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廢除宰相制,跟個工蜂一樣每日忙碌不停,大小國事都要他親自操勞。但這種做法高度依賴皇帝個人的勤政,對后繼者來說是不可復制的。
除此之外,另一個重要問題他也沒能解決,即:保持皇權的絕對高度集中,同時又能解決決策低效的矛盾。
內閣正是在這種矛盾下產生的,朱棣問鼎南京一個多月后,他先后揀選解縉、黃淮、胡廣、楊榮、楊士奇、胡儼和 金幼孜等七人入值文淵閣,參預機務,負責給皇帝當顧問,打輔助。
此時的內閣既無行政權,更不能左右行政部門,參預機密卻不能決策。
歷史的變化有時充滿了偶然性,明宣宗三十八歲駕崩,由年僅九歲的朱祁鎮繼位,于是內閣諸臣遂創權宜之制:早朝只許議八件事。(記住這個時間節點)
“英宗以幼沖即位,三閣老楊榮等慮圣體易倦,因創權制:每一早朝,止許言事八件,前一日先以副封詣閣下,豫以各事處分陳 上。遇奏,止依所陳傳旨而已。英宗既壯,三臣繼卒,無人敢言復祖宗之舊者,迄今遂為定制。”
九歲幼童根本無法獨立發揮君權獨斷的能力,內閣既可避免皇權旁落,維護皇帝在早朝時處理國事的權威,又讓內閣發揮了與以往不同的職責:處理早朝時要呈給皇帝裁斷的八件事務外的所有章奏的票擬。
這本是權宜之制,目的是將來等英宗長大可以獨立決斷時再行“祖宗之舊”。可歷史卻和創立此權制的三楊開了個玩笑:英宗既壯,三臣繼卒,無人敢言復祖宗之舊, 于是權宜變成了定制。
內閣的運作模式:滿朝百官呈遞奏章后,由內閣大臣翻閱后給出建議,貼在奏章上,做“票擬”;皇帝則用朱虹字做批示,稱“批紅”。
獲得皇帝批準后,內閣大臣再下發給各部門進行處理。 內閣的功能就在于輔助皇帝批示和決策,由此節省皇帝處理政務的時間。
內閣制度為佐政, 票擬服務皇權。 內閣權力的大小取決于皇帝的青睞程度,或者說票擬的接納程度。 皇帝政務繁多,也逐漸對內閣形成依賴之勢。
這時宦官登場了。
明代宦官勢力的重新抬頭,很多人歸結于明成祖因靖難之役中,得到相助而寵信宦官,以及后代皇帝的昏庸無能,這些其實不過是表象而已。
要知道,永樂時期的宦官并未參預機務,更不可能影響內閣與皇權之間的關系。明朝開宦官為禍先河的是英宗時期的王振,自此以后明朝宦官參預機務成為體制直到滅亡。
為什么成祖、宣宗時期宦官政治抬頭沒有造成宦官為禍的現象,偏偏是三楊權制,朱祁鎮登基后出現了宦官為禍的現象,僅僅是巧合嗎?
當然不是,宦官成為皇權平衡朝堂引入的新勢力。
自英宗以后,幾乎每個皇帝繼位登基,都要對上一任皇帝信任的太監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削弱和打擊。
這說明皇帝對太監危害的認識十分清醒,同時,宰相被廢以后,大臣政無專責,皇帝自身又無力全部親自過問,就不免委任親信。
清理后又以新一輪太監取而代之,擅權正是皇帝親任的結果。這是行政體制中高層輔政機制不健全,皇帝控制朝局、駕馭臣僚的一種手段。
正因如此,當太監勢力一旦發展到極點,威脅君權時,皇帝便依靠群臣懲治太監。當輔臣勢力太大,便又以太監壓制內閣。
此種情況下,太監要么受制于輔臣,要么竭盡攬權欺蒙。
為求自保的閣臣,要么交結太監虛與委蛇,要么竭盡全力攻擊太監,以求權位穩固。
全國大大小小的奏章,都由通政使司匯總,司禮監呈報皇帝過目,再交到內閣,內閣負責草擬 處理意見,再由司禮監把意見呈報皇上批準,最后由六科校對下發。
內閣要架空皇權就得搞定司禮監,但相較于漢唐時期的宦官為禍皆因宦官在偶然的時機里掌握了軍權,明代為禍的宦官沒有一人能握有軍權,并以此為權柄來要挾皇帝、對抗朝臣,相反,像勢焰熏天的劉瑾、魏忠賢等大宦官的倒臺,只需簡單到皇帝的一紙詔令即可。
宦官即便私下與朝臣勾兌信息,交通有無,但仍需背靠皇權才能立足。
宰相制度建立以來,確實有相權架空皇權的現象出現,但明朝內閣并非丞相。
閣臣包括首輔在內,只備皇帝顧問, 因而閣臣權力的大小,完全取決于皇帝對他們的信任程度,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
明朝內閣是加強皇權的工具,它的出現及發展僅僅是皇權的需要。即便是張居正執政內閣權力頂峰時期,皇室仍然掌握著主動權。
內閣在名義上始終只是皇帝的輔佐幕僚,并非正式的行政機構。
黃宗羲認為,明代“有宰相之實者,今之宮奴也”,其權“出自宰相者次第而盡歸焉’,這是不確切的。
太監操持在手的權力,其實是皇帝兼并的相權,只有認識到這一本質,才能理解明朝諸臣依附太監、假其顏色,甚至遭其迫害的原因。
而明代廢相后,輔政的閣臣名不正,又夾雜太監侵奪朝權,這也就導致上層機構權責不清,推諉扯皮,黨爭不斷。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