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是乳腺癌最常見的遠處轉移部位,大約有70%乳腺癌患者在疾病進展過程中出現骨轉移,顯著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總體生存。
47歲的王女士(化名)乳腺癌手術后5年發現骨轉移,接受了全身治療和放療。全身治療兩個周期復查時,癥狀明顯好轉,CT檢查報告中出現了多發骨轉移“新見”“增多”等文字。這是治療失敗了嗎?需要換方案嗎?在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進展期乳腺癌多學科(MDT)門診,專家團隊告訴她,這是“骨假性進展”,治療有效。骨轉移進展還有真假?究竟該如何判斷?要不要更換治療方案?聽聽專家的解讀。
復發:乳腺癌5年后骨轉移
2018年12月,王女士被確診左乳腺癌,手術后接受了化療、放療及內分泌治療等綜合治療。5年來病情穩定,她也恢復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2024年7月,她出現不明原因的腰疼,且日漸加重,檢查發現胸、腰椎、右側髂骨等多處骨轉移可能。她來到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張莉莉主任醫師團隊就診,經檢查確定為乳腺癌骨轉移。
CT檢查:治療兩周期后骨轉移“加重”
經過張主任團隊的綜合評估,王女士接受了全身治療和部分骨轉移灶的放療,腰疼癥狀很快好轉。全身治療2個周期后,她滿懷信心地復查,CT檢查卻提示“多發骨轉移較前硬化,部分新見,部分較前增多”。看到這些字眼,王女士蒙了,這是骨轉移又加重了嗎?明明腰疼好轉了,為什么會這樣呢?
MDT團隊:骨轉移加重是“假”的
在進展期乳腺癌多學科(MDT)門診,專家們給了她明確的診斷。這個門診由多名來自腫瘤內科、放療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的專家組成,大家集中討論她的病情。影像科董珉主任醫師閱片后認為,王女士的CT骨外病灶穩定,原溶骨轉移病灶硬化修復,是骨轉移灶好轉的影像表現,本次新見脊柱多發斑片致密影為硬化表現,呈現“成骨轉移”的征象,考慮為骨假性進展。
結合王女士的腰疼癥狀明顯改善,多位專家共同討論后認為,CT顯示的骨轉移硬化增多,骨外沒有新發病灶,尤其結合董珉主任意見,考慮患者為骨假性進展,目前的治療對她是有效的。可以繼續沿用該方案,定期復查中王女士的病情保持穩定,證實了多學科團隊的診斷。
專家建議:3個條件可鑒別骨轉移進展的真假
很多乳腺癌患者看到影像檢查報告中,“骨轉移較前硬化”“新見”“增多”等結果,都會擔心是疾病進展了。這時,就特別需要有經驗的專家來判斷骨轉移進展的真假,以決定后續治療方案。若為“硬化性”增多或新見,其余骨外病灶穩定,考慮很可能是骨轉移灶的假性進展,仍然用原方案治療,定期隨訪。
當前,國內外關于乳腺癌骨轉移假性進展的研究還不多見。張莉莉主任團隊長期致力于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診療,在國內較早針對乳腺癌骨假性進展開展回顧性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在2024年美國圣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SABCS)上展示。研究顯示,以下三個條件有助于醫生判斷骨轉移是否假性進展:一是在CT(骨窗)上表現為新出現的成骨性病灶(即密度增高的硬化結節),二是骨外病灶保持穩定或緩解;三是在后續至少2次的CT隨訪中保持病情穩定。張莉莉主任提示,乳腺癌骨轉移假性進展主要發生在治療的早期階段,臨床醫生應謹慎對待,建議多學科團隊會診以做出準確鑒別。
江蘇省腫瘤醫院進展期乳腺癌多學科聯合門診(MDT)專家團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