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長安三萬里》里缺顆門牙的小杜甫嗎?
他也曾是乘肥馬,衣輕裘,引弓如滿月的少年郎。
呼雄鷹,逐猛獸。
張口就是千古絕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當時只道是尋常。
他或許也沒能想到,后面會過得那么苦。
而我們也只記得杜甫筆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憤,或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沉重。
然而,這位被歷史貼上“苦情”標簽的詩人,卻始終保持著一顆幽默樂觀的心。
他會在茅屋漏雨時自嘲“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也會轉而調侃“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他筆下有“兩個黃鸝鳴翠柳”的明快,也對春天和花朵無比熱愛;
這種反差,正是杜甫被忽視千年的另一面。
散文集《誰當凌絕頂,杜甫與我》中,作者以獨特的視角,挖掘杜甫的幽默基因,還原一個鮮活、立體的詩圣形象:
如何在亂世中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他的幽默背后,藏著怎樣的生存智慧?
他的詩句為何能在千年后依然引發共鳴?
若你也被杜甫的“反差萌”吸引,不妨翻開此書,你會發現,那個被塑造成苦情符號的詩人,早已在千年前寫下硬核的生存哲學:用幽默解構荒誕,以詩意對抗虛無。
以下摘選自 《誰當凌絕頂,杜甫與我》,為你讀詩主編;湘人彭二 著。
反差萌1:
到處蹭酒,但要按點回家
很多人覺得杜甫是憤怒的、悲傷的、愁苦的,但杜甫的幽默被忽視了。
杜甫愛酒,他有過一次哭笑不得的飲酒體驗。
一次,他路遇一個耕田的老翁。老翁邀請杜甫去家里喝酒。杜甫很高興,以前都是自己到處討酒喝,今天太陽也許從西邊出來了,這送上門的好事哪能錯過。到了家里,田翁說起自己的兒子服役很久終于被放回來侍奉年邁的雙親。有了這樣的喜事,他希望杜甫也能和他家人一起分享喜悅。
杜甫更不能拒絕了。就這樣,這位田翁一邊夸贊父母官嚴武,一邊勸杜甫喝酒,從早上喝到晚上,月亮出來還不讓杜甫走。“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見有”“叫婦開大瓶,盆中為吾取”“高聲索果栗,欲起時被肘。指揮過無禮,未覺村野丑。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
杜甫覺得田翁可愛,而他心里卻想,“什么時候才不要我陪酒,放我回家啊!”。
《誰當凌絕頂,杜甫與我》插圖 | 符殊 繪
像田翁這樣有趣的人,杜甫還遇到不少。但在杜甫的許多詩歌里,更多的是自嘲。
他在《陪李金吾花下飲》一詩里,寫自己陪一個官員李金吾飲酒,真是痛苦。
在花下,又在景色宜人之地,如此良辰美景,正好大醉一場,但杜甫沒有這樣的心情。這位叫李金吾的主人對他并不熱情,而且如果自己夜深喝醉,犯了宵禁之罪,主人定當呵斥怪罪,因為金吾正是負責皇帝大臣警衛、儀仗以及巡查京師、掌管治安的工作。
如此想來想去,杜甫喝酒喝得好無聊:
勝地初相,徐行得自娛。
見輕吹鳥毳,隨意數花須。
細草稱偏坐,香醪懶再沽。
杜甫沒有喝酒,卻在數花須。花須本來就極其多,這得數到什么時候。無趣,無聊,賓主沒什么話說,杜甫又不好意思走。有好酒是沒錯,而且酒香正往鼻子里竄,但杜甫不能喝,不敢喝。最后杜甫說:
醉歸應犯夜,可怕李金吾。
我想,以后即使八臺轎子來抬,杜甫一定不會再去喝這樣的酒。
點擊下方鏈接,看杜甫的生存哲學↓
反差萌2:
要在褲兜里留一枚錢
杜甫到處蹭酒喝,也是沒辦法,實在是因為太窮。有段時間他窮得叮當響,但還在褲兜里留一枚錢,顯得很有錢的樣子。
翠柏苦猶食,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鹵莽,吾道屬艱難。
不爨井晨凍,無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不停地看口袋里僅有的一枚錢,舍不得花掉它,這很幽默,也很心酸。明朝有部雜劇,也是講一枚錢,主人公卻是一個富甲天下的大富翁。他見了錢,猶如蚊子見了血。在撿了一文錢后,他算計很久才終于花出去,買了點芝麻,又生怕人家看見,便偷偷躲到山上去吃。
窮人和富人,對一文錢有著不同的占有欲,讓人不禁想起卓別林的喜劇。“最打動人心的幽默,往往是笑中帶淚,淚中含笑。”
我們能想象,杜甫一定把這枚錢數了又數,盤算了又盤算,但還是不敢花掉它。經歷過貧困的人,是會懂得杜甫的幽默的。
因為處境艱難,杜甫常得親戚朋友、鄰里街坊的幫助。有人許諾送給杜甫一些糧食,但遲遲沒送來。杜甫家里實在無米下鍋,他只好寫詩提醒,說:“你答應送米給我,為什么遲遲不送來呢?你一定是看到我老了,特意把米再舂得細一點,所以耽擱了時間。謝謝你啊,我這老人平時最愛的就是這么細的黃粱米飯,想著想著仿佛黃粱米飯已滑動在羹匙上,就要到我的口里來了。”
已應舂得細,頗覺寄來遲。
味豈同金菊,香宜配綠葵。
老人他日愛,正想滑流匙。
心懷感恩,不卑不亢,把乞食描述得如此詩情畫意,任是什么鐵石心腸的人讀了這首詩,一定會馬上給杜甫送米吧。
反差萌3:
永遠熱愛春天和花朵
杜甫還喜歡春天,但他說春天是無賴,不請自來,又說它太輕率,太莽撞,還找來黃鶯打擾自己心緒。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覺鶯語太丁寧。
杜甫埋怨春天的花朵開得太少,他為無處申訴而煩惱:“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杜甫還想拉著春風吵架。因為春風把他種的桃李都吹折了。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是家。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這是一個幽默的杜甫,一個嘴里說著生氣心里卻一片赤誠的杜甫。喜歡春天,不足以表達他的心境。應該說,對于春天和花朵,他無比熱愛。
看到桃花開了,他應接不暇,不知道該先看哪一朵,不知道該先愛哪一片。“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他還想和那些嫩蕊商量一下,要它們慢點開放,這樣自己就能看久一點。
他對春天和花朵不停嘮叨,自言自語,不管它們是否懂一個老人的心意。“不是愛花即欲死,只恐花盡老相催。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點擊下方鏈接,奔向春天↓
杜甫很偉大,也很渺小;很神圣,也很普通;很嚴肅,也很幽默。但如果把他供奉起來,給一頂“詩圣”的帽子,只能仰望,那我們就只能得到一個單面、枯燥、無趣的杜甫了。
所以,再讀讀杜甫的詩歌吧,讓我們自己去分辨他的模樣。有些人,你閱讀他寫的文字,讀得越多,就越喜歡這個人,希望認識他——杜甫就是這么一個人。
點擊下方鏈接,看杜甫的生存哲學↓
系列持續更新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