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堂哥和侄兒大吵了一架。
堂嫂在一旁抹眼淚,有苦難言。
堂哥和堂嫂常年在外打工,幾乎是一年才回家一次,侄兒跟爺爺奶奶待在老家。
兩口子好不容易回趟家,想關心一下孩子生活和學習,增進一下感情。
結果侄兒卻一天到晚抱著手機,對父母愛搭不理的。
想和孩子坐一起聊聊天,侄兒坐不來5分鐘,就找他們要手機。
想跟孩子在村子里溜達溜達,侄兒拿著手機轉頭就進臥室。
叫孩子一起去街上置辦年貨,侄兒說還不如在家玩手機。
不給他手機,他就去隔壁鄰居家蹭別人的手機看。
到了除夕當晚,孩子在飯桌上還抱著手機在那:“上啊!上啊!”
整個人像個字母C一樣坐在凳子上,頭恨不得鉆到手機里去。
嘴里吵吵嚷嚷的說著:“年少不知游戲好,錯把學習當個寶。”
堂哥氣急,伸手就去搶手機,沒想到侄兒一下就炸了。
大吼大叫的:“你干什么?要你管。”
“過什么年,你們回來干什么。”
說完,就氣沖沖的進房間鎖門了。
堂哥氣的要破門而入,好好教育一頓孩子,被爺爺奶奶給攔了下來。
堂哥無奈的說:“才10歲的孩子,已經是和平某英5年的老玩家了。”
自己平時不在家,沒法管,爺爺奶奶根本管不住。
而且,這真的不是個例。
過年走親訪友這幾天我發現,農村的孩子不再是三五成群的在戶外玩,不會去遛雞斗狗,也不會幫忙干活。
大部分是三五成群圍在一起【玩游戲】、【看短視頻】。
兩三歲的孩子,視頻刷得比有些大人還熟練。
不給孩子手機的話,孩子就會撒潑打滾。
一個小小的屏幕,承載了孩子90%的悲歡喜怒。
02
《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9)——兒童校外生活狀況》顯示,農村兒童每天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108.18分鐘)明顯高于城市兒童(88.40分鐘)。
《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農村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為90.3%,其中93.4%的農村未成年人使用手機作為上網設備。
《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近700萬自制力低下的農村留守兒童,成了網癮的首要受害者。
一旦被電子產品過度“侵入”,許多農村孩子的生活就廢了。
有記者采訪過一位13歲的留守兒童小光,曾經小光是父母的驕傲,名列前茅。
可自從父母把他留在農村老家后,小光開始沉迷手機,愛上了刷短視頻、玩游戲……
成績一落千丈,從前3名變成了倒數。
記者問小光:“想不想再拿些獎狀呀?”
小光說:“不想,學習累,需要思考;打游戲不用想,見人打就完事了。”
當記者問他以后有什么打算時。
小光回答說:“對將來沒啥打算,初中畢業以后不上學了。”
這是大多數農村孩子的現狀。
留在農村的人越來越少,留在農村的孩子也越來越少。
他們不再成群結伴,甚至同齡人都很少。
沒有豐富的娛樂活動,也沒有父母的陪伴和督促。
手機給他們打開新世界大門的同時,也剝奪了他們的時間、專注力和自制力。
現實生活中越是孤獨的人,越容易沉溺在虛擬世界里。
現實中交不到朋友,就去游戲里交朋友。
現實里不敢說的話,在網上可以肆意發言。
伯伯是有著30幾年農村教學經驗的老師,她說現在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也是越來越好了,孩子卻越來越難管了。
不是因為學習變難了,而是很多孩子沉迷玩手機,心思根本不在學習上,比以前沉迷網吧更難管教。
哪怕三令五申不準帶手機來學校,總有孩子有辦法偷帶進來。
一個手機影響的可不止一個孩子。
在學校都不服管教,回家爺爺奶奶更加管不住。
手機帶來的及時快樂,正在一點點摧毀農村孩子本就崎嶇的向上之路。
03
大家都知道,任何時代都有不愛學習的孩子,他們表面的原因可能喜歡玩電腦、喜歡玩手機……
但真正的原因往往容易被忽視,要知道真正摧毀孩子的從來不是工具本身。
有通過手機學習編程的孩子,也有通過短視頻傳承非遺文化的孩子,還有借助手機、IPAD學習的孩子。
而差異源自于:
孩子是否真正學會了如何使用手機?
孩子是否有規劃學習和娛樂的能力?
孩子是否感到孤獨,需要通過手機來排解情緒?
當你和朋友出去游玩時,你不會想掏出手機玩一把游戲;
當你在做你感興趣的事情時,手機似乎一天都不用充電。
而當你感到無聊、感到寂寞的時候,你會想看一集電視吧,玩一局游戲吧。
我想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孩子也不例外,手機是打發時間的好工具。
孩子想和大人一起玩,大人各忙各的,沒空搭理他。
想和同齡人玩,找不到同齡人。
于是,孩子各種鬧騰。
家長想,這娃真難帶呀!給他一個手機讓他安靜吧。
手機帶來的快樂彌補了孩子對父母陪伴的需求。
游戲設置的“上癮機制”更是讓孩子欲罷不能。
城里孩子也玩手機,只是玩手機的時間有差異,手機用途也有差異。
奧巴馬和孩子規定,周末才能用手機,電腦只能用來寫作業。
喬布斯禁止孩子玩IPAD,周末陪孩子看書。聊歷史。
越是清醒的父母越知道,手機不是孩子不上進的原罪,但如何教孩子遠離打游戲、短視頻帶來的短期快樂才是家庭教育的重點。
手機不是只能用來玩游戲和看短視頻的。
同樣,它是通訊工具,可以和親朋好友聯系;
它是可以定鬧鐘、看時間,看天氣,了解時事,查找資料的生活幫手、學習幫手。
父母把手機當工具,懂克制,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04
父母陪伴的越少,孩子越容易沉迷手機。
而對于無法平衡經濟和家庭教育的農村家庭而言,很難兼得,更多的是要做取舍。
有位博主曾在貴州支教,有兩個讓她印象很深刻的孩子。
小A頭腦聰明,成績不錯,考個好高中,上個大學完全有可能。
小B成績一般,還有些貪玩,當時考高中希望都不大。
但多年后,這位博主卻得到一個很意外的消息,小A輟學了,小B考上了大學。
因為,小A后來迷上了手機,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小B被父母接到了身邊,給予陪伴和監督,小B的成績穩步上升,最終考上了大學,和父母關系也越來越好。
手機是把雙刃劍,它可以拉近教育資源差距。
但如果管控沒跟上,無疑是農村孩子的火坑。
賺錢還是陪娃,或許很難選擇,但是孩子的教育是有時效的。
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把孩子丟給了手機。
在孩子需要教育的時候,手機也會讓孩子在虛擬的世界里迷失方向。
教育是有預見性的,或許它不能立桿見效,但卻影響深遠。
如果可以,在忙著賺錢的時候,不要忘了對孩子表達愛和關心。
不要讓孩子常常被孤獨感包圍,帶孩子看看更有趣、更真實的世界。
在屏幕之外,有更多快樂等著我們去發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