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是公認的唐朝最偉大的兩位詩人,流傳下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無人可出其右,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更值得慶幸的是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還有一段讓后世傳為佳話的深厚友誼,盡管李白比杜甫大了十一歲,但是緣分還是把他們聚到一起,并且相見恨晚,彼此結為知己。
四十四歲那年,李白因傲世權貴,遭到奸人的讒言誹謗,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他一路來到東都洛陽,在這里遇見了仕途蹭蹬的杜甫,二人一見如故,開啟了友誼之旅。
短暫分手后,同年秋天,李白和杜甫又相約同游梁宋等地,第二年初秋,二人再次相約兗州,一年多的時間里,兩次相約,三次會見,足見詩仙和詩圣之間的情誼之深。
自從在兗州送走杜甫后,李白就寄居在魯南地區,時長接近二十年,期間,他曾旅居沙丘城,秋日寂寥,又想起與杜甫在一起的日子,于是,寫下一首《沙丘城下寄杜甫》。詩作原文如下: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這首詩的大意是:
自從在兗州送你走后,我究竟能有什么事呢?不過是高枕而眠,一直閑居在沙丘城內而已。
沙丘城邊有一棵蒼老的古樹,佇立在秋風中,不分白天黑夜地發出瑟瑟之聲。
魯地酒味淡薄,不能使我一醉方休,無心欣賞,歌聲也只能徒有其情。
我對你的思念之情,就如這一川浩蕩的汶河之水,緊緊地追隨你一同南去。
李白這首《沙丘城下寄杜甫》是一首懷人贈友五言古詩。
整首詩開篇先寫自己的心情,說自己來到沙丘城以后,一直無所事事,每日高臥清閑,也沒有什么目標與計劃,整日悠閑度日。
接著,描寫沙丘古城的秋日景物,用“城邊”“古樹”“秋聲”等特殊意向,營造了一個孤寂悲涼的氛圍,從而襯托自己夢想無法實現,只能在此虛度年華,內心無比寂寞的真實心境。
然后,道出了自己寄居魯南地區最近的生活狀況,無非就是飲酒、歌吟,而這樣的詩酒年華又顯得那么的索然無味,因為,這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最后,回歸詩題,側重寫自己對好友杜甫的思念之情,“思君”二字,可作全詩的詩眼,也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表達了自己對于杜甫的知音相賞之意。
全詩言辭率真,樸實無華;如話家常,娓娓道來;結構巧妙,自然流暢;詩風凝重,情感深沉;情深意長,凄愴感人。
突出特點是采用側面烘托手法,或行,或臥,或所見,或所感,絮絮叨叨皆入詩來,看似毫無章法,實則都是為了全詩的主旨“思君”而蓄勢待發,最后,水到渠成地道出自己對知己好友杜甫綿綿不絕的思念之情,從而向世人展現了兩位偉大詩人的深厚友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