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整頓職場的年輕人也在慢慢“整頓”過年。
元宵剛過,蛇年的春節也真正落幕了。
蛇年春節
今年過年,打開朋友圈,大家不是在旅游,就是在旅游的路上;不是在和家人旅游,就是和閨蜜/朋友旅游的路上。
我記得前幾年的除夕夜,大家還會忙著微信群發祝福短信。于是往年除夕就會收到各種群發的祝福消息,自己甚至深更半夜還在編輯祝福信息。但今年連微信祝福信息都寥寥無己,唯一的幾條僅存于親密的家人和朋友間。大家出其不意地達成了默契,春節不再發祝福。
至于春晚,我爸媽每年都沒興趣看,到后來我也有了看和不看都無所謂的心態。家里也沒小孩,更別提拜年和討要紅包的歡天喜地。雖然我還依然懷念小時候爆竹聲聲一歲除的熱鬧,懷念大年初一穿新衣收紅包的興奮,懷念去哪都有吃有喝的快樂。但都是過去。
現在過年唯一能讓我開心的是,一家人終于有機會能坐在一張飯桌上吃年夜飯了。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其他意義。
團圓飯
要不是今年城市里一到晚上的煙花聲四起,我還真不知已經過年。
這年似乎越過越冷清,越來越沒年味了。我們的年味丟失在哪里了?
1. 關注自我
在城市工作的適齡單身男女青年一回家總逃不過七大姑八大姨們的催婚,而已婚的適齡夫婦又逃不過父母的催生。即使不催,也會被催問收入等隱私問題。他們辛苦工作了一年,回到家不想接受各種“語言攻擊”。家應該是溫暖有愛的地方,而不是無休止的抱怨、爭吵和嘮叨的發泄所。
還有些朋友一到過年比上班還忙,各種走親訪友,日程排得滿滿當當,沒有一天空歇。原本用來休息的假期,結果變成到處趕場子的無奈。內心疲憊,卻也身不由己。
改變不了別人,那就改變自己。有位朋友,算大齡未婚,每年過年大概是她最不想過的節日。于是不知從哪年開始,每到過年她就去國外度假。過完春節假期再回來工作。而現在選擇在春節不在家過年,出去旅游的單身人群、甚至是年輕家庭也越來越多。讓自己放松,尋找快樂,不是什么很自私的事。
這是今年國內旅游業的大數據:
2025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出游人次達到5.01億人次,同比增長5.9%;國內旅游總收入為6770.02億元,同比增長7.0%。與2019年同期相比,出游人次恢復到125.8%,旅游收入恢復到115.2%,旅游市場已超過疫情前水平。
把旅游變成過春節的方式,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
2. 物質豐富,傳統習俗淡化
以前物質匱乏,只有到過年才能吃好吃的、穿上新衣服。現在生活水平提高,穿新衣、吃好喝好隨時都能實現,過年的“特殊感”消失了。以前過年還有很多儀式感很強的習俗,如貼春聯、放鞭炮、祭祖等。現在也慢慢簡化,甚至被忽略,尤其是城市里,鞭炮禁放、春聯也未必家家都貼。
貼春聯
還有傳統非遺文化也漸漸失傳,如剪窗花、舞龍舞獅等活動。近兩年雖說非遺在興起,但很多非遺文化消逝的速度可能遠比你想象得要快。對于城市的年輕人來說,春節的含義逐漸被稀釋為單純的長假。
3. 儀式感被削弱
以前過年,家家戶戶要忙著采購年貨、打掃衛生、籌備一家子年夜飯等等。現在很多家庭直接在餐館訂個年夜飯,到點帶人去吃即可,省時又省力。至于年貨,一鍵下單,方便又快捷。
數字祝福和紅包便捷卻機械化、模板化的互動也讓情感的表達缺失了很多溫度。不像以前大家都會自己寫好看的春聯,用心準備新年每一份新年紅包。
紅包
以前過年難得可貴的娛樂時光,很多家庭會一起看春晚、聊天。而現在你看很多家庭確實在看春晚,卻人手抱一只手機在玩,或游戲、或社交、或看劇。形似團聚,實則各玩各的。
傳統“忙年”的參與感和集體感在如今被大大削弱。
4.年味變遷
不可否認的是,一些新興習俗(比如集五福、吐槽春晚、春節檔電影)正逐漸成為現代年輕人的“新年味”。而不再拘泥于傳統的春節習俗,這才是年輕人喜聞樂見、最關注的活動。也許很多年后,新生代的年輕人將重新改寫春節習俗。
今年春節檔火熱電影
我們總說小時候春節的年味濃,殊不知,也許我們懷念的不僅僅是春節,而是童年時期的無憂無慮。
雖說年味伴隨著一些傳統文化的消失越來越淡,但它正以一種新的方式發展成新式春節。這是社會形態和意識觀念變化的結果,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產物。
我想,在傳統和現代文化的融合與碰撞中,春節會慢慢演變為大家喜歡的模樣。只要生活是向好的,你感受到快樂,是否就不會過多關注年味濃淡了呢?
不知大家的年都過得如何?你覺得有年味的春節應該怎么過?歡迎評論區留言。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賬號,正在記錄環游中國的故事,敬請關注大美中華系列內容。偶爾也會有感而發。希望我的故事能讓你認識不一樣的世界!
原創不易,請您多多支持,多多點贊、收藏和轉發,您小小的舉動將會傳播大大的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