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和弘揚革命文化,賡續紅色精神血脈,1月10日,計算機學院“聲承薪火”實踐服務隊前往侯營鎮侯營村,開展“傳承紅色精神,汲取奮進力量”實踐調研活動。
圖為實踐隊成員合影。張浩宇供圖
王忠祥,生于1949年,是一位與新中國同歲的老人。他始終不忘革命父輩遺志,一生致力于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全身心投入到地方紅色資源的挖掘、保護和利用中。王忠祥通過捐贈千元黨費、發起烈士尋根行動,始終將關懷后代成長視為國家大事。2015年,抱著“報黨恩、報國恩、報鄉土恩”的信念,退休回到家鄉的王忠祥賣掉一處自家房產,籌集資金12萬元,在侯營村建起一座紅色小院,他在院內創辦“五老”志愿者王忠祥工作室,在工作室內開辟場所建起紅色村史館,自己擔任村史館館長和義務講解員。
圖為實踐隊成員聽取講解。張浩宇供圖
追尋五老足跡,汲取榜樣力量。在紅色宣講員的帶領下,實踐團隊前往侯營鎮黨史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學習。在參觀過程中,實踐團隊見證了由王忠祥同志精心打造的紅色小院。此處不僅有紅色書屋、紅色黨史館等極具教育價值的建筑,還設有愛心衣舍、愛心菜園等彰顯社會關愛的場所。這些建筑與設施共同構成了當地群眾和來訪者深入了解黨史、傳承紅色基因的平臺。“年過七旬的王忠祥老人,總會時不時地來到自己那輛標有‘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侯營鎮五老宣講團流動大課堂’字樣的三輪車旁,愛惜地擦拭著車里的108塊中國革命史展板。”據紅色宣講員介紹,這輛三輪車不僅承載著王忠祥老先生對紅色文化的深厚情感,更成為他向世人傳播革命精神、頌揚愛國情懷的鮮活課堂。實踐團隊成員目睹此情此景,深受王忠祥老先生等五老前輩崇高精神與無私奉獻的觸動。他們紛紛表示,將銘記革命先輩的光輝歷程,積極汲取榜樣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與智慧。
圖為實踐隊成員參觀村史館。張浩宇供圖
圖為實踐隊成員參觀村史館。張浩宇供圖
以史為鑒照初心,紅色精神勵后人。實踐隊員們參觀了侯營紅色黨史館、紅色村史館,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實踐隊員們不僅看到了珍貴的革命文物和歷史照片,還聆聽了王忠祥同志親身經歷的動人故事。他們駐足在每一塊展板前,細細品味著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感受著革命先輩們堅定的信仰和無私的奉獻。團隊成員紛紛表示,這些紅色場館不僅是承載著厚重歷史記憶的圣地,更是鮮活而生動的“教育課堂”。作為青年學生應當深切地將紅色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成為新時代紅色基因堅定不移的傳承者,確保紅色血脈能夠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圖為實踐隊成員參觀村史館。張浩宇供圖
愛心滋潤孤老心,侯營新風永流芳。另悉,實踐隊員通過認真聆聽講解及實地拜訪侯營村村民,對侯營村的愛心文化活動有了深入的了解。其中,侯營村設立的愛心菜園與愛心食堂,定期為全村孤寡老人免費提供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這一舉措讓實踐隊員們深切感受到了侯營村對弱勢群體的深切關懷與溫暖。同時,侯營村已連續八年舉辦臘八節、端午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活動,并積極開展“好婆婆”“好媳婦”“最美五老”“最美少年”等評選表彰活動,這些舉措不僅有效促進了鄉風民風的積極轉變,還進一步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遠影響。實踐隊員們紛紛表示,這些經歷讓他們深受觸動,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
圖為實踐隊成員走訪村落。張浩宇供圖
此次實踐調研活動的成功開展,不僅讓實踐隊員們深刻領悟紅色精神的內涵,也增強他們傳承和弘揚革命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展望未來,“聲承薪火”實踐隊員們將秉持對紅色文化傳承的深厚熱情,持續深化對紅色精神及文化的認知與探索,以身作則激勵青年一代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挺膺擔當,讓青春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