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慧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
自從我進入社會學院,就嚴格按照團隊要求開始經典閱讀,遭遇了讀不懂、讀了忘等問題,但是從來沒有懷疑過要認真讀經典這件事。純粹的讀書時光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寒假。剛回到家,就看到一起讀經典的小組同學在騰訊新聞和新鄉土公眾號上發表了精彩的回鄉記。我有點擔心自己不能寫出東西來。假期中又陸陸續續看到了很多回鄉記,有種奇妙的感覺。大家放下書本各自回到了家鄉,回歸了家庭,但是又都在用相同的社會學視角觀察著社會,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洞察力。
因為想著要寫回鄉記,在以前熟悉的場景中,我找到了一些值得關注的點,他人不經意的一句話也能引起我的思考,現記錄一二。
一、春節回誰家過年
自從有了小朋友,我們保持著寒暑假出游的習慣。這次寒假為了就老公的假期,我們決定春節假期自駕去云南。這就意味著今年的春節我們不能和大家庭一起過了。詢問了我爸媽要不要和我們一起出游,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后,我們意識到這是我們第一次不在家過年,第一次三個人過年。
和一女性朋友聊天,說起這個事情,朋友評價:“你好自由。”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思考。朋友相親生了兩娃,婆家在外地。雙方家庭時不時為了回婆家時間和時長有爭執,雙方父母都會發表意見。朋友認為夫妻商量好的事情,當公公婆婆有不同的意見,應該是老公出面交流,但是這個時候他老公為了避免直接面對沖突會選擇回避。這時,我朋友就不得不出面交涉,而且不免帶著情緒。最后通常是大吵一架,不歡而散。但是朋友老公作為家中獨子,吵完之后,后面逢年過節還是得拖兒帶女回去。
我和老公結婚之后,從來沒有因為春節回誰家過年吵過架。我們倆商量出結果之后告訴兩邊父母,我們會詢問父母要不要和我們一起過年,父母們會按照自己的想法選擇。我們和雙方父母不會干涉對方的選擇,更不會強迫對方一定要和自己一起過年。
對比我和朋友家里的情況,同樣的春節去誰家過年的問題,有不一樣的選擇方式。這有點像經濟學中稀缺品的分配問題,也有點像管理學中的多頭管理問題。春節假期只有幾天,夫妻雙方回誰家過年本來就存在著夫妻之間的博弈,如果雙方父母再威逼利誘一下各自使一些手段,那決策就更難做出。
通過詢問周圍夫妻回誰家過年這個問題,發現三種主要的情況。一種是像我家這種,小夫妻能自己商量,父母不太干涉的,那么夫妻雙方回誰家比較隨機,會根據當年的情況做出選擇,可稱為隨機型;一種是朋友家這種父母意見比較多的,他們通常會商量好固定的形式,例如一年回一邊,兩家近的話可能會一個假期兩邊都走,可稱為固定形式走兩邊型;還有一種情況是夫妻雙方平時離一邊父母比較近,那么會利用春節假期回去看看另一邊好久不見的家人,可稱為固定回一邊型(固定回一邊的情況還可能是夫妻雙方有一邊特別強勢,每年都回固定的一邊,但我周圍沒有這樣的案例)。
二、垃圾如何處理
在楚雄,我老公隨機找了一個開著油菜花的小河邊路亞,我和女兒在旁邊玩鈴鐺草,周圍山清水秀,讓人感覺特別愜意。突然一個垃圾車從旁邊開過,我馬上意識到當下良好的氛圍感是從何而來。因為老公的愛好,我們在樂山、眉山也經常去河邊,隨處可見不可降解的垃圾袋、吃完的方便面盒子、空酒瓶,有一次甚至目睹一個年輕人拉了一車垃圾傾倒到河里。而在這個小河邊,看不到垃圾,非常干凈。初四的下午,我們在小河邊只待了一個小時,就看到一輛垃圾車。而在樂山和眉山鄉下游玩的那么多次,我從來沒見過垃圾車。
每天我爸都會提一兩包生活垃圾下樓去丟。前幾年剛開始垃圾分類的時候,我女兒問為什么我們家里不將垃圾分類。我說因為我們樓下的垃圾桶沒有進行區分,即使在家分類之后,還是混在一起倒進垃圾車。在城市里,把垃圾丟到垃圾桶,垃圾車會來收走,好像垃圾回收不是一個問題。但是垃圾車把垃圾拉走之后,就結束了嗎?為什么有些地方要進行垃圾分類,有的地方不進行垃圾分類?只是因為城市的人口數量不一樣,垃圾的處理量不一樣嗎?和不同城市的垃圾處理的能力有關嗎?如果有關,那城市的垃圾處理能力又是如何決定的呢?
