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間,安徽有戶邵姓人家,家底豐厚,產業眾多。邵家公子玉熙自小錦衣玉食,再加上又是家中獨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幼年時,邵玉熙還很聽話乖巧;長大了些,逐漸變得頑劣。平日里,家中私塾先生的教誨,在他聽來,不過是令人厭煩的嘮叨。
先生一個沒留神,他便偷偷溜出門。一頭扎進城中那些游手好閑的富家子弟堆里。與人斗雞走狗,飲酒作樂,將大好時光全都揮霍在這些荒唐事情上。
先生告狀到他父母跟前,邵家父母舍不得打罵,只是苦口婆心地規勸。
玉熙當面乖乖應下,轉身卻依然故我,全然不記得自己方才在父母跟前承諾了什么。
這般頑劣的弟子,哪個先生能教得好?家中的私塾先生因此換了一茬又一茬。
沒個穩定的先生,他更加懶散。到十四五歲,性子養得放蕩不羈,行事也愈發任性妄為,父母對他無可奈何。
都說有的孩子生來是報恩的,而有的卻是來討賬的。邵家父母就當玉熙是來討債的,反正家里的錢財本就是留給他用。
所以到后來,他們不指望兒子將來能有何作為,只愿他平平安安、不惹是生非就好。
一日,邵公子與一群狐朋狗友在酒樓聚會。酒過三巡,眾人開始談論各種奇聞軼事。
其中一人眉飛色舞地說道:“諸位可曾聽聞,郊外有座古墓,里面住著一群狐仙,尤其有個狐女,傾國傾城,美得不可方物,一笑便能勾人魂魄。誰要是能與她結緣,那可真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他說得活靈活現,就跟自己親眼見過一樣。眾人聽了,紛紛露出羨慕與好奇的神色。
邵玉熙本就喜好新奇刺激之事,聽到這番描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強烈的好奇,自動腦補出狐女動人的模樣。
平常,邵玉熙要什么便有什么,想要奇珍異寶,家人總能想方設法弄來;想去熱鬧場所,奴仆們便會鞍前馬后地伺候周全。從生下來起到現在,幾乎沒有什么他想要的東西是得不到的。
可狐女,絕非那些金銀財寶、綾羅綢緞,家人即便再有錢,也實在沒辦法替他將狐女送到跟前。
凡人和仙妖之間的差距,邵玉熙心里還是有點數的。但得不到的東西,總是最好的。從此,郊外古墓便成了他心心念念的地方。
有天午后,邵玉熙趁著私塾先生在打瞌睡,跑去馬廄,牽了匹最好的馬,打算獨自一人前往。
去那兒的路線早被他打聽了個清楚,出城往北直走三十里,都不用帶拐彎,就在一座廢棄的土地廟后面。
去的路上,邵玉熙心里興奮得不得了。可就是沒有想到,那朋友指手畫腳,煞有介事地告之路線,實則不過是把道聽途說的只言片語添油加醋了一番。要不怎么說是狐朋狗友呢,滿嘴誑語。
出城往北直走三十里,是個亂墳堆。荒草長得狂野,都快到他腰部了。邵玉熙不死心,把馬拴在一棵樹下,自己走進草叢,來回尋覓,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狐貍的角落。
烈日炎炎,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蚊蟲叮咬得渾身都是包,可他樂此不疲,滿心期待著能與狐女來場不期而遇。
日頭逐漸西落,邵玉熙越走越遠,卻始終未能見到狐女的蹤影。心底里一股執著勁兒上來,愈發堅定要見到狐女的決心,不找到絕不肯罷休。
若是私塾先生在旁,定會被這股勁頭“感動”,因為他讀書時,從未見過有一絲執拗勁。
好不容易走出亂墳堆,前面是一片茂密的灌木叢。這會兒天色不早了,已近黃昏,邵玉熙心里開始不安起來,沒敢再往里找,怕有蛇。
先前在草叢里遇上了一條,還好他事先帶了驅蛇藥。只是,在慌亂中他把藥全撒完了,若是再遇到,那可就危險了。想到此,他從邊上繞了過去。
也許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吧,灌木叢后面是片開闊的田野,田埂之上坐著位身姿婀娜的白衫女子,一頭烏黑如瀑的長發肆意垂落,隨風飄舞。
僅僅是一個背影,那由內而外散發的靈動氣息就能讓人浮想聯翩,恨不得一探究竟,看看是怎樣的傾世容顏隱匿其后。
邵玉熙斷定這女子就是自己苦苦尋覓的狐女,剎那間,心跳如鼓,緊張地咽了口口水。滿心激動,快步朝狐女走去。
走近之后,他臉上堆滿了討好的笑容,準備大獻殷勤。那狐女卻仿佛背后長了眼睛似的,在他靠近的瞬間,轉過頭來。
這是一張仿若精雕細琢的面容,眉如遠黛,雙眸澄澈清冷,嘴唇不點而朱,恰似天邊一抹緋霞。只是神情嚴正,帶著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離。
像是知道他的心意,狐女很是直白地說道:“走開!我在此服氣煉形,潛心修行已有二百多年。這二百年來,我堅守本心,發下重誓,絕不媚惑世間任何一人。你莫要在此心生妄想,徒增煩惱。”
聽完這番話,邵玉熙心中雖有些失落,依舊厚著臉皮說道:“姑娘如天仙般的容貌,令在下一見傾心。在下誠心想與姑娘結緣,還望成全。”
狐女面露憐憫之意,“你這小孩,怎會知曉其中的兇險。那些媚惑人的狐精,并非出于真心相愛,不過是為了攝取你的精氣。一旦精氣被攝取,人便會日漸衰弱,最終性命不保。但凡遇上它們的,沒有一個能幸免于難。你又何必自投陷阱呢!”
