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互聯網上的輿論環境并不相同的是,剛把理想MEGA開回家停在路邊,就有一對老夫婦過來“圍觀”,他甚至還知道“冰箱彩電大沙發”。第一個晚上,“哨兵模式”記錄下的對MEGA感興趣的路人有三四個之多。而整個春節期間,家里坐過MEGA的親戚朋友,對這款車外觀的評價都是“漂亮”。
而剛剛過去的1月MPV銷量榜單,MEGA已經超越小鵬X9,僅次于極氪009和極狐考拉。也許距離當初李想的“豪言壯語”還有不小的差距,但MEGA已經逐漸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舒適區”。
數據截取自易車銷量榜單
這對于今年將要推出純電系列產品線的理想汽車而言,有著比銷量更重要的意義。
另一方面,當“外面全是‘小理想’”的時候,對于理想來說,除了“冰箱彩電大沙發”,也需要找到新的增長曲線。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理想最近調整了決策層架構,通過了“智能汽車戰略閉環管理方案”,總裁馬東輝擔任智能汽車戰略負責人,為智能汽車領先戰略的規劃和落地負責,同時由其擔任“產供銷聯席會”主任,此前這個職位由李想本人擔任。
這意味著汽車業務形成閉環管理,進行產供銷的深度協同,由馬東輝負責所有和整車相關的產供銷決策。這被認為是隨著理想的汽車業務逐漸成熟,李想需要騰出更多精力關注AI領域。
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 李想
一方面,過去一年盡管理想汽車在MEGA上出現了波折,純電系列產品也被延后,但全年依然拿下了新勢力的銷量冠軍,Q3的營收和利潤也保持增長,這為李想思考未來戰略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在去年底“2024理想 AI Talk”中,李想已經埋下了人工智能戰略的伏筆。
彼時,DeepSeek甚至還沒有出圈。而眾多車企紛紛宣布接入DeepSeek,是幾乎一個半月之后的事情了。
從這點來看,李想對于人工智能的思考,的確要先人一步。
率先接入DeepSeek的不是理想車機?
2月19日,理想汽車宣布旗下人工智能助手理想同學App全面接入DeepSeek R1&V3 671B滿血版,并實現與理想自研MindGPT大模型的雙向自由切換。
看上去似乎和最近很多車企紛紛接入DeepSeek沒有太大區別,但相比于很多車企已經要將DeepSeek應用搭載上車,理想卻選擇了在理想同學App里首發。
其實不僅理想,作為新勢力三強的蔚來和小鵬也都保持了相當的“克制”,何小鵬甚至在與周鴻祎的對話中說:“大多數宣布接入DeepSeek的車企是web調用一下接口,對drive沒有那么大的價值?!?/p>
對于理想來說,有Mind GPT加持的車機端理想同學,在日常用車場景下的交互體驗其實在行業中已經處于頭部水平,DeepSeek的加入可能對于體驗是從90分到95分的提升。
但理想同學App昨日宣布更新后,我們從社交媒體的反饋來看,很多人表示相比原生DeepSeek,在理想同學App里運行的“滿血版”甚至更加流暢,也不會出現“服務器繁忙,請稍后再試”的情況。這對于理想同學App來說,是一個邁出理想車主圈,實現破圈的機會。所帶來的體驗提升、使用場景擴大和用戶數量增長,都是更加事半功倍的。
而更深層的,可能是DeepSeek對于理想而言,是錦上添花,而并非成為人工智能企業的“必要條件”。
大洋彼岸的另一個新聞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馬斯克在2月18日發布了Grok-3大模型,Grok是馬斯克創辦的xAI公司開發的基于LLM(大語言模型)的聊天機器人產品,類似于ChatGPT和DeepSeek。而Grok一個很重要的價值,就是與特斯拉汽車的深度整合,以促進座艙交互、自動駕駛FSD能力的提升。
早在去年,英偉達高級研究科學家Jim Fan就曾評價過Grok-1.5V對于解決自動駕駛邊緣案例的潛力:
簡單來說,Grok-1.5V具備更好的推理能力,同時配合特斯拉自己擁有的豐富、成熟的數據(Open AI/Google并不掌握的),可以使得FSD的體驗大幅提升。
這就是LLM與VLA(Vision Language Action Model,視覺語言行動模型)之間的連接所在。
