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直比較納悶一件事,寶釵、湘云都勸過寶玉要好好讀書,就是襲人一個丫鬟,也勸過不止一次,但為什么黛玉從不勸寶玉好好學習呢?
誰說不勸?黛玉勸過!寶玉挨打后,黛玉說什么?她說,你從此可都改了吧?這難道不算是勸嗎?黛玉的意思是,你以后不要再像以前那樣了,不好的你都改改吧。
更早之前,寶玉要去學堂,前來向黛玉辭別,此時黛玉剛起床,正在梳妝,得知寶玉要去學習后,黛玉于是就說,好,這一去,可定是要“蟾宮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你了。
這難道不算是勸嗎?至少黛玉對寶玉要去學堂的舉動是認同的,是鼓勵的,也就是說,她從沒有反對讀書上進,她也覺得讀書是好事,蟾宮折桂對那個時代的男性來說,更是榮耀。
只是,她從來不會為了勸而勸,甚至不管寶玉是否接受,這一點,私以為,黛玉比寶釵和湘云做的要好,寶釵湘云的確是勸了,但她們是不管不顧的死勸,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反不如不勸。
這就好比,如果你是學生,碰到親戚總是跟你說,好好讀書啊,好好學習啊,要努力啊,不然將來就如何如何,甚至說誰家小孩學習多好多好……面對這樣的親戚,你聽了是爽還是不爽?
如果你都不爽,賈寶玉當然也不爽,甚至都不用人勸,他夢游太虛幻境一回,在去秦可卿房里之前,先被帶到了寧府的一處上房,這房里的布置有一股勸學的意味,寶玉看了都直搖頭。
也就是說,先不說其他人勸不勸,賈寶玉自己的思想深處,對讀書參加科舉,對仕途經濟這一道,是極其厭惡的,他內心對這些仕途學問,人情世故是十分排斥的。
不是寶玉不喜歡讀書,他只是不喜歡讀正經書,不愿意做八股文,不愿意為了功名利祿去沽名釣譽,那個沒意思還浪費時間。不得不說,他的這個思想意識是超前的,所以不被那個時代所容。
寶釵和湘云都是絕頂聰明的女孩,難道看不出寶玉對仕途的厭惡嗎?我想她們早就看出來了,但她們依然上去勸了,而且完全不管寶玉高不高興,為什么?
湘云的勸,是因為她跟寶玉有自小長大的情誼,關系深厚,不比別人,再加上湘云本就是直爽之人,所以即便她知道寶玉不高興, 她依然是要說的,她是真心為二哥哥好,這是她的出發點。
寶釵的勸,是世人也是世俗角度的勸,她博學多識,品格端方,恪守閨范,自然深知那個時代的男性,到了一定年齡要讀書做學問的道理。因此,她對寶玉的勸學,其實是輸出那個時代的價值觀。
寶釵這個人比較成熟,顧大局,識大體,所以她覺得寶玉在該讀書的年紀不好好讀書,是不對的,無論作為寶玉表姐,還是作為閨閣小姐,甚至將來作為寶玉的妻子,她對寶玉的勸學,是那個時代所贊賞和鼓勵的。
因此,寶釵的判詞里,說的是“可嘆停機德”,她對寶玉的勸學,反映的正是她的“停機德”。甚至在脂硯齋批語透露中,兩人結婚后,寶釵依然沒有停止勸學,有“薛寶釵借詞含諷諫”的回目。
可黛玉 為什么不像寶釵、湘云這樣去勸寶玉呢?一句話,因為她理解寶玉,理解他的行為、言論和他所做的一切。
在黛玉的潛意識里,寶玉無論是否讀書做學問,他都是賈寶玉,不是別人。況且她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不是這里的正經主子,平時又比較敏感,經常傷春悲秋的,她又拿什么去勸寶玉呢?
對黛玉來說,寶玉讀不讀書,走不走仕途,那都是他自己的事,根本不需要她來操心,她不會因為寶玉讀書或不讀書,就親近或疏遠寶玉。
他認可寶玉,將寶玉視作知己,跟寶玉喜不喜歡讀書沒關系,只因為他是他自己,他活成他自己。就如同寶玉將黛玉視作知己是一個道理。
湘云第二次來賈府勸寶玉那次,寶玉就說過,林妹妹從來不說這些混賬話,若說他早和她生分了。是因為黛玉知道說了寶玉不高興,所以才不說嗎?當然不是,黛玉才沒這么世俗。
黛玉和寶玉與其說是兩小無猜的情侶,不如說是情感靈魂共振的知己。紫鵑就說過,黃金萬兩容易得,知己一個也難求,可見這世間知己難尋啊。
什么是知己?就是靈魂高度契合的兩個人,也許彼此有著完全不同的家庭背景和工作,但兩人只要一聊到某些話題,思想上就能瞬間共鳴,深度交流,彼此懂得彼此,且是不用說出口的那種。
還記得寶玉黛玉先后去看偶染微恙的寶玉一回,黛玉說寶玉的乳母李嬤嬤自己吃了酒又拿他們來醒脾,李嬤嬤就說黛玉,林姐兒你別助著他了,你倒勸勸他,只怕他還聽些。你猜黛玉怎么說?
黛玉是這么回復的,她冷笑著說,我為什么助他?我也犯不著勸他。這話可以拿來直接作為本文的標準答案了,因為是黛玉親口說的。
在黛玉看來,不管寶玉是讀正經書也好,在內幃廝混也罷,她既不會幫寶玉說話,助長他的某些風氣。也不會為了迎合世俗而去勸說寶玉,那樣的話, 她就不是林黛玉了。
寶玉的一切,自然有他的父母長輩來管來問,有他身邊的丫鬟來說來勸,他一個寄人籬下的小姐,哪里有他多嘴的份呢?
要說勸寶玉讀書,大家是不是還忽略了一個人?對,三姑娘探春。她跟寶玉是同父異母的兄妹,感情也很好,以探春的為人,她完全可以去勸二哥哥的,為什么我們不見探春勸寶玉?
我想,算上寶釵、湘云、黛玉,大概沒有人比探春對寶玉的各種離經叛道的行為了解的更全面深入的了,畢竟他們才是真正一起長大的姊妹,都養在賈母、王夫人身邊。
以探春的聰敏,她自然是深知寶玉是個不愛讀正經書也不聽勸的,所以與其自己說了碰一鼻子灰還被二哥哥厭棄,那她寧可不說的好,畢竟,她在賈府想要立足,也并不容易。
就以上都不算,單從世俗和現實的角度來說,這個勸學,也不是人人能說的。
湘云說了被寶玉下逐客令,她可以回到叔叔嬸嬸家,就永遠不來賈府也沒什么。寶釵說了被寶玉討厭下逐客令,她完全可以收拾東西跟母兄搬出去,薛家有自己的產業,我不受你那鳥氣如何?
可黛玉如果說了被寶玉討厭了,無父無母寄人籬下的她,又該去哪里呢?她無處可去啊。而且,在賈府沒了寶玉的關心和呵護,她又將面臨什么樣的風刀霜劍呢?
探春如果說了被寶玉厭惡了,一直想要逃離原生家庭的她,又該何去何從呢?跟二哥哥搞好關系,對探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只是寶玉能從外面給她帶小玩意兒那么簡單,想想就知道了。
作者:夕四少,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