邵玉熙還是不甘心,他想著若是能與狐女結緣,定能在朋友面前顯擺一番。
于是爭辯道:“可也有好的狐精不是。話本子里,成千古佳話的佳偶也不在少數。”
“幸運豈能強求?真是不知死活的家伙,”狐女冷冷地說完,一揮袖子,剎那間,狂風大作。
冷風如刀般刮過,田野間的塵土被卷上半空,形成一片巨大的塵霧,瞬間迷住了邵玉熙的雙眼。
等能睜開眼時,狐女已不知去向。唯有空曠的田野,在風中顯得格外寂靜。
他惶惶然,不知所措。這時,遠處傳來呼喊聲,是邵父帶著家仆們尋來了。
邵玉熙滿心沮喪地跟著父親回家,感覺非常遺憾。
私塾先生從未見過這么頑劣的弟子,向邵父請辭,“老夫精力不濟,實在沒有辦法教授令郎。”
邵父,名文淳,他自己都記不清,到底為兒子請過多少個先生。這個再走,下一個不知何時能請到。有心挽留,讓邵玉熙跟先生道歉。
邵玉熙心不在焉地想著狐女的事,竟像沒聽見似的,轉身走出屋子。
邵文淳的臉紅一陣白一陣,但還是不忍心責備兒子。
私塾先生見了,暗自嘆氣。“慣子如殺子,溺愛出逆子”這個道理,他很想跟東家掰扯掰扯。
但估摸著會自討沒趣,邵文淳是個舉人吶,可比自己有學問。罷了罷了,遂拱手告辭離去。
新的先生一時請不到,沒人管教,邵玉熙樂得輕松。想再次去尋訪狐女,可惜家里的馬匹被父親下令嚴格控制,不讓他接近。
在家待了數日,他耐不住寂寞,又去找那些狐朋狗友玩。
這些人在城中閑逛,路過一家珠寶店時,其中一個叫武壯的人笑道,“今兒玩個新鮮花樣,去店里偷珠寶,如何?”
其他人非但沒有勸阻,反而覺得很刺激,紛紛在一旁出謀劃策。
邵玉熙覺得不妥,心中雖有些不安,但礙于朋友的面子,沒好說出來,跟著他們一起進去。
就在準備動手時,店里的伙計發現不對勁,大聲呼喊起來。
這些富家子弟不過十多歲,都不經事,見狀嚇得紛紛胡亂逃竄。
邵玉熙也跟著跑出門,慌亂之中,被一塊石頭絆倒,摔在了地上。
想讓朋友們拉他一把,可那些人自己都唯恐跑不及,哪顧得上他呀。
眼看店里的伙計追了上來,嘴里還嚷嚷著要報官,邵玉熙心中充滿了絕望。
就在這時,一位公子路過此地。見此情景,快步走上前,扶起邵玉熙,對追來的伙計們說道:“這孩子只是一時糊涂,并非慣犯。看在我的面子上,就饒過他這一回吧。”
眾人見這位公子氣宇軒昂,衣著華麗,光腰間一塊佩玉就知價值不凡。心想此人絕非等閑之輩,一時間踟躕起來。
公子從懷中掏出兩塊金餅,遞給伙計們,說道:“這些,權當是給店里的補償。”
好大的手筆!足可彌補一切損失。更何況,方才店里的伙計發現得及時,店里實則沒有丟失財物。
見他仗義,出手又如此大方,有個店伙計本能地想拒絕。但另一個暗暗用手捅了捅他腰,不客氣地說道:“既然如此,我們賣你個面子,此事不再追究。”
剛準備收下金餅,卻被站起來的邵玉熙攔住,“是不是賠得太多了些?偷你們首飾的是武壯,何況他并沒有得手。”
見到手的鴨子就要飛了,伙計橫眉瞪眼,“沒偷到就不叫偷了嗎?不如咱到衙門論理去。”
邵玉熙的犟脾氣瞬間上來,伸長脖子吼道:“去就去,誰怕誰!”
