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癥能手術治療了!這一消息讓大眾見證了基于免疫學原理而創造的外科學奇跡,也成為阿爾茨海默癥治療的重大突破。免疫學究竟還蘊藏著怎樣的潛能?2月26日下午,在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由江蘇省免疫學會主辦,江蘇省免疫學會放射與免疫專業委員會及江蘇省腫瘤醫院協辦的“免疫江蘇行”——基礎與臨床研究新進展巡講計劃啟動儀式暨首期學術報告在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舉行。此次活動旨在促進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相互賦能,為大眾健康謀福祉。
“免疫治療”從理論到臨床,生命奇跡不斷涌現
免疫系統是人體最大的防御體系,對外可以御敵入侵、對內可能防止騷亂。在生命科學和醫學發展史中,免疫學學科作出了杰出的貢獻,自1901年起,已經有35位免疫學家榮獲了20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位居醫學領域各學科前列。近年來,“免疫治療”正迅速崛起,成為臨床綜合治療的一顆耀眼明星。記者采訪了解到,近年來,“免疫治療”作為一種革命性的治療手段,正利用人體自身強大的免疫系統,對抗癌癥、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其他難治性疾病。
春節過后,#阿爾茨海默病可以手術治療了#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南京部分醫院已開展相關手術,讓多位患者受益。該治療就是基于免疫學的基本原理,通過精細手術打通“腦淋巴系統與頸深淋巴管”的通道,引流并清除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組織間液中淤積的Aβ蛋白和tau蛋白等有害物質,顯著緩解了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這一成果充分彰顯了免疫學在疾病治療中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免疫治療”的奇跡不僅體現在神經性疾病的治療上,在腫瘤疾病的治療領域也成果斐然。2018年,基于諾獎成果的免疫檢查點PD-1/PD-L1抗體治療,已經讓多種腫瘤患者獲益;2022年,CAR-T免疫細胞療法再次成為輿論焦點,多名淋巴瘤患者借此重獲新生。記者獲悉,2025年2月19號《Nature》報道,采用基于AI遴選的個體化mRNA疫苗成功喚醒了"沉睡多年"的T細胞軍團,在16名接受疫苗治療的胰腺癌患者中,50%實現三年無復發,最長生存已跨越四年,這一革命性突破引起到會專家的高度關注。
基礎與臨床深度融合,更好造福大眾健康
“免疫治療”的快速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人類健康的未來。如何讓免疫治療更好地服務大眾?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的深度融合是關鍵一環。
江蘇省免疫學會理事長、東南大學醫學院原副院長王立新教授表示,這正是“免疫江蘇行”計劃的初衷。對于基礎科研人員而言,需要深入了解疾病免疫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思考基礎研究能否聚焦臨床醫生關注的重點;而臨床醫師則要思考如何運用免疫學基本原理,分析臨床免疫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聚焦臨床問題開展基礎研究,將研究扎根于臨床實踐,從臨床中來,再回到臨床中去,十分必要。”王立新教授介紹,江蘇省免疫學會將組建由省內9所醫學院校、三十余位資深免疫學教師組成的“基礎免疫講師團”,聯合“臨床醫生講師團”,走進全省100+縣(區)級以上醫院,分享免疫學的最新進展,交流免疫治療的最新成果。希望通過這一計劃,實現基礎研究與臨床治療的相互賦能,推動臨床免疫治療的發展,為人民健康貢獻力量。
“免疫+放療”成網紅,專家提醒理性對待
不可否認,“免疫治療”極大地提振了公眾的醫療信心,“免疫+放療”更是成為癌癥治療的熱門組合。對此,江蘇省腫瘤醫院副院長何俠教授指出,一方面,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優化治療模式,為患者帶來了更多希望;另一方面,公眾的認知也有待提升,患者和家屬需保持理性,盲目崇拜并不可取。
記者采訪發現,近兩年來,“免疫+放療”模式備受晚期癌癥患者青睞。何俠教授表示,這種組合確實為很多患者帶來了益處。放療過程中,射線照射可促進腫瘤抗原釋放,激發免疫增強效應、旁效應和遠隔效應,使許多原本對免疫治療不敏感的“冷腫瘤”轉變為“熱腫瘤”,更利于治療。而免疫治療也能突破放療效果的一些瓶頸,如通過免疫聯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療使腫瘤血管正常化,改善腫瘤乏氧狀態,提高癌細胞對射線的敏感性,增強放療效果。放療與免疫治療聯合,可實現優勢互補,達到1+1>2的效果,甚至能通過康復過程中的免疫維持治療,將“絕癥”轉化為“慢性病”。
然而,患者和家屬必須保持理性。何俠教授強調,免疫治療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部分患者可能獲得良好療效,延長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質量,但并非適用于所有人。目前,人們對免疫治療的認知尚淺,往往只看到其積極一面,忽視了潛在風險。免疫治療還存在許多不可控和不可預測的不良反應。因此,患者是否選擇免疫治療,以及是否采用放療聯合免疫治療,都需經過多學科專家的嚴格評估和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