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寒假即將結束,家長們又開始催作業了。琳琳媽才出門就叮囑:記得,別總是看電視,要寫點作業;妙妙媽下班一進門就問:今天安排的作業寫完了嗎?;聰聰媽媽更夸張,一邊上班一邊看家里監控:“聰聰你怎么還在玩積木,是不準備寫作業了嗎?”...高躰親子時光家庭教育指導師唐艷指出,家長的這些行為看起來很負責,實際上是對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失去控制,要引導孩子自主學習、自覺寫作業,家長可從以下五個方面做起。
一、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孩子
學習、寫作業本來就是孩子的事,家長如果過多干預,就會導致孩子認為:“作業不是我的事,是爸媽的事,爸媽不管,我也懶得管”。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學習有自主性、肯自覺,一定要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孩子。孩子需要你時,你認真回答、專心應對;不需要你時,少說不“陪”,默默關心、悄悄關注,相信他自己可以處理好。
二、創造良好學習氛圍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尤其“他還是個孩子”,如果你希望孩子養成主動學習、自覺寫作業的習慣,那就不要進門、出門都是看手機,即便實在想看,也要避開孩子。此外,為給孩子營造一個更安靜的、舒心的學習環境,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孩子布置一間書房或一個專門學習的角落,讓孩子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很受人尊敬和有期待的事。
三、從孩子感興趣的科目著手,激發自驅力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真諦在于點燃火焰,而非灌輸容器”,作業是學習的一部分,固然重要,但不能脫離學習的本質。手工、畫畫、唱歌、舞蹈等“副科”看起來和學習沒有關系,但事實上如果孩子能在這些科目的學習中獲得成就感或獲得認真、專一等學習品質,那么,在其他科目比如語數英的學習中也能獲得自主性、成就感。因此,在孩子的學習中,無論是“主科”還是“副科”,書面還是實踐,只要孩子喜歡,都支持孩子去做,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
四、積極回應,正面反饋
孩子如大人,都喜歡聽好聽的,都喜愛眾人的夸獎。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或批改作業時,要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即便有不足的地方,也要多正面鼓勵。比如日常生活中多說:“你這字寫得好”“你這效率有所提高”“你這正確率不錯啊”...這樣,孩子在學習、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如果能得到更多積極的反饋,那他對待學習、對待作業的熱情度當然也會提升。
五、幫助分解目標、降低難度
有時孩子不想寫作業不是因為“懶”,而是實在太難。此時,如果家長能耐心講解,認真分析,幫助孩子拆解學習目標、做題要點,那么,孩子就更容易主動去接受難題。比如,很多學校都流行“數獨”練習,在寒假都要求孩子跟家長玩“數獨”游戲,這時候,如果家長明知孩子的數學不是很好,就一定要降低難度,而選擇數量更少的“宮格”去進行練習,或采用其他替代性的“數獨”玩法。(謝小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