“這年頭,偷東西還有理了?有錢人家就是跟咱普通百姓不一樣,連官府都不怕了。”伙計陰陽怪氣的,同時還與同伴擠眉弄眼。
見狀,其他伙計紛紛指責邵玉熙,“你家慣會仗勢欺人。”
聽到這話,邵玉熙更來氣了,用手點著他們罵道:“放狗屁,你們這些人沒有一點良心!”
他為何要這么罵呢?有一定的緣由。
父親邵文淳從商,確實很有錢,可從來都沒有做過不法之事。相反,他為城中百姓做過不少大善事,只是很少留名。
有次災荒,難民紛紛涌入城里,致使米價飛漲。有錢的人不愁沒飯吃,糧倉里囤米充足,連家中的看門狗都不缺飯吃。可普通民眾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快與難民沒什么區別了。
雖說朝廷調了糧食過來,但無奈難民太多,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官府號召大戶人家幫忙賑災,于是,有的開倉放糧,有的弄粥棚施粥。
這兩件事,邵文淳哪一樣都沒做。所謂大戶人家開倉放糧,放的是發霉的米;粥棚施粥,里面摻糠。但在糧食極度缺乏,肚子餓得非常難受的情況下,即便是這樣的東西,災民也不敢有怨言啊。
人們都以為邵家人自私,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實則不然,邵文淳做了件自己認為很對的事情。
他除了是個商人,也是個讀書人,懂得“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道理。當難民到達一定程度,動亂不可避免。
起了動亂,最先受害的還是城中普通百姓。而后,官兵肯定要鎮壓難民。那時,會死很多人。邵文淳不愿意,也不忍心看到這種情景出現。
要延緩事態向惡化發展,當務之急就是解決饑餓問題。開倉放糧,粥棚施粥,只能解決一時,根本上的問題仍然存在。
邵文淳他不想做表面文章,只想干實事,將勁往一處使,故親自帶著邵家大多數男丁出去四處購糧。
一批批的米糧進城,像及時雨,解決了糧食嚴重不足的問題。而且,這些米糧的管控權,邵文淳全部交給了官府。由官府平價,甚至是低價出售。所以,當別的地方因災荒引發動亂時,而這里卻奇跡般地沒有餓死一個災民。
賣出米糧的錢,最后由官府用來幫助災民重建家園。百姓們感激官府,卻很少有人知曉是邵文淳出了大力。
邵文淳自己也不聲張,官府數次提出要對他進行表彰,皆被他拒絕。他素來為人低調,對名利之事不在乎。
可現在店里的伙計卻罵邵家仗勢欺人。這讓邵玉熙不僅感覺受到了侮辱,同時還替父親不值。
邵文淳花費巨資購糧,幫的不僅僅是難民,城中百姓同樣受益。更別提他出資修橋鋪路、開義莊,不知幫助了多少人。
所以,邵玉熙罵店里的伙計們沒有一點良心,這話確實也不過分。
只不過,人們并不知道這些。
先前與他對吵的伙計怪聲怪調輕蔑地說:“搞笑,你偷東西,不但仗勢欺人,還要我們講良心?”
圍觀的人都笑了起來。
邵玉熙氣得面紅脖子粗,他不善于吵架,一時詞窮。握緊拳頭,想動手打人。
公子拉住他,看著那個伙計,微微一笑,“何必欺人太甚!跑掉的那伙人,先前我在轉角時見他們在商量,說是與珠寶店的阿水通過氣了,假裝偷盜,讓邵小公子背鍋,反正他家有的是錢。”
輕瞥了邵玉熙一眼,又道:“我想,邵小公子應該就是我身邊這位了。若要去官府,我倒是可以做個證人的,需不需要讓官差把阿水也一起叫過去呢?”
伙計愣了一瞬,一聲不吭,轉身走了。
其他伙計面面相覷,最終也什么都沒說,跟著離開。
邵玉熙不服氣,指著他們的背影,跟公子說道:“跟我爭吵的肯定就是阿水,就這么放他走嗎?他栽贓陷害我啊。”
“你說得很對。”公子面露幾分同情之色,“可是,事情的根本,不是因為你交了一群不好的朋友嗎?還有,明知事情不對,為何不避開呢?是做不了自己的主,還是……你本也想做壞事?”
