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 是第二十六個“全國愛耳日”
今年的主題是“健康聆聽 無礙溝通”
在這個充滿聲音的世界里
耳朵不僅是感知美好的窗口
更是連接情感的橋梁
然而,隨著環(huán)境噪聲污染
不良用耳習慣等問題加劇
聽力健康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公共衛(wèi)生挑戰(zhàn)
我國作為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
亟需全社會共同行動
守護每一雙耳朵的“聲音密碼”!
愛耳日主題解讀
核心內(nèi)涵:從“個體防護”到“社會共建”
健康聆聽
全生命周期管理:強調(diào)聽力健康需貫穿生命各階段,倡導從青少年科學用耳(如控制耳機音量與時長)到老年人定期篩查的全流程管理。
預防與干預并重:鼓勵公眾主動遠離噪音污染、耳毒性藥物等風險,并通過定期檢查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聽力問題。
無礙溝通
科技助力康復:推廣人工耳蝸、助聽器等輔助設備,并降低使用門檻。
信息無障礙建設:加強手語服務、字幕支持及無障礙設施建設,保障聽障人士平等參與社會活動。
“健康聆聽 無礙溝通”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對個人責任、科技發(fā)展與社會治理的綜合要求。2025年愛耳日通過政策、科技與教育的多維度聯(lián)動,呼吁公眾從日常細節(jié)做起,同時推動社會為聽障群體構建包容性環(huán)境,讓每一份聲音都能被聽見、被理解。
歷年愛耳日主題
“愛耳日”的宗旨是:科普 耳聾危害、了解致聾原因,加強耳聾預防的公眾宣傳,增強全民的愛耳意識,降低耳聾的發(fā)生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早康復的理念,但歷屆主題愛耳日的主題不一樣。
2000年:預防耳毒性藥物致聾
2001年:減少耳聾發(fā)生,實施早期干預
2002年:聽力助殘--救助貧困聾兒
2003年:提高人口素質(zhì),減少出生聽力缺陷
2004年:防聾走進社區(qū)
2005年:全社會共同關愛老年人--健康聽力,幸福生活
2006年:預防聽力損傷和耳聾,人人享有健康聽力
2007年:城鄉(xiāng)聯(lián)動,共同關注青少年聽力健康——珍愛聽力,快樂成長
2008年:奧運精彩——我聽到
2009年:正確使用助聽器
2010年:人工耳蝸——重建聽的希望
2011年:康復從發(fā)現(xiàn)開始——大力推廣新生兒聽力篩查
2012年:減少噪音,保護聽力
2013年:健康聽力,幸福人生——關注老年人聽力健康
2014年:愛耳護耳,健康聽力——預防從初級耳科保健做起
2015年:安全用耳,保護聽力
2016年:關注兒童聽力健康
2017年:防聾治聾精準服務
2018年:聽見未來,從預防開始
2019年:關愛聽力健康,落實國家救助制度
2020年:保護聽力,終身受益
2021年:人人享有聽力健康
2022年:關愛聽力健康,聆聽精彩未來
2023年:科學愛耳護耳,實現(xiàn)主動健康
2024年:科技助聽,共享美好生活
2025年:健康聆聽 ,無礙溝通
愛耳護耳小知識
1. 控制音量
· 使用耳機遵循“60-60原則”(音量不超過60%,時長不超過60分鐘),避免長時間暴露于高分貝環(huán)境。
· 優(yōu)先選擇“ 頭戴式或降噪耳機 ”,減少耳道壓迫和外界噪音干擾。
2. 拒絕暴力掏耳
· 耳道有自潔功能,頻繁用棉簽或挖耳勺易損傷耳膜或引發(fā)感染。
· 若耳垢堵塞,建議到**醫(yī)院耳鼻喉科**由醫(yī)生處理。
3. 遠離噪音污染
· 避免長時間處于KTV、工地、演唱會等高噪音場所(>85分貝)。
· 若無法避免,佩戴專業(yè)“防噪耳塞”,并每隔1小時到安靜處休息10分鐘。
冷知識:意想不到的護耳習慣
飲食護耳
補充鋅、鎂、維生素D(如堅果、深海魚、綠葉菜),促進內(nèi)耳血液循環(huán)。
運動護耳
適度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可改善內(nèi)耳供血,但潛水時需注意耳壓平衡。
手機護耳
通話時多用免提或骨傳導耳機,減少電磁波對耳道的直接輻射。
愿每一份聲音都被聆聽
每一段對話都充滿溫暖
來源: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