李想此前也講過:“我們的大語言模型Mind GPT是認知智能,連接數字世界;而自動駕駛是空間智能,關乎物理世界。我們堅信認知智能與空間智能的結合——VLA是一個更值得相信和追求的機遇。”
以現階段的行業標準來看,理想同學和自動駕駛是分割的兩個獨立板塊,但李想說過,因為理想同時深度做這兩個領域,所以知道未來有一天這兩個領域會連在一起。
其邏輯鏈條在于,VLM(視覺語言模型)可以使用通用LLM訓練,但VLA無法做到,這也是為何頭部企業都選擇自己深耕。
從MEGA到“i”,理想賣車的新階段
理想要成為人工智能企業,是一個遠期的目標和方向,而在眼下,理想也要面對“外面都是小理想”的銷量挑戰。
最近幾天,理想i8的偽裝諜照以及一份拍攝通告開始在互聯網流傳。盡管目前坊間對于哪款車型會最先發布仍有爭論,但至少,理想的下一款純電車型已經不遠了。
也許但從銷量數字來看,理想的首款純電車型MEGA并不算成功,但MEGA為理想打造的地基,其實是很堅實的。
在春節期間,我在社交媒體上聊到MEGA的5C充電體驗時,就有網友回復認為MEGA的尺寸太大,但是產品本身的性能和補能體驗都是“拉滿”的,他甚至會期待一臺尺寸更小但是帶側滑門的理想純電車。
也許“側滑門”暫時會失約,但理想純電車還是有很大希望重塑信心的。
首先,從MEGA上市至今的口碑來看,純電車型核心的續航、補能體驗都是非常不錯的,在北方冬天、滿載6人、全程高速的場景下,MEGA開出了20kWh/100km的能耗表現。而目前MEGA獨享的5C超充,幾乎不會出現排隊現象,而即便需要排隊等待,一臺車實際的充電時間也只要10-15分鐘左右。
其次,對于延續MEGA風格的外觀設計,其實也并不用太過擔心,事實上從MEGA實際的反饋來看,很多用戶對于其外觀評價是正向的,更何況i系列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調整。相比之下,我們可能更期待內飾層面的變化,盡管MEGA的內飾用料與質感都達到了50萬級別車型的表現,但的確相比于“劃時代”的外觀設計,內飾稍顯平庸。
過去一年,理想也并沒有停止對補能網絡的建設,而這將決定i系列大規模上量后的補能體驗。
截止發稿,理想全國布局超充站達到1859座,這包括了理想5C超充站和城市超充站,以及3047座優選超充站(峰值功率≥200kW,高穩定)。作為對比,蔚來布局超充站2667座,極氪(截至2024年12月底)自建充電樁1468座,其中800V超快充極充站800座。
而如果對比去年12月25日的1405座超充站,理想補能網絡的建設速度還是相當可觀的,這也為今年純電產品的鋪開奠定了基礎。
盡管理想并未公開任何關于i系列的產品信息,但在產品力層面,有了MEGA的基礎,i系列的體驗“下限”也一定很高,疊加上理想對于人工智能、自動駕駛這些領域的思考和布局,i系列也會有更多新的“品牌故事”可講。
李想說理想汽車的核心驅動力是“成長”,是通過學習,再去驗證,最后形成成長。
表面來看,2022年6月理想L9發布的時候,“冰箱彩電大沙發”本身就是足夠強的競爭力,但在3年多之后的今天,當友商們都已經學會了“冰箱彩電大沙發”的時候,理想的成長在于其對產品的極致追求、對智能化的更深層理解——同樣的“冰箱彩電大沙發”,理想可以做到更加極致,同樣的雙聯屏車機,理想也可以做得更懂用戶。
這點其實很像蘋果,iPhone手機在很多參數上其實并非行業領先,但它的生態體系、系統優化以及最終用戶所感受到的使用體驗,仍然是很多友商所無法比肩的。
大公司視點
李想在采訪時曾經提到,他每周會參加四到五次的AI會議,有一個每隔一天的會議和一個每周一次的AI例會。如果按照當時李想每周9個會議的日程來看,他幾乎已經拿出一半的精力關注AI。
過去,也許很多人都會認為理想的成功是因為對產品的關注和追求,是“冰箱彩電大沙發”。但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小理想”開始出現時,證明了僅僅依靠產品,是很難讓一個企業獲得更長期的競爭力的,更何況是在當下這樣的競爭與內卷環境之下。
理想的新故事,一方面是“新鮮感”,當L系列誕生超過3年之后,由MEGA開始的純電產品正在另外一條路徑上逐漸看到光明;另一方面則是技術的“護城河”,不是追隨DeepSeek的營銷,而是構建自己的人工智能世界。
而這,是比造車本身更廣闊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