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聲槍響打破了西安古城的寧靜,很快就有傳言稱開槍者為胡宗南手下第一軍團的團長張靈甫,因其懷疑妻子不軌,所以開槍射殺。
這位被親夫所殺害的女子叫吳海蘭,是張靈甫的第二任妻子,其父親吳學炳是四川廣元城南的一位銅匠,專門為人鑄造銅鎖、銅鑼等銅器。
吳學炳心靈手巧,技藝純熟,是方圓二十里最好的銅匠,因此在當?shù)赜行┟麣狻菍W炳與妻子吳張氏生有兩男一女,老大吳正有自幼讀私塾、念八股,寫得一手好字;老二吳正全不學無術,沉迷于燒鴉片。
1917年,吳家誕生了一個女嬰,取名海蘭,小名菊娃子。吳海蘭生得粉嫩可愛,親人討喜,深受父母兄長疼愛,7歲那年,父親力排眾議送她上學,教的她知書達禮、多才多藝,因其長相出眾,還被譽為校花。
吳海蘭是家中的掌上明珠,為她擇一良婿也是家中大事,但來提親的人家吳學炳一個也沒有看上,直到張靈甫的出現(xiàn)。
當時張靈甫已是團長,前途無限,且家底豐厚,吳海蘭嫁過去必不會受苦。于是,便由吳學炳親自做主,張羅了這門婚事。
成婚那天,張靈甫專門派人到成都定做了12雙皮鞋,請了廣元最好的廚師,又派了一連士兵到縣城接親,排場很大。吳學炳心中歡喜,給女兒精心趕制了一套銅器作為陪嫁。
幾天后,張靈甫和吳海蘭騎著一匹棗紅大馬回門,很是氣派,街坊鄰居見此情景都紛紛打趣:“菊娃子抖起來了。”為了款待女婿,吳學炳特地割了幾斤肉,打了好酒,一家人其樂融融,令人羨慕。
然而誰也沒想到,就在一年后,吳海蘭卻突然死在了張靈甫的槍下。
悲劇發(fā)生后,西安各界婦女紛紛游行集會,并聯(lián)名上書南京政府,要求懲處兇手張靈甫。不久,消息傳到了四川,吳學炳震驚不已,繼而哀嚎痛哭起來,妻子則當場昏死過去。
吳海蘭大哥吳正有聽后也滿腔怒火,當即就來到西安告狀,替妹妹申冤。然而,無論他如何遞狀子,軍界和地方法院都不予理睬。原來,張靈甫此時正受胡宗南的重用,沒人愿意得罪胡宗南。
此事一拖再拖,直到傳到了蔣介石的耳朵里,迫于壓力,胡宗南只好將張靈甫押解南京監(jiān)禁。吳正有在西安奔走了兩個多月,終于替妹妹申了冤,同年返回廣元。
然而,整件事中,最無辜的要數(shù)張靈甫和吳海蘭唯一的女兒張芳云,慘案發(fā)生時,她還只是個襁褓中的嬰兒。
吳海蘭死后,吳學炳夫婦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著這個外孫女,但由于吳家與張家就斷絕了來往,外孫女的下落他們無從得知。解放初期,吳學炳夫婦先后離世,臨終前,他們囑咐大兒子吳正有一定要找到張芳云。
吳正有子承父業(yè),新中國成立后也干起了銅匠,他與妻子共生育了12個孩子,但只養(yǎng)活了一男一女,生活相當窘迫。再加上運動頻繁,吳正有不敢對外提起妹妹與張靈甫的事,所以尋找外甥女張芳云的事情也一直無法執(zhí)行。
1969年,吳正有因病即將離開人世,他這個任務又交給了女兒吳玉清,要她務必找到張芳云,完成全家人的心愿。
吳玉清小時候就聽說過自己有個長相絕美的姑姑,但最終慘死親夫手中,唯一女兒也下落不明。為了完成祖父和父親的遺愿,吳玉清接下了這個擔子。
斗轉星移,時間很快就來到了90年代,吳玉清也從紡織廠退休了。考慮到社會環(huán)境不再緊張,吳玉清開始了她的尋親之旅。
1993年,吳玉清的大女兒在地攤的一本雜志上看到了一篇名為《張靈甫殺妻案》的文章,里面詳細敘述張靈甫殺妻的全部過程,還提到他們的女兒“芳芳”正在陜西某縣人民醫(yī)院工作,張靈甫與原配邢瓊英的兒子“小禮”是陜西省政協(xié)常委。
看到這篇文章后,吳玉清十分欣喜,她立馬給西安市政協(xié)發(fā)去了一封尋人啟事。然而,僅憑“芳芳”和“小禮”兩個不完整的名字實在無法尋找,西安市政協(xié)也無能為力。
就在吳玉清灰心時,廠工會委員會副主任石素英被她的誠心所打動,決定親自帶她去西安尋找,吳玉清感激不盡。
經(jīng)過長途跋涉,吳玉清一行人終于來到了西安,并在一處招待所中住下。緊接著,他們就來到了陜綿十一廠工會,懇請負責人劉主席幫助尋找。
劉主席十分熱心腸,連續(xù)聯(lián)系了十幾個單位,但都沒有找到“小禮”和“芳芳”。最后劉主席提議吳玉清與西安市民革聯(lián)系看看,沒想到當天下午,吳玉清就見到了張靈甫和邢瓊英的兒子張居禮。
得知吳玉清是吳海蘭的親人,張居禮也十分激動,他立馬組織兩家人見了面,并談起了當年的往事。
原來,在吳海蘭和張靈甫出事后,他們的女兒張芳云就被寄養(yǎng)在奶媽家里。由于張芳云是七個月就早產(chǎn)的嬰兒,體弱多病,險些喪命,好在張靈甫的原配邢瓊英心地善良,接過了照顧張芳云的擔子。
在邢瓊英的照顧下,張芳云逐漸長大,每逢清明節(jié),邢瓊英都會帶上兩個孩子到吳海蘭墓前燒紙,并告訴張芳云真相。
張居禮敘述完往事后,吳玉清已是淚流滿面,兩家人決定次日下午就去藍田縣尋找張芳云。但誰也沒想到,很少來西安的張芳云,卻在第二天突然來到了張居禮家里。
當?shù)弥矍吧眢w稍胖,大約60歲的婦女就是自己尋找了許多年的姐姐時,吳玉清失聲痛哭,激動地撲在了張芳云的懷中。
之后,張芳云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從她有記憶起,就沒有見過自己的母親,父親也不常來看她。可即便只見了幾次,父親還是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芳云說:“父親很威嚴,很冷酷,身上有一股殺氣。我跟他說話時,他總是嗯、嗯幾聲,臉上毫無表情。”
長大后,張芳云被分配到醫(yī)院工作,但由于她父親的原因,十年運動中還是沒能逃過被批斗的命運,個人問題也遲遲不能解決。好在后來一個毛德仁的青年不介意她的身世,與之結了婚,兩人先后生下兩男兩女。
聽完姐姐的遭遇,吳玉清潸然淚下,她強忍著淚水邀請姐姐回鄉(xiāng)看看,張芳云欣然答應。
1995年,張芳云在丈夫和女兒的陪同下,從藍田縣來到了廣元。在吳玉清及其子女的陪同下,他們來到了吳學炳夫婦、吳正有、吳正全的長眠之地。
跪在親人們的墳前,張芳云心情沉重,低聲呢喃:“外公外婆,舅舅舅媽,芳芳來遲了,還請你們原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