子18克,當歸27克,生地黃18克,黃芩18克,炒蒺藜18克,木香 9克,黃連3克。共7付,每日1付,水煎2次,早、晚溫服。
二診(2023年10月23日)
自述體力有所恢復,疲勞感減輕,食欲好轉,胃脘脹滿減輕,睡眠質量有所改善。大便仍溏薄,但次數減少。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
上方加芡實18克,繼續服用14劑。
三診(2023 年11月6日)
患者精神狀態良好,體力基本恢復正常,食欲正常,睡眠安穩,大便成形。舌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
后患者定期復診,末次化療時間為2024年1月11日。2024年2月起行奧拉帕利片(300mg BID)+貝伐珠單抗(300mg d1 q3w)靶向治療。末次影像學復查時間2024年5月,病情穩定無進展。
按語
本例患者輸卵管癌術后,正氣已虛,氣血受損,術后序貫化療在攻伐體內殘存癌毒的同時,也使得正氣愈加虧耗,氣血生化無源,故見諸癥。正如《黃帝內經》所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治療緊扣病機,以扶正為主,兼顧祛邪。此時補益脾腎,恢復造化之機為第一要策,化療后患者脾胃功能尚弱,不耐滋膩厚味之品,故李師遣方重在健運脾胃,兼顧滋養先天。方中以生黃芪、黨參、炒白術、白茯苓、薏苡仁、山藥健運脾氣,恢復中焦運化之職,方中人參須大補元氣;當歸、生地黃、川芎、丹參養血活血;蓮子、山楂炭健脾消食;菝葜、半枝蓮、藤梨根清熱解毒;杜仲、山茱萸、沙苑子補腎填精;陳皮、佛手、炒枳實、木香理氣和胃;玫瑰花疏肝解郁;百合養心安神;黃芩、黃連清熱燥濕;煅龍骨收斂固澀。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血、健脾和胃、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效。本案體現了中醫藥聯合化療治療腫瘤的臨證思路,化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消化道的癥狀及骨髓抑制,當二者并見之時,需考慮到患者消化系統功能疲弱,補益應以健脾為主,以清補、平補為宜,適當佐以運脾和胃、降逆止嘔之品,不應追求速效,而求緩緩圖之,此案例亦綜合體現了李師以“扶正祛邪”治療惡性腫瘤的中醫治療理念。
名醫介紹
李雁博士:上海市名中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中醫醫院腫瘤臨床中心學科帶頭人。提出“正氣內虛,痰毒互結”為腫瘤主要病機之理論,重視多學科綜合治療癌癥,多種療法并用。
作者:上海市中醫醫院 方 媛
編輯:Tina
排版:孤島
新媒體編輯:徐天
新媒體審校:岳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