“我沒有……”邵玉熙想為自己爭辯,又不知說什么。人家說的是事實,他不好意思地把目光投向別處。
過了一會兒,把目光收回來,感激地看著公子,拱了拱手:“不管如何,多謝相幫。不知恩公尊姓大名?日后有用得著我的地方,我定當赴湯蹈火。”
“若真是如此……”公子眉目帶笑,給人的感覺很溫暖,“眼下我倒真有一樁事情需要找人幫忙。”
“何事?”邵玉熙沒有想到報恩的機會來得這么快,很想表現一下,挺胸昂頭,語氣堅定地說,“我一定會替你辦好。”
心想,在這城里,還沒有他邵家辦不成的事情。
公子嘴角微挑,語氣輕松,不急不緩地說道:“倒不算什么大事,就是家父命我在此地教授一名弟子,期限為一年。可我初來,這人生地不熟的,哪里知道誰家要請教書先生呢。”
“這有何難。”邵玉熙想都未想地說,“我家就要請個先生,我爹一直尋了好久呢。”
公子樂了,“還真巧,學生不會就是你吧?”
“……”邵玉熙扭捏了一下,眼神有些閃躲,“正是在下。”
公子的嘴角噙著笑,“好吧。不過,當我的弟子可不容易。這一年,只許與我待在一起,不許見外人,你爹娘也不行。你可要想好了。”
陽光非常強烈,站在下面久了,有些頭暈眼花。邵玉熙晃了晃頭,“我想好了。”
公子仍是笑著,“行啊,咱立張字據吧,免得你爹娘不相信。”
往四周瞧了瞧,街邊有個不起眼的寫字攤,攤前擺放著筆墨紙硯,攤主正百無聊賴地坐在一旁。
公子拉邵玉熙過去,掏出一塊碎銀遞向攤主,“勞駕,借您筆墨一用。”
攤主接過錢,眼中閃過一絲詫異。幾天都沒開張,這塊碎銀可以讓他一家老小吃上好長一段日子呢。
遂麻利地將筆墨和紙推到公子面前,“您隨便用。”
公子抬手輕輕拿起毛筆,只見他筆鋒輕轉,腕間發力,筆在紙上游走,恰似行云流水。每一個筆畫都恰到好處,字里行間透著一股靈動與飄逸,卻又不失大氣。
旁人圍攏過來,起初還只是好奇地張望,可看著看著,不禁紛紛發出驚嘆。
“這字,寫得可真是絕了!”
“是啊,筆鋒勁道,結構精妙,我等可真是望塵莫及。”
攤主只覺自愧不如,臉上掩飾不住的尷尬。而邵玉熙似乎被這筆字給震撼住了,張著嘴發愣。
面對四周的贊美之聲,公子仿若未聞。寫完后,簽上自己的名,寧云逸。
然后示意邵玉熙,讓他也簽名。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眾目睽睽之下,邵玉熙害羞了,不好意思在紙上寫自己的名,畢竟他的字太丑了。
被寧公子催了好幾回,他才手抖著,把自己的名字寫齊整。
旁邊有人嗤笑出聲,“嘁……連五歲小兒都不如。真是毀了公子一筆好字!”
邵玉熙滿臉通紅,正待要發作,寧公子拿紙收起,道:“今日第一課,靜心。”
邵玉熙眼眸閃了閃,忍下要罵人的心。
寧公子拍了拍他的肩,“你先回家跟父母說一聲,然后來南街的湖筑清居找我。”
“不是到我家去授課嗎?”邵玉熙有些奇怪,這可跟以往的夫子不同。
寧公子輕笑,“我覺得,我那兒會比你家有趣得多。”
邵玉熙的眼睛微微亮了片刻,“好吧。”
對于兒子自個兒找了個私塾先生,邵文淳表示懷疑,無奈邵玉熙執意要去。
邵文淳想了想,備了厚禮一起前往。
湖筑清居在南街一個清幽的小巷內,大門厚實古樸。門板上,兩枚銅制的門環,其上雕琢的獸面紋路雖已有些模糊,卻仍透著幾分威嚴。
邵文淳輕輕叩門,有人從里面開門出來,正是寧公子。
客套地寒暄一番后,并沒有要請他進去的意思。
邵文淳略微有些尷尬,還是堅持拿出一篇晦澀難懂的文章來“請教”寧公子。
以為會難住對方,結果人家應對自如,不但三言兩語將問題剖析透徹,還反而將問題變化一下來問他。
邵文淳張口結舌,應對不出。他雖是舉人,可這么多年來忙于做生意,早就無心顧及這些,只能道一聲,“慚愧。”
心中的懷疑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對寧公子才華的欽佩,“能得良師教授,實乃犬子之幸,邵家之幸 ”
寧公子雙手輕負身后,神情淡然地說道:“今日起,我將開始授課,希望閑雜人等莫要來打擾。一年后,再相見。”
邵文淳的腦子里有一剎那的恍惚,點頭應道:“就聽先生的吩咐。”
邵玉熙抱著個大果子在啃,好像這些事與自己無關。
寧云逸看了他一眼,伸手把他拉進去。隨后把院門關上,并給落了鎖。
邵文淳本想跟進去叮囑幾句的,結果差點被碰到鼻子。不自覺地揉了揉,湊近門縫,想再看幾眼兒子。很遺憾,什么都沒看到。
回到家,妻子江氏迎了上來,埋怨他,“聽王媽媽講,先生規定一年不許我們見兒子,你居然立即就答應了?”
