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月汽車銷量成績單出爐。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統計,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5萬輛和242.3萬輛,產量同比增長1.7%,銷量同比下降0.6%。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1.5萬輛和9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9%和29.4%。總體看,汽車銷售相對平穩。但是一個數據引起了關注。1月,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79.3萬輛,同比增長26.2%。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銷量75.6萬輛,同比增長25.9%;而新能源乘用車市占率為43.5%,相較于去年12月51.7%,下滑8.2%,這已經是自去年9月54.6%的市占率高位之后,連續第4個月環比下滑。波動的數據釋放出一個信號,宏觀經濟結構性調整,新能源汽車正經歷新一輪產業變革。2025年,新能源汽車能否經得起市場的考驗,一切尚懸而未決。
環比四連降
過去數年間,新能源汽車作為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之一,其卓越表現備受矚目。得益于“以舊換新”政策的助力,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持續攀升,其市占率一舉超越50%,宣告新能源汽車超越燃油車成為市場主導力量。數據顯示,2024年9月,新能源乘用車的市占率已攀升至54.6%,逼近55%大關。步入汽車行業傳統的銷售旺季“金九銀十”,業界對即將到來的業績充滿期待。
去年10月的汽車產銷數據確實不負眾望,產銷分別達到299.6萬輛和305.3萬輛,環比分別上揚7.2%和8.7%,同比亦分別增長3.6%和7%,為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銷量更是高達124.8萬輛,同比激增58.1%。然而,在與燃油車增速的對比中,新能源乘用車雖仍占據優勢,但其54.5%的市場滲透率卻出現了細微下滑,盡管降幅微不足道。
這僅僅是市場波動的一個序曲。進入11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銷量達到137.2萬輛,同比增長55.5%,但占乘用車國內銷量的比例卻下滑至53.1%,下降了1.4%。12月,這一趨勢繼續,銷量達到139.3萬輛,同比增長36.6%,但市占率再次下降1.4%,至51.7%。今年1月,市場滲透率更是大幅下跌至43.5%。這是自2024年7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首次突破50%以來,首次回落至50%之下。
回顧2020年,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21~2035年)》中,曾設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滲透率超過50%的目標。新能源汽車的迅猛增長一度讓這一目標提前10多年實現,業內也普遍將50%視為汽車產業變革的關鍵轉折點。因此,從近55%到43.5%的下降,無疑與過去10年新能源汽車持續攀升的態勢形成了鮮明對比,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尤其是新能源乘用車領域而言,這是一次重大的挑戰與考驗。
“正常波動,不必敏感”
在對業內人士的采訪中,多位專家表達了對當前復雜市場經濟形勢下汽車行業周期性動態平衡的理解,并強調不必過度解讀短期數據波動。他們認為,當前汽車行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與生態重構,這一階段并非簡單的增速放緩,而是多種因素交織形成的復雜均衡狀態。這些因素包括供需關系的調整、技術路徑的探索、政策導向的變化以及消費偏好的轉移。市場正從“增量擴張”階段逐步過渡到“存量優化”,從“單極突進”向“多維競合”轉變,同時政策驅動的影響力也在逐漸減弱,需求主導的市場格局日益明顯。
對于新能源乘用車與燃油車市場份額此消彼長的現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提出了多方面的考量。他首先提到了時間周期性的影響,特別是今年春節假期提前至1月下旬,導致2024年12月消費者購車需求集中釋放,進而透支了1月的市場潛力。通過歷史數據對比,王青發現春節前后市場存在周期性波動并非個例,2024年1月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也曾環比下降7.5%。他還指出,年末購車人群往往對價格更為敏感,更傾向于選擇降價幅度更大的燃油車,尤其是中高端品牌,這些品牌的價格調整往往更大,能夠吸引更多消費者。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則強調了1月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季節性走弱,以及春節前縣鄉市場的繁榮對燃油車銷量的提振作用。由于縣域城市缺乏基礎補能設施,購車主力更傾向于選擇燃油車。返鄉潮加劇了新能源汽車在三四線城市的競爭劣勢,使得燃油車在春節期間恢復了較高銷量。
自去年7月以舊換新政策出臺以來,各車企紛紛推出大力度補貼以促進汽車消費。燃油車在面臨巨大壓力的同時,也積極應對市場變化。記者在2024年底的市場走訪中發現,“以舊換新”戰役中,燃油車比新能源汽車更為迫切地拿出真金白銀補貼消費者,從而實現了傳統燃油車市場的再度回暖。
此外,“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的短暫斷檔也導致部分消費者持觀望態度。王青認為,2024年末的補貼政策推動了12月銷量的沖高,但2025年1月新政尚未完全落地,使得消費者進入觀望期,短期內未能提振市場信心。他還猜測,新能源汽車相關事故和輿論的頻繁曝光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車決策。王青對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持樂觀態度。他認為,盡管短期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受到周期性變化的影響而受挫,但進入第二季度甚至從3月開始,新能源汽車將展現出有力的增長態勢。
堅持高質量發展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猶如狂風中的堅韌勁草,惟有經受住風雨的洗禮,方能見證彩虹的絢爛。在市場的波動中保持韌性,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穩健前行、行穩致遠的關鍵所在。對于今年新能源乘用車的市場走勢,專家們普遍持有樂觀且堅定的態度。當被問及“新能源滲透率今年能否反超燃油車”時,崔東樹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王青則提出了另一個關鍵的影響因素,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的優惠政策將持續至2025年底,從明年開始,購置稅將只能享受減半的優惠。因此,他預測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爆發式”增長,并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將顯著回升,達到56%~58%的水平。
汽車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其行業的平穩運行對于穩定經濟大盤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年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對2025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確立了更加積極有為的政策基調,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了強大動力,也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和預期。春節后的首場國務院常務會議更是明確將提振消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國家有關部委也在積極貫徹落實這一中央部署。
中汽協指出,我國經濟總體產出繼續保持擴張態勢,企業預期明顯回升。在宏觀政策的加持下,行業對未來市場持樂觀態度。春節期間,消費市場供需兩旺,“以舊換新”政策持續發揮效用,消費需求增勢強勁,為我國經濟全年實現較快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
通過“以舊換新”、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與碳積分制度等手段,推動市場不斷優化。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將從“銷量導向”轉變為“用戶體驗導向”。王青指出,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進步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元化的體驗,這也是其與燃油車之間的巨大差異所在。智能化已成為競爭的核心,例如比亞迪等車企已將高階智能駕駛功能從高端車型的“專屬配置”下沉至入門級市場,有望吸引更多消費者。
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的四連降,實質上是市場從政策驅動向消費驅動轉型期間的陣痛表現。短期內,季節性因素、技術瓶頸與政策銜接等問題仍需時間消化;但長期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完整性、技術創新力以及市場規模效應等核心競爭力并未削弱。正如專家所預言的那樣,2025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呈現出“低開高走”的態勢,全年滲透率有望突破55%。對于行業而言,當前的調整期正是優化產品結構、夯實技術根基的戰略機遇期。惟有穿越周期波動,方能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
汽車市場的動態平衡,實質上是產業從“野蠻生長”向“精耕細作”轉變的成人禮。對于尚處年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大可不必提前焦慮。以技術為矛、以用戶為盾,以政策引導替代行政干預,以不斷創新為發展方向,方能在這場新舊動能轉換的馬拉松中,跑出可持續的未來。
文:張雅慧 編輯:郭晨 版式:劉曉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