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紅樓夢》的朋友們基本都清楚,薛家人進賈府,就是奔著金玉良緣來的。什么上京選秀,都是幌子。想讓薛寶釵攀上賈府這棵大樹,才是薛家最終的目的。
薛寶釵剛進賈府那時,為了營造人設,既小心翼翼,又八面玲瓏,一邊討好上層,一邊籠絡下人。
搞好下人關系還是比較容易的,丫頭婆子們眼皮子淺,給點小恩小惠就足夠了。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豐年好大雪”的薛家要做得這點不難,果然寶釵來了不久,就“大得下人之心”。
不過,搞定下人只能更容易獲得有用的情報和群眾基礎,卻這并不能決定她的終身大事。金玉良緣能得到賈母的首肯,寶釵的婚事才算一錘定音。
為了獲得賈母的認可,寶釵也下了一番苦心去討好賈母,可惜她并沒有真正的深入了解賈母,只憑自己的認知去猜測賈母,最終討不了什么巧。
比如第二十二回,賈母出資二十兩銀子為寶釵過生日,這事賈母有自己的深意,并非是有多看重寶釵。寶釵得了這樣的機會,自然是不能錯過的。
賈母因問寶釵愛聽何戲,愛吃何物等語。寶釵深知賈母年老人,喜熱鬧戲文,愛吃甜爛之食,便總依賈母往日素喜者說了出來。賈母更加歡悅。
賈母真的很開心嗎?不過是給她留點面子而已,事實上寶釵的猜測全是錯的。
她揣測賈母年紀大了,愛吃甜爛之食。但其實賈母根本不愛吃甜爛的食物,第五十四回,賈府過元宵,當時賈母提到:
“夜長,覺的有些餓了。”鳳姐兒忙回說“有預備的鴨子肉粥。”賈母道:“我吃些清淡的罷。”鳳姐兒忙道:“也有棗兒熬的粳米粥,預備太太們吃齋的。”賈母笑道:“不是油膩膩的就是甜的。”鳳姐兒又忙道:“還有杏仁茶,只怕也甜。”賈母道:“倒是這個還罷了。”
看看,賈母并不喜歡吃粥的粥,也不喜歡吃甜的,最后勉強吃了一點捎帶甜味的杏仁茶。
又如第四十六回,鳳姐說:
“舅母那邊送了兩籠子鵪鶉,我吩咐他們炸了,原要趕太太晚飯上送過來的。”
還有第五十回中提到:
賈母便飲了一口,問:“那個盤子是什么東西?”眾人忙捧了過來回說:“是糟鵪鶉。”賈母道:“這倒罷了,撕一點子腿兒來。”
鵪鶉不要燉的要炸的,還喜歡吃比較有嚼勁的鵪鶉腿,明顯可知甜的爛的賈母都不喜歡吃。
寶釵又揣測賈母愛聽熱鬧戲,點了一出《魯智深醉鬧五臺山》。結果五十四回鬧元宵時,賈母卻是這樣說的:
賈母笑道:“......剛才八出《八義》鬧得我頭疼,咱們清淡些好......叫芳官唱一出《尋夢》,只提琴至管蕭合,笙笛一概不用。”
看來賈母的飲食喜好和審美情趣,薛寶釵是一概不知啊。也是,薛家什么檔位,哪里猜測得了賈母這位國公夫人的品味呢。賈母情趣高雅,欣賞品味一流,不是薛家這種低等商人家庭可比出身的寶釵可比的。
薛姨媽自己就說:“戲也看過幾百班,從沒見用簫管的。”
以薛家人的見識,在國公府這里就好比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所以說,出身薛家的寶釵也是真的不懂賈母。比如第三十五回,她想拍賈母馬屁說賈母巧,結果也是拍在馬蹄上。
寶釵一旁笑道:“我來了這么幾年,留神看起來,鳳丫頭憑他怎么巧,再巧不過老太太去。”
哪知賈母說我那么大年紀還要什么巧,然后卻把被寶釵踩了一腳的鳳姐夸一頓。
賈母聽說,便答道:“我如今老了,那里還巧什么。當日我像鳳哥兒這么大年紀,比他還來得呢。他如今雖說不如我們,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強遠了。你姨娘可憐見的,不大說話,和木頭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顯好。鳳兒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
賈母這么一夸,就把她和寶釵的審美情趣及思維的差異都呈現于眾人面前了。
在這樣的對比之下,薛寶釵自己也心知肚明自己入不了賈母的眼。因此,她后面也不再費盡心思討好賈母了,因為必定是枉費心機。特別是到了第七十七回中,她甚至開始公開的諷刺賈母。
當時,鳳姐病未痊愈,需要配制調經養榮丸,而這藥需要二兩人參。王夫人四處尋找人參未果,最后在賈母那里找到了一包,但卻因年代久遠早已失去藥效。無奈之下,王夫人打算外出購買新的人參,這時薛寶釵便主動提出幫助,并趁機暗戳戳的諷刺了賈母一把。
寶釵笑道:“這東西雖然值錢,究竟不過是藥,原該濟眾散人才是。咱們比不得那沒見世面的人家,得了這個,就珍藏密斂的。”王夫人點頭道:“這話極是。”
諷刺德高望重的國公夫人,是“沒見過世面的的人家”,這話也只有自以為是的寶釵敢說了。
至于不懂禮數,目無尊長,以下犯上的罪名,金玉良緣無望之下,寶釵早已氣急敗壞,所以只顧逞口舌之快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