王媽媽是邵玉熙的奶娘,把他從小看到大,感情很是深厚。但凡邵玉熙這里一有什么風吹草動,王媽媽就會立即去告訴江氏。
此刻,邵玉熙的心情很復雜,有懊惱、不解,還有不舍。為何會立即答應,他自個兒都沒弄清楚。
幾種情緒混合在一起,讓他如同骨鯁在喉,說不出話,悶悶地側轉身走了。
江氏不放心,拎著禮,帶人親自去湖筑清居。可惜,怎么敲門都沒人應聲。
后來又來了好多次,同樣也是如此。
這些事情暫且不提,說說邵玉熙吧。
他進入湖筑清居后,跟在寧公子后面熟悉各處,沒覺得有什么新鮮,“你家宅子布局跟我家相似,這園子、這樓閣,除了大些,沒什么不同,是在仿效我家吧?”
寧公子笑而不答。
邵玉熙覺得好無趣,打了個呵欠。
“我的屋子在哪?今日起得早,現在好困啊。”
“好困?跟我換套衣裳去后院。”
寧公子直接拎著他的衣領去廂房。
后院很開闊,換了一身短衫的邵玉熙撇撇嘴,剛想說“比我家大好多”,屁股上就被踹了一腳。
“跑動起來,這樣就不會犯困。”寧公子的語氣很嚴肅。
沒跑多久,邵玉熙氣喘吁吁。想偷懶,得到的卻是一頓揍。
他很懷疑,寧云逸表面溫潤如玉,實則是個惡魔,自己上當受騙了。
無比想念以前的每一位私塾先生,相比寧云逸,他們真溫柔。
此后的日子,邵玉熙寅時起,戌時睡。讀書習字,練武強身、下棋撫琴,樣樣都不拉。
他感到很辛苦,度日如年。反抗過,撒潑打滾,翻墻逃跑,但都沒有用。每一次反抗,得到的都是冷酷的體罰。
半個月后,邵玉熙開始適應。一個月后,完全習慣,進入學習狀態。
他喜歡聽寧公子撫琴,只是自己怎么都學不來。
這點,寧公子沒有強求,“下棋一樣可陶冶性情。而且,你對此,比常人更有天賦。”
邵玉熙聽了喜滋滋的,也不管先生說的是真是假,往后在棋藝方面,他付出比撫琴更多的精力,年節時都不肯歇息。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不知不覺一年快要過去。
這天,是約定一年期限的最后一日。
傍晚吃過飯后,邵玉熙想著明天就要見到父母了,很激動。無心再讀書,跟寧公子東一句西一句地閑聊。
寧公子笑容和煦,也不催促他去學習,陪他聊。
憶起第一次見面,寧公子說道:“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以后,不可再與那些狐朋狗友來往。”
邵玉熙點頭答應,“老師放心,學生萬萬不會再如當初那般愚鈍,識不清好人壞人。”
戌時過半,邵玉熙回到房中歇息。他剛躺到床上不久,便沉沉睡去,進入了一個深深的夢境。起先夢到的,是他父親邵文淳的少年時光。邵家是個大家族,書香門第。邵文淳這一輩有十幾個叔伯兄弟,他排行第七,讀書很刻苦。
盡管如此,但在院試上卻總是遭遇挫折,連續兩次都未通過。而在第二次院試時,不怎么念書的四堂哥卻是成功考中秀才。
對此,邵文淳的父親邵乾禮覺得很丟臉。他是個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人,一旦邵文淳的功課沒有達到他的要求,面臨的就是一頓痛打。
邵文淳從小見到父親就是戰戰兢兢的。不過,即便挨了打,他的功課也沒有任何長勁。以至于邵乾禮對他失去了信心,甚至開始厭惡他。
在邵文淳再一次的院試失利后,邵乾禮直接就放棄了他,轉而花費心思培養另外一子。
邵文淳本是這房唯一的嫡子,到后來,學習上的資源連庶弟都不如。一本好書,庶弟看了四五遍,他卻連摸的資格都沒有。
邵乾禮直言,“你不配。”
父親的態度,直接造成其他人對邵文淳的輕視。
在這個家中,邵文淳過得很苦悶。他想逃離,卻又放心不下母親。
直到有一天,母親對著他歇斯底里地哭罵,“我怎么就生了你這個廢物,使我丟盡了顏面。”
沒有為自己辯解,連這個想法都沒有,邵文淳默默忍受著一切。
此時的他其實無比清楚,邵家讀書人的清高,只在表象,不在骨子里。
院試真有那么好通過嗎?邵乾禮這輩,沒有出過一個秀才。而邵文淳這輩,目前也只是他四堂哥中了。
據邵文淳所知,考前,二伯母當了自己陪嫁的首飾,讓二伯父打著祖父的名號四處找關系打點,請人私下照拂四堂哥。
這些,邵乾禮也都知曉,可他為何還要苛責邵文淳呢?