在農村,情況又不一樣。以前農民沒有太多生活垃圾,倒在自己家周圍就行,以前的垃圾幾場大雨一沖就沒了。可現在越來越豐富的商品帶來了越來越多不可降解的材料,很多農民還保持著以前的生活習慣。農村居民居住相對分散,垃圾回收不像城里容易集中處理。在我住的小區旁邊某村的黨群服務中心對面有一個秸稈堆放處,里面時不時有秸稈和廢棄的沙發、床,會定期清理。但是離路邊遠一點的地里還是經常燒秸稈。(當然秸稈能不能就地燒,有不一樣的聲音。)
從經濟上來看,四川省發展優于云南省,2024年樂山市地區生產總值(GDP)2532.53 億元,楚雄州的地區生產總值2018.95億元。兩地都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但是從垃圾處理能力來看差距較大。在楚雄的路邊,看著垃圾車從旁駛過,我突然有一種沖動拉下司機問問看他們收垃圾的頻率,春節的工作時間,垃圾車的歸屬等問題。
最近幾年,我們去山里徒步,發現一些景區或者風景優美尚未開發的區域都留下了很多垃圾。我老公公司徒步群的成員習慣帶上垃圾袋邊走邊撿垃圾。這些垃圾本來就不該出現在這些地方。我覺得垃圾最好從源頭開始解決。第一,不要隨意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現在快遞的過度包裝問題和超市的塑料袋濫用都應該做出改變。第二,做好宣傳工作,讓每一個人都知道不同材料降解時間的不同,哪些東西在山里能隨意丟,哪些東西不能隨意丟棄。第三,垃圾桶、垃圾回收點和垃圾車的設置合理,讓垃圾能有合適的去處。
三、年夜飯由誰來做
賀老師轉發團隊成員寫的一篇回鄉記中記錄了母親辛辛苦苦提前幾天準備年夜飯但最后一個上桌的情景,認為母親忙碌且孤寂。
如果在我家過年,我爸是大廚,我媽媽會幫忙。我的婆婆媽是一位非常能干的女性,她做的龍眼是我吃過最美味的。往年回老家過年都是她掌勺,提前蒸好蛋糕、甜咸燒白、龍眼、排骨等各種蒸菜,還會有雞鴨魚各種冷盤、熱菜。伯母和姑姑們會幫忙打下手或者洗碗。家里兩個妹夫當過廚師,現在經常挑大梁。雖然我們今年跨年沒有和家人一起度過,但還是趕在大年十五之前回家和家人團聚。餐桌上,大家聊起在四川年夜飯是很重要的一餐,一般是家里特別會做飯的人才能當大廚。而四川的家里通常男性更會做飯,因為更舍得放調料。這時,快80歲的奶奶對大家說,你們猜猜在二媳婦進門之前,誰做年夜飯。這一問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因為我婆婆媽進門之前家里就只有爺爺奶奶和五個子女。既然奶奶這樣問了,大家其實都覺得應該是爺爺。但是大家都認為爺爺是一個非常強勢的老人,平時從來不做飯,都不敢相信他會做年夜飯。奶奶說,爺爺覺得她辛苦了一年,年夜飯就不應該再操勞,大年三十會把奶奶趕出廚房,自己弄一桌。
年夜飯由誰來做這個問題的答案肯定不能簡單地用兩種性別來回答,因為在四川就既有男性,也有女性能擔此大任。從家庭飯桌的討論我覺得至少有幾種答案:1.誰愿意付出誰做。做年夜飯辛苦,誰愿意承擔責任可以主動爭取這個機會。2.誰有能力誰做。這種能力是指能操辦出適應桌數的餐食,還得好吃,最好還能好看有好意頭。如果家里不止一個人有能力做,那就選一個做得最好的贏得這個機會。3.如果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做怎么辦?那就在能做的人里面找一個最聽話的,即誰聽話誰做。雖然不情愿,但是因為一家人要團聚,總得有一個人站出來。
面對面的時候有同學分享自家親戚來串門,母親需要張羅好幾桌飯菜,但是母親希望有人上門,如果沒人上門還會不開心。在一個家庭里,當我們看到一個人承擔了做年夜飯的責任,我們是推不出Ta一定不開心的。我們只能推出Ta有這樣的能力,Ta之所以愿意這樣做可能是因為愛和付出,可能是因為妥協。
回到熟悉的場域,通過或重復或新鮮的經歷,我感受到社會學視角帶給我的新變化,我變得更敏銳,更能問為什么。雖然我還不能深刻地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但是持續閱讀、持續提問、持續思考,我相信我會離答案越來越近。
(圖片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