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SE管理部 焦明慶
按照浙江省應急廳的要求,危化行業企業主要負責人每隔三年要進行安管員資格考試,胡老師和小胡老師也不例外。這個工作對于HSE管理部門來說壓力非常大,因為兩位胡老師非常忙,現在的安全考試題量大、部分題目考得非常專業,兩位胡老師對自己的要求又高,因此協助兩位胡老師參加安全員考試是非常有挑戰的一項工作,說心里話,與其協助兩位胡老師考試我更愿意自己去考。
2022年年中,又到了三年一次的安管員考試時間。這次考試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考試中心微信小程序上的10道題目,相對簡單,兩位胡老師輕松過關;另一個是浙江省平臺的考試,題庫約有1100道題,考試時長2小時,難度非常大,即便是專職安全管理人員,也未必能一次性通過。為了迎接考試,我們部門認真地把所有題目都進行了研究,發現有二十幾道題目還存在爭議。但是考試是系統閱卷,考生不僅要掌握正確的答案,還要把有爭議的題目按照題庫的答案記住。
時間很快到了考試的前一周,那個周六上午,小胡老師來電向我求證幾道題目的答案,他說昨晚上一千多道題目自己已經做了七百多道,發現很多題目的答案好像有誤。為此,小胡老師還上網查閱,購買了付費平臺的答案,但與題庫答案仍舊大相徑庭。究竟是怎么回事?我立即意識到估計是哪個環節出問題了,按理說省平臺的題庫不會出現這么多的錯誤。了解情況后,小胡老師將已經做過的題目發給了我,我發現他每道題都進行了認真的批注,對的為什么對,錯的為什么錯,有疑問都打上問號,有些題目逐字逐句的標注劃線,能看出來小胡老師是反復思考、斟酌過的,我被小胡老師嚴謹求實的態度深深打動。后來才發現,由于工作疏忽,組織考試的人員發給小胡老師的題庫是幾個剛畢業的新大學生從各種渠道摘抄過來的,沒有經過認真的推敲和研究,很多答案是錯的,而且跟考試也沒有關系。小胡老師不得不重新學習新題庫,以備考試。
而胡老師那邊,由于臨時有重要的行程沖突,未能參加第一次考試,因此他的考試機會只剩一次,考試壓力更大。考前,胡老師同樣是非常認真地準備,反復復習。有天下午,我接到胡老師的通知,說有幾道題目晚上需要和我再一起研究下。晚上我到胡老師辦公室時,胡老師已經把每道題目都認真學習了,凡是有疑問的都標注出來,逐字逐句分析。在跟胡老師的交流中,我發現他對題目的認識跟我們常規應考的態度完全不同。我們迎接考試通常會做一遍題目,然后對下答案,錯的記住題目,下次考試的時候能把正確的答案找出來就好了,但是胡老師不一樣,他做題不僅要知道這道題在考什么,答案是什么,還要知道答案為什么正確,幾個錯誤的答案為什么錯,觸類旁通的推理,給我的觸動非常大。我清楚地記得有道題目是這樣的:一般情況下,壓力容器的構件不允許發生(塑性/剛性/彈性)變形。正確答案是“塑性形變”。其實當時我也不清楚各種形變的含義,于是查了下百度。塑性變形是一種不可自行恢復的變形,而彈性變形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產生變形,當外力去除后變形完全消失的現象。胡老師看到答案后,思考了一小會又跟我說到,從這個定義我們就明白了為什么汽車保險杠不用鋼材做,除了成本和重量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塑料的彈性好,可以有效緩沖撞擊力。那一天晚上,胡老師做題做到很晚才休息,第二天又是一樣,反復復習,認真準備。
最終,兩位胡老師均以90分以上的高分順利通過考試。從兩位胡老師對待安管員考試的態度上,我深切感受到兩位胡老師嚴謹治學的態度和求實務實的精神。有時候我在想,很多企業都有企業文化,但為什么新和成的企業文化能夠從高層滲透到基層和員工?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兩位胡老師以身作則,實事求是,帶領全體成員踐行企業文化,言行一致。在日常工作中,我也常與同事分享這個有趣且有意義的故事,努力成為傳播新和成故事的使者。在未來的工作中,我也將踐行好新和成文化,爭取成為一名真正傳道授業解惑的“焦老師”。
啟 示
企業文化的傳承,身教重于言傳。兩位胡老師通過親自備考、嚴謹對待每一個細節,向員工傳遞了企業對于安全、對于專業、對于責任的重視。這種以身作則的示范效應,遠比任何口號和標語都來得更為有力。企業文化的傳承與落地,關鍵在于干部能否真正做到以身作則,能否在日常工作中時刻踐行企業文化,成為員工的表率和榜樣。只有這樣,企業文化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成為員工自覺的行為準則,從而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