一部分原因是他極其好面子,自己未能達成的功名心愿,便寄托于兒子去完成。
另一部分原因是,邵乾禮在婚前有自己心儀的女子,卻被迫娶了現在的妻子。
妻子長相平淡,大字不識一個,性情又軟弱,他一直都喜歡不起來。連帶著,他對邵文淳也沒個好臉色,認為此子像其母,沒有出眾之處。
邵乾禮有個妾室,出身雖不好,但長得花容月貌,性情柔和溫婉,深得他的寵愛。自然,妾室所生的庶子也備受他的青睞。
但嫡庶向來有別,家中所有好的資源,理應優先供給嫡長子使用。一旦越矩,就會遭人指責。
邵家其實并不如外人以為的那么光鮮,每家分到的資源都很有限。邵乾禮想給庶子鋪平道路,又不能違反家規,勢必得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才行。
而邵文淳就成了這個理由,邵乾禮說他愚笨,不思進取,是扶不起的阿斗,只能棄之。
邵文淳看得明白這些,可母親卻不行。邵文淳跟她解釋不清,也不想解釋。接受完訓斥,就離開了家。
一走大半年,祖父邵炳才過世的消息傳來,他才回了家。父親對他依然冷漠,母親還是絮絮叨叨抱怨他的不爭氣。而這么長時間他在外面過得好不好,家里沒有人關心問上一句。
邵炳才是邵家乃至這座城中唯一的舉人,他一生致力于學問,培養了不少學生。故而,葬禮上各界人士來了許多。
邵文淳不認識他們,也不想去陪同拉關系。只在一旁默默想著葬禮后,自己應該去哪里。
這時,一個陌生人走了過來,從袖中取出一封信遞給他,“邵老生前拜托我,說你是邵家唯一的希望,希望你能成為我的學生。”
邵文淳一直以為邵家的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沒想到平時不茍言笑的祖父竟然還惦記著他,并為他做了這樣的安排。瞬間眼眶濕潤,淚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見狀,陌生人拍了拍他的肩,“哪怕所有的人都放棄你,你也不能放棄自己。即便在泥濘中掙扎,也要奮力掙脫爬出來。”
邵文淳鄭重地點了點頭。
葬禮過后,他搬去了陌生人的居所,閉門專心讀書。
五年后,當邵文淳鄉試高中的消息傳到邵家,所有人都震驚了。
這期間,他院試通過取得秀才功名的事,邵家人是知道的。只不過,以為他僅是如此而已。畢竟,邵家兩代人都沒有再出過舉人。
沒想到,邵文淳居然會一舉高中,這個消息讓邵家人興奮不已,族長令人敲鑼打鼓把他請回家。
邵乾禮也很高興,這個兒子為他掙足了臉面。他逢人便說,這個兒子是他苦心逼學,嚴格要求才教出來的。
就在大家指望邵文淳振興家族,接著去參加會試,考個進士回來時,他卻決定棄筆從商。
邵文淳很了解自己,長年壓抑的生活,使得他的性格偏執、擰巴,不懂圓滑處世。即便以后考中進士,走入官場,也不會有大作為。
只是邵家人不這么看,長輩們很失望,紛紛來勸他。
邵文淳解釋,“一個家族要維持得好,沒有錢財是不行的。行商之事,我來。至于功名追求,可以交給其他兄弟。”
這番話雖然聽起來像是托詞,但仔細想想也有一定的道理。看他如此堅持,眾人也不好再說什么。畢竟,家族確實需要有人在財物上提供支持,讓其他兄弟們有機會和資源去追求功名。
只不過,邵文淳自己都沒想到,這番話為將來埋下了大隱患。
他是個有大情懷的人,重情重義。邵家可以放棄他,他卻不敢辜負祖父的期望放棄邵家。
邵文淳確實有行商的天賦,賺了不計其數的錢。在他大力扶持下,邵家子弟不但出了舉人,還出了個進士。
他一心為家族撐起一把大傘。只可惜,這把大傘倒下后,卻無人為他妻兒擋風遮雨。
中年時,邵文淳因勞思過重去世。葬禮還未結束,邵家人就為他的錢財起了爭執,每個人都想多分一杯羹。
最后,邵家兄弟一致決定,將邵文淳名下所有商鋪、田地房產全部納入公中,由族長起頭,帶領家族成員共同管理。
這樣的安排,江氏肯定是不同意的,堅稱自己和兒子完全可以打理亡夫生意。
邵家回絕她,理由是:當年邵文淳說過,他賺錢是為了振興家族。而你是個婦人,成天待在內宅,根本不懂外宅的事;玉熙又不學無術,沒有一點經商頭腦。生意放在你們手中,除了虧還是虧,我們豈能讓你們拖累整個家族?
