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南華大學將在長沙建設新校區的新聞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不少衡陽地區的網友紛紛表示擔心,認為這會造成衡陽地區高校群龍無首,影響衡陽的經濟社會快速增長。
南華大學在長沙建新校區,對衡陽發展影響有多大?
我認為影響不大,如果用1-10分來從小到大來評價影響程度的話,頂多可以評價為4分。
之所以這樣講,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理由:
第一,南華大學屬于省屬高校,對地級市的影響比較有限。
雖然南華大學可以算得上是衡陽的一個重要城市標簽,但其重要性還不能算是非他不可。
因為南華大學之于衡陽,不同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之于合肥,也不同于蘭州大學之于蘭州,更不是斯坦福大學之于硅谷。
畢竟南華大學在衡陽的發展當中還沒有起到決定性助推作用。
不只是南華大學,其實放眼湖南所有高校,包括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在內,沒有任何一所高校能夠自稱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當中起到決定性助推作用。
在往大一點來看,國內除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蘭州大學等極少數高校對所在城市發展起到決定性助推作用之外,絕大部分高校都沒有起到這樣的作用。
第二,高校多并不決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一兩所高校數量的差異不足以影響城市經濟社會發展。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有高校的地方會帶動經濟發展是不爭的事實,因為高校體量往往比較大,人員流動也比較頻繁,消費也比較廣泛和豐富,的確能夠給當地帶來一定經濟收入。
但是,這種絕大部分是屬于藏富于民的經濟形態,例如不少旅游城市或者網紅城市,看似旅游人員多,但實際上產生的經濟效應卻十分有限。
例如廣西的地級市桂林市,既是全國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全國普通地級市當中擁有高校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我們也沒有見到桂林的經濟社會有多么發達。
再比如湖南的地級市湘潭市,其經濟體量在湖南十四個市州當中也處于中等偏后的位置,整體實力不如衡陽,難道湘潭的大學數量比衡陽少嗎?顯然不是。
因此,高校數量多并不代表所在城市經濟就一定會發達,反之高校數量少也并不意味著所在城市就不發達,高校數量多寡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日益脫鉤了。
第三,南華大學在長沙建設的校區規模偏小,還不至于讓南華大學整體搬遷。
據公示信息得知,南華大學在長沙建設的校區總投資約32億元,這一點投資額,想必總體面積不大,不可能讓學校整體搬遷。
從這一點來看,衡陽地區的網友也無須擔心。
此外,建設新校區將直接促進南華大學做大做強,反而還有利于衡陽的發展。
例如中山大學當下的發展就是最好的注解。
中山大學在深圳、珠海建設校區,不僅從根本上提升自身實力,而且還如虎添翼,得到兩個經濟特區的支撐,形成相輔相成,互相發展的良性局面。
因此,從長遠來看,南華大學在長沙建設校區將是一個雙贏的舉措,對學校對衡陽都有好處。
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請留言發表評論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