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今年春節檔電影最大的贏家是《哪吒之魔童鬧海》,但這種天時地利人和共同造就的票房奇跡,可遇不可求,對于從業人員而言,其實另外一部優秀動畫也非常值得參考和借鑒,它就是多年來一直“悶聲發大財”的IP系列電影“熊出沒”,二者都是長期主義造就的國產優質動畫,相對而言,后者的成長路徑要更為平滑。
“熊出沒”大電影誕生十一年,始終穩中有進,截止到目前,《熊出沒:重啟未來》票房成績達到了6.84億,據飛娛財經統計,加上最新票房,“熊出沒”大電影已經累計取得近84億的票房成績。
作為真正的春節檔“常青樹”,“熊出沒”大電影創造連續五年逆勢大漲的成績,為國產動畫乃至IP電影宇宙踏出了一個清晰路徑,可以說,摸著“熊出沒”過河才是中國動畫更務實的出路。
主筆/ 木宇
文章架構師/ 楓葉
出品/ 飛娛財經
中國版“迪士尼”,“熊出沒”活成春節檔的尺
“熊出沒”系列到底在如今的觀眾心中是一個怎樣的地位?今年春節檔有這樣一句流行語:“熊出沒就是尺,比熊高的都不賴,比熊低的各有各的爛法”。質量過關、水準穩定、值得一看,大概就是熊出沒多年積累下來的觀影心智,這種“思想鋼印”,像不像迪士尼和皮克斯給人帶來的印象?
在今年“諸神大戰”的春節檔開映前,《熊出沒:重啟未來》可謂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個,這點從社交媒體的輿論和院線排片中就可見一斑,但隨著各大電影口碑發酵,《熊出沒:重啟未來》低開高走,然后持續穩定在貓眼實時票房排行的第三名。
從影片質量上而言,豆瓣評分7.0,設定、創意、故事、技術都可圈可點。100年后的地球,已成廢土末世,原因是一種變異孢子植物無邊界的侵蝕,幸存的人類聚集在一個叫做“守望城”的空中堡壘中,勉強維系生存和文明,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居然是光頭強的一個無心之舉,為了拯救地球,一個未來世界的小男孩小亮通過時空穿梭機回到過去,與熊強三人組共同改寫人類命運。
賽博科幻、人心人性、奇幻冒險、自我成長,《熊出沒:重啟未來》在內核上早已不局限于兒童片的范疇,架構元素上也并不遜色于任何國際動畫大片,從觀影體感上而言,視效也是一流院線電影,為了體現電影中的“守望城”細節,制作團隊使用自主研發的技術,建了一個直徑超過6公里上千棟不同建筑的宏大城市,并經受住了細節黨的檢驗。
如果它是一部名不見經傳的新電影,或許還能收獲“驚艷”等評價,但它是“熊出沒”,對于熟悉的觀眾而言,它的水平就應該這樣,深挖這種“穩定輸出”的原因,至少可以總結出如下三個關鍵點:
第一,穩定受眾的VIP客群。從2012年首度推出《熊出沒》動畫片,到2014年上映院線電影,再到2017年正式錨定春節檔,熊出沒陪伴了一代代人成長,當年的孩子們也逐漸長大,而過年看熊出沒也成了很多家庭的保留項目,從情感附著到習慣養成,熊出沒IP早已成為春節檔合家歡電影的不二選擇。
第二,從“低幼化”破圈“成人化”。在站穩“合家歡”這個心智后,熊出沒系列并沒有停留在兒童片的低幼化層面,而是不斷打破觀影壁壘,尤其是近五年來對科幻題材的All in,讓越來越多的成人走進影院。
第三,與時俱進,不斷升級。雖然形成了穩定的IP效應,但熊出沒并沒有“炒冷飯”停留在舒適圈,而是不斷突破和創新,在題材上涉獵奇幻、冒險、親情、環保、科技等多種主題,在設定上橫跨基因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時光穿梭等前沿元素,技術上,每一部新作都在視效上有所突破。
歸根到底,熊出找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IP復利之路,也贏得了觀眾這樣一句評價——“情節一波三折,邏輯通順,技術成熟,《熊出沒》大電影比絕大多數國產動畫更有誠意,也更用心。”
國產動畫IP電影該如何摸著“熊出沒”過河?
