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塵谷行知
問:“致良知”從哪里開始著手修煉,它的意義是什么?
嗯,對于一個還沒有靈魂覺醒的人來講,致良知確實是沒有任何實際性意義的,因為你每天奔勞于養家糊口,哪里還能擠出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個人以及整個家族的命運呢。
在自我生命的時光軸中,我們很大一部分人,當然也包括作者本人,在這條時光軸上所扮演的角色僅僅只是某種“工具”而已,如同拉磨的驢子一樣,終其一生,只不過是在按照既定的規則和路線沒日沒夜地轉悠,外在的命令,也就是種種壓力告訴我們,一旦稍停片刻,便會招致苦果。
怎么才能從這樣的死循環中掙脫出來,唯有通過致良知,良知得致,生命的光明通道自會打開。
孟子說,良知不慮而知,良能不學而能,良知良能源自我們每個人的深層次本性,是先天的自然之性,是一種本知本能,把這個本知恢復出它原來的樣子,就是致良知。
怎么致,這就需要智慧了。
《龍溪全集》上講:
“此中無玄妙可說,無奇特可尚,須將種種向外精神打并歸一,從一念獨知處,樸實理會,自省自訟,時時見得有過可改,徹底掃蕩,以收廓清之效,方是入微工夫。夫若從氣魄上支持、知解上湊泊、格套上倚傍,傲然 以為道在于是,雖與世之營營役役、紛華勢利者稍有不同,其為未得本原、無補 于性命則一而已。”
龍溪,王陽明心學的流派之一,按其觀點,致良知并沒有什么玄妙可言,不要想得太過復雜,從易從簡。
只需將平時外放的精氣神打并歸一,從一念良知處老老實實地去理悟、體會,時刻都要能發現內心的偏侈現象,把這些偏倚改正而歸中庸之不偏不倚,此時便會感受到內心的朗朗乾坤,這才是真工夫。
后面幾句我就不釋義了,請依照作者的文章《圣賢經典參悟法》自行解悟。
致良知最關鍵就在于“一念良知”,這四字也是此篇內容開頭問題的答案,如果弄不清楚這四個字,是會讓行者不知不覺進入佛家的虛空幻化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