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上映首日,陳佩斯《戲臺》的預測票房也出來了,3.65億。
回顧最初,投資人不請來,票房預測只有10萬,只配在午夜場播放,甚至不得不調整放映時間,推遲一周上映。
而現在,這部陳佩斯籌備多年的《戲臺》,點映票房7000萬,預測最終票房3.65個億,口碑更是同期最佳。
事實證明,演過相聲做過話劇,時隔32年重回電影的陳佩斯,為中國喜劇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
如果說今年最讓人意外的一部電影,那一定是陳佩斯老師出品的《戲臺》。
這部從一開始就不被投資人看好的電影,一度被國內電影人預測,只能拿下10萬票房,將會是黃渤最失敗的一部作品。
甚至,在這個月,距離原定上映時間僅剩3天的時候,突然遇上了兩部電影提檔,不得不推遲上映,將點映時間拉長了好幾天。
可現在,隨著點映場次的增加,預計票房也隨之水漲船高,到現在點映票房就已經達到了7000萬。
而且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預計將會達到3.65億,燈塔專業版甚至預測能夠拿下4億票房。
從10萬到7000萬再到4個億,陳佩斯的《戲臺》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喜劇大師的實力。
提起陳佩斯,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尤其是現在年輕一代的網民,恐怕也只是在網絡的邊邊角角看到過這個名字。
可是在老一輩的心中,陳佩斯卻是當之無愧的喜劇大師,稱霸春晚舞臺的時候,連趙本山都還沒有開始成名。
毫不夸張的說,作為一種單獨的藝術品類的小品,就是陳佩斯朱時茂親手創造。
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小品,就是1984年春晚上,陳佩斯朱時茂主演的《吃面條》。
自那以后,小品就成為中國春晚必備的一個節目類型。
從1984年開始,陳佩斯多次登上春晚舞臺,獻上了諸如《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羊肉串》等多部經典的小品作品。
這些小品,即便是現在看來也不過時。
直到1999年,因為一場侵權官司,陳佩斯和央視鬧翻,自那以后春晚舞臺上就再也沒有陳佩斯的身影。
根據網絡上的消息,此后幾年,陳佩斯一度回家種地,直到2001年,憑借著一部話劇《托兒》東山再起。
《托兒》劇照
自那以后,陳佩斯便專注于話劇領域,幾部作品接連登上舞臺,成為年度最佳。
尤其是2015年的那一部《戲臺》,更是首映即爆滿,時至今日,累計演出超過335場,豆瓣評分高達8分。
也正是基于這一部廣受好評的話劇作品,陳佩是老師創作了電影《戲臺》。
雖然,陳佩斯老師不以電影出名,但是他卻是少有的全能型人才,還沒有登上春晚舞臺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拍攝電影。
還曾獲得百花獎最佳男配角和年度“最有影響中國影星”稱號,可以說也是實力滿滿。
而對于這一部《戲臺》,陳佩斯老師可以說是傾盡了全部心血,為了適應現代電影拍攝的各種技術,陳佩斯光是學習時間,就消耗了很長一段時間。
而現在看來,這部《戲臺》所得到的成績,也配得上陳佩斯老師的努力,甚至可以說,為近年中國喜劇電影,開辟了一條康莊大道。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國內喜劇電影不少,但稱得上經典的卻不多,即便是各路大導拍攝的春節檔喜劇,也只能說是水平線左右。
遠遠稱不上是佳作,甚至一些還備受吐槽,看看確實能樂一樂,但實在沒什么價值。
其中的喜劇元素,也是一些網絡上的爛梗,也只是好笑而已。
而反觀這一部《戲臺》,正如當年姜文的那一部《讓子彈飛》一樣,每一個情節設計都有深意回味無窮。
讓人看了一遍以后,會忍不住再看一遍,這才是一部優秀喜劇應該有的魅力。
《戲臺》中,是各種各樣層出不窮的笑料,可細細品味就會發現,每一個笑料背后,都折射了老百姓的無奈。
將這種無奈,以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本來就是最初的喜劇形態,也是喜劇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而陳佩斯老師的這一部《戲臺》,也用成績證明了他還沒有老,也證明了在這個時代,最正統的喜劇電影依舊有生命力。
陳佩斯老師用一部《戲臺》,為中國喜劇電影人,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