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車企中,零跑是一個很低調的品牌,甚至成立五年,在行業里依然有點“小透明”。
其實,這跟朱江明這個技術控的性格有關,跟一個技術狂人的孤注一擲有關。
2014年,是中國制造非常重要的一年,一定程度上說,是中國“后西方中心”時代的起點,也是中國制造攻防易位的節點。
“中國制造2025”,算是開辟了新航道,開始向高質量、中高端制造邁進。許多科技賽道擠上了十年規劃的牌桌,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戰略。
2015年,朱江明看準了機遇,從安防領域一頭扎進了新能源汽車領域。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
當時的朱江明已年近50,作為一個市值600多億世界級安防巨頭的掌門人,已經功成身就,但他卻選擇了繼續折騰,而且偏偏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
零跑從成立起,公司的策略就是所有核心技術自研,包括電池包模組、PACP、BMS等等都是自己完成。
朱江明后來回憶道,在零跑初創期,他們每天要開5、6個會,70%都和研發相關。他雖然自己不懂傳統的造車方式,但是知道如何打造一家科技企業,如何通過堅實的技術底蘊去打造產品。
但是吧,技術控的朱江明還是小看了這個路線的燒錢能力,而他對技術近乎偏執的堅持,很快讓企業嘗到了苦果。
2020年成為零跑的至暗時刻:S01折戟沉沙,T03尚在襁褓,疊加疫情沖擊,公司現金流幾近枯竭。最艱難時,C11項目被迫按下暫停鍵。
朱江明說,那段時間,是我這輩子遇到過的最艱難的時刻。
但浙商出身的技術狂人還是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押上全部身家,一定要把C11打造成“越級殺手”。這個誕生于絕境中的戰略,最終成為改寫零跑命運的勝負手。
這也奠定了零跑此后,所有產品的核心戰略。
用越級的技術,打造越級的體驗,這一打法,從C11開始,成功地延續到了后來的C01、C10、C16等多款產品上。
市場的反饋證明了這條路是正確的。
作為零跑品牌的中流砥柱,C11上市四年,累計銷量已突破25萬臺,在競品層出不窮的中型SUV市場,與特斯拉Model Y一起,成為了罕見的長生命周期熱銷車型。
2025年上半年,零跑累計交付達到221664臺,穩居造車新勢力領先地位,朱江明更是將2025年的銷量目標定在了50萬輛。
如今 C11以煥新的面貌回歸,不僅是產品的升級,更像是這四年旅程的一個小結。
再回看零跑的這段征程,恰如中國制造業升級的縮影,只有科技主權才能真正拆掉歷史的仰角,為中國造車撐開新的天地。
朱江明與零跑用行動驗證著中國新能源造車的發展路徑:
越級不是選擇,而是生存。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唯有技術深耕者才能笑到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