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轉移作為惡性腫瘤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而MET突變作為非小細胞肺癌等腫瘤中的一種重要分子事件,為腫瘤的靶向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和思路。然而,在患者群體和部分非專業人員中,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觀點,即認為骨轉移的患者一定攜帶MET突變,進而可以放心使用MET抑制劑進行治療。這種觀點缺乏科學依據,可能導致患者接受不恰當的治療,延誤病情。因此,深入剖析骨轉移與MET突變之間的關系,基于科學證據糾正錯誤認知,對于提高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水平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骨轉移是指癌細胞脫離原發灶后,通過血液或淋巴系統侵入骨骼,并在骨骼內形成繼發性腫瘤的過程。骨轉移的病變類型主要包括溶骨性(骨質破壞)、成骨性(異常骨增生)或混合性病變。骨骼具有特殊的微環境,血供豐富且生長因子富集,這為癌細胞的定植和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使得癌細胞容易在骨骼中形成轉移灶。
不同類型的癌癥發生骨轉移的概率存在差異。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是骨轉移的高發癌種,其中肺癌的骨轉移率更高。而消化道腫瘤發生骨轉移的風險相對較低。相關研究表明,這與不同癌癥的生物學特性以及骨骼微環境對不同癌細胞的親和性有關。轉移的發生主要是由于癌細胞分泌RANKL、PTHrP等因子,這些因子能夠激活破骨細胞,導致骨質的溶骨性破壞,在骨轉移病變中,溶骨性破壞更高。需要強調的是,骨轉移的發生并非由特定基因突變直接驅動,而是一個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涉及癌細胞與骨骼微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同類型的骨轉移病變具有不同的臨床風險。溶骨性轉移由于骨質破壞嚴重,容易引發病理性骨折,其中脊柱、骨盆和股骨是常見的骨折部位。而成骨性轉移由于骨質增生,骨折風險相對較低。
在病友圈中,存在一種將“骨轉移高發癌種(如肺癌)”與“MET突變高發癌種”混為一談的錯誤觀點。實際上,骨轉移是一個病理生理過程,涉及癌細胞的侵襲、遷移和在骨骼中的生長等多個環節;而MET突變是一種分子事件,是指MET基因發生的異常改變。兩者之間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不能簡單地認為骨轉移的患者就一定攜帶MET突變。
MET異常包括14號外顯子跳躍突變(METex14)、基因擴增或過表達,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MET突變是一種獨立的驅動基因。當MET基因發生異常時,會導致其下游信號通路的持續激活,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存活和轉移。其中像谷美替尼、卡馬替尼等藥物是一種針對MET異常的靶向藥物。在EGFR - TKI治療過程中,繼發性MET擴增是耐藥的原因之一,有的患者會出現這種情況。對于這部分耐藥患者,需要聯合使用MET抑制劑來克服耐藥問題。
為了提高骨轉移患者的治療效果,應推動患者基因檢測的標準化,確保檢測的準確性和全面性,例如采用包含METex14的NGS panel進行檢測。同時,建立骨轉移多學科會診(MDT)制度,由腫瘤內科、外科、放療科、病理科等多學科專家共同制定治療方案,杜絕經驗性用藥,實現數據驅動的精準決策。
綜上所述,骨轉移與MET突變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骨轉移的患者一定攜帶MET突變”這一觀點是缺乏科學依據的。在臨床實踐中,必須基于科學證據進行準確的診斷和治療,避免盲目使用MET抑制劑。通過規范的診療路徑,多學科的協作以及對新型療法和生物標志物的研究,有望提高骨轉移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未來,隨著腫瘤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期待能夠進一步揭示骨轉移和MET突變的分子機制,開發出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為骨轉移患者帶來更多的希望。同時,加強對患者和醫護人員的科普教育,糾正錯誤認知,也是提高腫瘤診療水平的重要環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