江氏氣得雙眼通紅,真想當場拿根繩子上吊自盡,死給他們看。
邵玉熙渾渾噩噩的,壓根不清楚這樣的安排,對他將來的生活會有怎樣的影響,還勸母親不要太過計較。
江氏嘆氣,抱著他大哭,“兒啊,你什么時候才能懂事?!”
其實,讓邵玉熙懂事并不難,只要經歷一些事情,他自然會成長。
然而,即使他最終成長了,可能也為時已晚。
族里每月發放他們固定的家用,聲稱看在過世的邵文淳面上,比其他幾房多出了一兩。
江氏氣得咬牙,其他幾房皆有私產,而自己家所有的財物全被他們搜光充公了。
邵玉熙花錢大手大腳,不知道節省,更不曉得賺錢,只知伸手問母親要錢。而且,他成親已有一年,妻子肚子里還懷著孩子。
這種情形,江氏少不得要典當自己的首飾過活。到后來,沒首飾可當,就賣家具,賣一切可賣之物。
邵玉熙到族里去大鬧過幾回,每回都被人趕出來。他想拿到自己父親的財物,難如登天。
妻子難產,無錢請接生婆,邵玉熙再一次到族里大鬧。
沒人搭理他,就連丫鬟小廝也看著他冷笑。
妻子大出血死了,孩子胎死腹中。
江氏是被活活氣死的,吐了幾口血后,人就不行了。
邵玉熙癱坐在地上,心中明白,族里那些人,要的就是這個結果。
自己這房最好沒人,沒人了,他們才能名正言順地把父親的財物占為己有。
邵玉熙仰頭看天,欲哭無淚。
當你不夠強大時,既守不住富貴,也保護不了你至親的人。
他這輩子享受到的最好時光,只是在父親活著的時候。
父親去世,一切都結束了。
是啊,一切都結束了!
邵玉熙醒了,滿臉都是淚。這個夢,實在是太真實了。
從來都是錦衣玉食的他,原來還會有一段如此不堪,讓人瞧不起的生活。
天還未亮,他一直睜著眼睛,再未入睡。
第二天吃過早飯,寧公子送邵玉熙出門。
一開門,就見邵文淳領著一眾人跪在門外。
邵玉熙直接跳了起來,“爹,不過是一年未見,您不用給我行如此大禮。”
“小子,你胡說什么。”邵文淳狠狠瞪了他一眼,“還不趕緊跪下,給太老師磕頭!”
“叫世叔,豈不是更親切。”邵玉熙笑嘻嘻地抱著寧公子的胳膊,“不過,咱倆同為一個老師,以后我是稱您為父親,還是師兄呢?”
邵文淳瞪著他,憋了半天,最后低吼出一個字,“滾!”
邵玉熙剛來湖筑清居時,邵文淳不放心,爬上墻頭想看看兒子過得如何。
當看到宅院的布局,他什么都明白了。
跳下來跟江氏說:“走吧,原來是我老師親自來教熙兒了。”
江氏覺得奇怪,“既然是你老師,為何你見他時居然沒有認出來?”
邵文淳不語,自顧自笑著走了。
下回再見老師,極有可能又是另外一個樣子,怎么跟她解釋呢?
跟在老師身旁待了五年,去了他家三處宅院,布局都是一樣,自己是熟得不能再熟。因為欽佩老師,所以把自家也打造成那樣。
也就是憑著這點,邵文淳才識出寧云逸就是自己的恩師。闊別十多年,為何老師會主動找上玉熙,他沒有想明白。
這回來,邵文淳沒被擋在門外,而是被請進湖筑清居喝茶。
邵玉熙在院子里舞槍弄棒,讓江氏看看自己的長勁。
邵文淳瞥了他們一眼,小心翼翼地問出心中的疑惑,“老師,您是怎么知道玉熙不愛學習的?”