質疑熊出沒,理解熊出沒,成為熊出沒,從電影工業和商業市場的角度而言,國產動畫IP電影真正走向成熟,不僅僅在于“大圣”和“哪吒”的天才創造,而是有更多“熊出沒”的穩定發揮。
如何摸著熊出沒過河,至少有以下幾個路徑可以參考:
首先是市場策略的精準和深耕。在對于客群的運營上,可以采取“反漏斗式”邏輯,即從核心受眾入手,再層層擴圈。比如前文提到熊出沒的合家歡定位,相關數據顯示,系列電影親子觀眾占比穩定在62%-65%區間,但25歲以上成人觀眾比例從2014年的18%攀升至2024年的41%。這種觀眾結構的蛻變,核心就在于熊出沒的"三層洋蔥"敘事模型:外層是兒童向的萌系畫風與動作喜劇,中層是青年觀眾偏好的科幻冒險,內核則嵌套著城市化、親子關系等社會議題。
但熊出沒并非一上來就建立了層次如此豐富的敘事,而是逐步推進的結果,近五年來的科幻敘事,也是建立在前六年的核心受眾積累上的外拓。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熊出沒在IP深耕上做到了延續與創新并存。比如每部電影保留30%的固定角色與場景確保IP辨識度,同時引入70%的創新元素維持新鮮感。《雪嶺熊風》引入山神傳說拓展世界觀,《重返地球》搭載太空歌劇架構,《逆轉時空》則通過平行宇宙激活懷舊情懷,《重啟未來》又加入了時空穿越提示環保母體,這種"穩態變量"法則使系列電影既保持品牌延續性,又規避了審美疲勞風險。
其次是搭建屬于自己的動畫電影工業標準。“標準化”永遠是電影工業成熟的黃金定律,從2017年起,“熊出沒”主創團隊就一直實行“團隊并行”的賽馬運作方式,由兩到三個團隊同時創作,前期創作團隊大概40人左右,到了動畫、建模、組裝、合成的高峰期,一個項目團隊人數可以高達300人。
與此同時,為保證電影創作不偏離主線,在《熊出沒》開發的各個節點,還設置了一個綠燈會審核機制,由專門的智囊團審核每一個階段的故事、分鏡,并提出問題和建議,主創團隊據此去進一步商討、調整和修改。
流程化和系統化必然會帶來內容制作上的工業化積累。以去年上映的《逆轉時空》為例,全片場景超200個,渲染角色達506個,特效鏡頭超1800個,高潮戲份鏡頭特效分層超百層,而今年的《重啟未來》場景量比去年更大,華強方特集團執行總裁尚琳琳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志》采訪時表示,片中的母孢模型就達到2000萬面以上,母孢噴發出的粒子數量更是達到億級規模,導致一個燈光鏡頭迭代的過程版本,渲染時長累計可達上百小時。
最后是打造IP運營的商業閉環。從這個角度而言,熊出沒母公司華強方特才是真正的國產版“迪士尼“,其早在2007年就開始布局主題樂園,伴隨著2012年“熊出沒”IP的誕生,華強方特將其元素融入了其中39個樂園,又打造了3個以“熊出沒”為全園主題的樂園。根據《2023年度主題樂園和博物館指數》報告,“方特主題樂園”以8569萬人次的游客接待量,從全球排名第五躍升至第二位。
而“熊出沒”的IP運營遠不局限于實景娛樂領域,《熊出沒》的IP授權已達200個,涵蓋了文具、玩具、食品飲料等多個領域,總共覆蓋3000多個產品。通過跨行業、跨領域、跨媒介IP運營建立起的完整商業閉環,不僅將“熊出沒”的IP價值不斷延展,帶來的豐富收入也沉淀為持續反哺電影創作的資金池。
“熊出沒”未來啟示錄:中國動畫的范式轉移
某種意義可以說,“熊出沒”IP的成功,更大的意義并不在于動畫電影內容創作上的,而是動畫電影工業范式構建上的,對行業而言,如何以更科學的“投資式”運營邏輯替代過往“投機式”賭博邏輯,更加成為無法繞過的命題。
我們需要“哪吒”的“驚才絕艷”,同樣也需要“熊出沒”的“量大管飽”,它為中國動畫開辟了新的范式,同樣值得行業借鑒:比如流程大于靈感,建立從市場調研到觀眾測試的標準化流程,讓創作擺脫對個人才華的依賴;比如生態重于內容,構建"電影+樂園+衍生品"的立體生態,使IP價值突破票房天花板;再比如耐心高于豪賭:在持續深化核心IP價值的基礎上漸進式創新,拒絕為突破而突破。
關于漸進式創新,尚琳琳曾介紹過,華強方特對熊出沒系列IP的開發可以總結為。所謂守正就是基本世界觀,基本的人物關系是不變的,《熊出沒》本身幽默、接地氣的風格是不變的。此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創新。為了做到創新,華強方特首先“卷”編劇,讓故事的主題和節奏更加緊湊、流暢,讓電影的主題和世界觀與時俱進;其次,角色也發生了細微的變化;第三,在視效上下功夫,不斷為觀眾提供更沉浸式的、更豐富的視聽享受。
站在中國動畫工業化的關鍵節點回望,《熊出沒》十一年征程的價值早已超越單個IP的成功,其構建的"市場需求導向+技術標準先行+全產業鏈布局"模型,為國產動畫提供了可復制的工業化模板,這個始于電視熒屏的叢林故事,正以另一種方式重塑著中國動畫的產業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合家歡電影往往也是為電影院拉新最多的電影類型,燈塔數據顯示,《熊出沒》的觀影人群中有45%是“零屏觀眾”,所謂“零屏觀眾”即一年來唯一一次進電影院的觀眾,在所有電影中,《熊出沒》是零屏觀眾最多的一部電影,也就是拉新最多的一部電影。
或許在未來電影史的書寫中,《熊出沒》最深刻的啟示,不在于如何打造爆款,而在于證明了中國動畫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工業標準與商業哲學。
? 「飛娛財經」用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