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各個領域的制度也開始規范,中央也是如此,1950年首次實行憑證持槍制度。
當時我國剛結束戰爭,軍隊中可謂是將星云集,他們都擁有持槍的權利,但這排在第一位的人將擁有崇高威望。
毛主席作為新中國的領袖,是人民軍隊的主要締造者,不僅是新中國的最高統帥,也是執掌鋼槍的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毛主席拿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張持槍證,在這張持槍證上標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甲字第001號字樣。
盡管如此,但毛主席始終沒有領過應該屬于他的那支槍,證書上槍號和子彈都是空白,之所以如此是毛主席認為他不需要槍。
了解軍事的人都知道,毛主席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指揮過千軍萬馬,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竟然很少摸槍,更別說配槍了,有一次遇到危險有人給毛主席一把槍,危險解除后毛主席又將槍還了回去。
當年在井岡山那個時期,林彪繳獲了一支很漂亮的手槍,之后將其送給了毛主席,可毛主席不收,說道:“當我要用上槍的時候,紅軍就完蛋了。”
那么問題來了,軍事家之所以能成為軍事家,勢必有著豐富的戰斗經驗,而毛主席對槍都不熟悉,更別說上戰場了,他又是怎么學會指揮的?
毛主席逐漸走上軍事管理工作
事實上,毛主席當年也曾參加過戰爭,只是說當時的戰爭并沒有那么激烈,而且那時候毛主席還是個學生。
此事還要從上井岡山之前說起,那時候社會混亂,毛主席作為一個思想先進的人,曾扛槍當兵上戰場,參加了湖南新四軍。
那時候的毛主席是湖南革命新軍里的一名普通列兵,之所以參軍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校園中號召“投筆從戎”這件事情。
實際上,毛主席不喜歡槍,后來隨著宣統皇帝退位、清王朝垮臺,毛主席以為國家將進入和平年代,于是便沒有再參軍了。
當年毛主席還曾對當年的這段經歷留下一句話:“我以為革命已結束,便準備回到我的書本子上去,我一共當了半年兵。”
這里可以看出,毛主席確實不習慣打仗,這從后來的經歷也可以看出,因為他后來做的所有事情都與學校有關。
毛主席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當助理管理員,之后又回到湖南,在第一師范附小當主事,他的興趣仍和教育文化有關。
在這樣的背景下,毛主席和槍支彈藥似乎永遠不會掛鉤,因為他幾乎做過所有有關革命的事情,唯獨沒有做過軍事工作。
1927年國共合作失敗,蔣介石調轉槍頭向共產黨開槍,共產黨感到非常意外,毛主席也是如此,此時此刻筆桿子毫無用處。
正是因為這件事情,毛主席才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之后便領導秋收起義,他用行動告訴敵人,拿慣了筆的手也能拿起槍。
從那個時候開始,毛主席開始軍事方面的研究,但他骨子里還是喜歡文化,不喜歡摸槍,甚至身上也不帶有槍支。
雖然毛主席手中無槍,但他的胸中卻有百萬雄兵,隨著毛主席不斷研究,一本《論持久戰》被寫了出來。
《論持久戰》是一本非常有含金量的書,雖然他從不上戰場,但是他談笑揮灑間就能將敵人打敗,令敵人聞風喪膽。
毛主席從來不隱藏戰略、戰術
然而無論在什么時候,“事以密成”對于打仗來說非常重要,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一句話,軍事作戰最講究隱秘性。
在敵人不知道我們的戰略下,我們才能出奇制勝,否則敵人就會有對應的措施,這樣打起來就非常困難了。
然而毛主席卻不是這樣的,在一根指南針中,毛主席從來都是公開,就連他自己寫的書也要大范圍宣傳,絲毫不怕敵人研究。
當年毛主席公開發表《論持久戰》,很多人都讀過,他們甚至還曾深入研究過這本書,試圖透過這本書猜透毛主席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當年這本書很火熱,每次一出版就搶購一空,當年出書的時候正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也讀過這本書。
我們都知道,日本人很早之前就想占據我國,因此當年他們可是做好了十足的準備拿下我國。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曾在戰術方面,花了很多心思,研究非常深,所以我們的戰術對于日本人而言是“明牌”。
日本侵略者曾這樣評價八路軍的戰術:“中共戰術的本質是將多數民眾團結在一起,采取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懼我擾的方針。”
事實上,日本人說得很對,當年我們就是這樣的戰術,日本人更是想出了很多辦法應對,但始終沒辦法破解。
后來隨著社會的變化,日本首相三木武夫曾評價毛主席:“毛主席是世界的大政治家,在歷史上留下了巨大的業績。”
也正是因為毛澤東的偉大,他的逝世震驚了全世界,各個國家給予了毛澤東極高的評價和禮遇,日本東京舉行了追悼大會。
從這里看出,日本是非常敬重毛主席的,打心里敬佩毛主席,而我黨也是如此,當年在解放戰爭中,共產黨打敗了國民黨。
解放戰爭,蔣介石認真研讀毛主席的打仗方法
抗日時期,蔣介石和毛主席一起對抗日本人,因此老蔣很了解毛主席的戰術,而且蔣介石一直想“消滅”共產黨,所以一直非常關注毛主席的著作。
更重要的是,當年蔣介石還曾夸贊過《論持久戰》,可見蔣介石研究得很透,可無論前期做了多少準備,最終依舊不是毛主席的對手。
當年老蔣突然對解放軍開戰,使出了全副本領,調動了手下兩百萬大軍,可以說是拼上了老底,因此當時很多人都認為共產黨會失敗。
但毛主席絲毫不慌,在蔣介石發起全面進攻的時候,毛主席的戰略是退讓,之后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在戰爭開始前八個月,毛主席放棄了105座城市,卻消滅了蔣介石部隊71萬人,老蔣最終只好放棄全面進攻,畢竟損失巨大。
其實毛主席當年想出的那些戰術,是大部分軍人也能想得到的,真正神的地方是在敵人知道我們戰術的情況下依舊打不贏我們。
當然蔣介石之所以失敗,除了戰術上的問題,其內部也有很大的問題,比如內部腐敗太過嚴重、用人不當、內部無法統一等原因。
蔣介石作為國民黨最高領導人,他從不將這些看成是問題,這也使得最終面臨失敗的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