寧公子低頭,輕輕抿了一口茶水。唇邊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沒有正面回答,“你家小子厲害哦,會勾搭師母了。”
頓時,邵文淳羞愧得差點沒把手中的茶盞給摔了,深吸一口氣,正想要道歉。
寧公子沒給他機會,意味深長地瞟了他一眼:“你師母叫我過來把花枝修直,說是明顯長歪得太多。若是再這么長下去,就得剪枝了。”
邵文淳汗顏,很不好意思。過了一會兒,他才開口說話。
“老師,當年我初跟您學習時,自卑又頹廢。那時,您跟我說,花開有快有慢,等待花開的人有的會不耐煩,但不用著急,慢慢綻放就好。后來,我考取功名,又轉而從商,果然都是成功的。”
“我從小與父親待在一起的時光,并不美好。生下玉熙后,我不愿他嘗到我當年的苦,就想盡我所能,讓他過得快樂。是以,從不打罵他。”
“我原想如老師說的那般,靜待花開。就是沒想到居然給他長歪了,還勞煩老師親自過來管教。您放心,我以后定不會再如此。”
寧公子淡淡笑道:“花開有時,靜待花開也挺好。給為師說說你如今怎樣了。”
臨別時,邵玉熙纏住寧公子不放手,“世叔,我爹跟您學了五年,我才學了一年,很不公平呢。既然見了爹娘的面,我就不回家了,留下來繼續跟您學習,棋藝我還沒有學完呢。”
江氏也有此意,眼見著兒子就跟脫胎換骨似的,以后上哪兒找這樣的先生去?豈不是又要打回原形?于是也在一旁央求著,請寧公子把玉熙留下。
寧公子沒答應也沒拒絕,只說,以后還會有緣相見。
回到家后,邵玉熙仍然按照湖筑清居的作息安排自己的學習,很自覺地不需要人管。
可邵文淳總覺得他藏了心事,有一天忙完,去書房找他,直接問道:“兒啊,你可是有話要跟為父說?”
邵玉熙把目光從書本上移開,很認真地看著父親,道:“我把他們都毒死了,然后放火,把老宅也燒了。火最先是從祠堂燒起的,我恨他們,恨他們沒有把自己兒子教好,一個個貪婪自私。您……會怪我嗎?”
這,就是那個夢境的結局。
邵玉熙讓一切都結束了。
當然,他同樣沒有放過自己。
聽著兒子這莫名其妙的話,邵文淳覺得渾身發寒,“是在太老師那兒夢到什么了嗎?”
“嗯。”邵玉熙點頭,把那個夢完完整整地說了出來,“爹,我們離開這里吧。”
邵文淳的臉色蒼白,半晌說不出話來。
邵玉熙以為父親在責怪自己,還想解釋,就聽邵文淳說道:“好,去京城。你太老師說,那里有助于你求學。”
邵玉熙很驚喜,“您打算何時啟程?”
“盡快。我這就去安排,你好好溫書。”
邵文淳轉身走了出去,腳步虛浮得厲害。
財產分割,從來就不是件愉快的事。幾乎是舍去了一大半的家財,邵文淳才得以從邵家脫身。
他從未想到,自己殫精竭慮地為家族謀求興旺,到頭來卻不過是一個被人吸血的賺錢工具。
自己尚且如此,若是不在了,江氏和玉熙又該如何生存呢?
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悲涼,對邵家這個家族感到深深的失望與疲憊。
十天后,邵文淳帶著江氏和邵玉熙啟程去京城。
只要還來得及陪伴妻兒,那些失去的錢財算得了什么呢?
與此同時,湖筑清居內。
一個身姿婀娜的白衫女子忙碌地在收拾東西。
若是邵玉熙在這,定會認得她就是一年前的狐女。
狐女名叫阿凝,是寧云逸的妻子。
房屋太亂了,阿凝抱怨道,“渾小子昨天過來,扔了一屋子的書,你也不說他。”
寧云逸在一旁喝茶,不緊不慢地說道:“他是故意的,讓我幫他帶去京城。”
阿凝橫了他一眼,“為了讓那渾小子做個夢,你廢去上百年的修為,值得嗎?”
寧云逸聲音溫淡,“當年邵炳才救我,這次就當還他了。”
阿凝輕輕“哼”了一聲,道:“你應是同情邵文淳吧?邵炳才老謀深算,算準了忠厚善良的邵文淳會傾己之力扶助整個邵家,可他算到了自己子孫太自私以致全都沒了嗎?”
“或許也算到了吧。”寧云逸表情不變,“否則,怎會讓我教文淳來報答他的恩情呢?”
阿凝的嘴角撇了撇,“這些人啊,滿腦子都是算計,真是太復雜了。”
寧云逸附和,“誰說不是呢?!”
過了一會兒,阿凝將手中的書理好,放進包袱中,“渾小子以后真的會是狀元郎?”
寧云逸展顏一笑,“何止他,文淳也是。所以,我們得跟過去叮囑他,賺錢歸賺錢,書本不能放。”
阿凝的眼角眉梢都是淺淺的笑意,“這樣挺好,不能總讓善良的人吃虧。還有,你失去的修行也要趕緊補回來哦!”
“自然如此。”
花開有時,歲月有序;靜待花開,心自安然。
是挺好!
(此文由笑笑的麥子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