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和朋友聊天,他提到公司開會有人會運用“稻草人謬誤”。我一聽就精神了,哎喲,講邏輯的好處就是頭腦清晰,能辨別歪理,不會被繞進去。
正好手頭有一本圖文并茂的小書《神邏輯》,十來分鐘就翻完了。這本書列舉了19種最常見的邏輯謬誤,配有豐富例證和精美插圖,讓你學會辨別有毒的“神邏輯”。
▲ 書本封面。
作者阿里?阿莫薩維(Ali Almossawi)是數據可視化設計師,他在前言中提到“本書的目標讀者是邏輯論證領域的新手”,可謂“極簡邏輯入門指南”。
邏輯準則既非自然界的法則,也不構成所有的人類推理。正如馬文?明斯基(美國認知科學家,被譽為“人工智能之父”)所指出的:一般的常識性推理或類推法都很難用邏輯術語來解釋。他補充道:“邏輯無法解釋我們如何思考,正如語法無法解釋我們如何說話。”
邏輯論證不會產生新的真理,但它能讓人們評估現有的思想鏈是否一致、是否相關。正是這個原因使它成為一個分析、交流理念與觀點的有效工具。
來,看看這19種最常見的邏輯謬誤,我一個個說。
▲ 來自書本。
訴諸結果
訴諸結果不能用來衡量命題的真假。
訴諸結果,即依據某觀點若成立(或不成立)所產生的結果好壞,來判斷一個觀點是否正確。但一個命題導致不利的后果,并不意味著該命題是假的。同樣,只因為一個命題會帶來好的結果,并不能突然讓它變成真的。
▲ 網圖。
稻草人謬誤
稻草人的論點通常荒唐,容易攻擊,歪曲論點比駁斥論據要容易得多。
“樹立稻草人”,是指有意地滑稽模仿他人論點,以達到攻擊模仿出來的論點而非實際論點的目的。
▲ 網圖。
訴諸無關權威
“訴諸無關權威”,例如訴諸古代智慧。
“訴諸模糊權威”,例如“據某專家表示”。
▲ 網圖。
詞義模糊
含糊使用詞義,就達到詞義模糊的目的。
詞義模糊利用了語言的歧義,在論證過程中通過改變詞義來支持一個無事實根據的結論。
▲ 網圖。
虛假兩難
虛假兩難也叫排中謬誤、非黑即白謬誤或錯誤二分法。
虛假兩難,是指給出一個由兩種范疇組成的有限集合,并假設討論范圍內的一切事物都必須屬于該集合。
▲ 來自書本。
亂賦因果
亂賦因果混淆了相關性和因果關系。
事件A在事件B之前發生,就被認為是事件B發生的原因;或者因為事件A和事件B同時發生,就被認為是事件B發生的原因。
該項謬誤在沒有證據支持的情況下為一個事件假定一項原因。
▲ 網圖。
訴諸恐懼
政客尤其擅長運用訴諸恐懼這招。
這項謬誤利用了聽眾的恐懼,設想某命題若被接受將產生一個可怕的未來,而不是提供實證以證明接受該命題將導致一個必然的結果(這可能是恐懼的正當理由)。這種論證依靠的是花言巧語、威脅,或者徹頭徹尾的謊言。
▲ 網圖。
輕率歸納
輕率歸納會導致災難性后果,就像工程師未進行詳盡測試就得出邏輯謬誤。
當論證者從某樣本得出結論,而該樣本太小或是太特殊以至于缺乏代表性,這時就犯了這項謬誤。
▲ 來自書本。
訴諸無知
你不能根據個人懷疑,就認定某事是假的,這是“訴諸無知”。
該項謬誤僅僅因為沒有證據證明某命題是假的,就認為它是真的。在此,證據的缺席被當作了證據不存在的證據。
▲ 這個倒挺“正確”的,哈哈。
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
這個謬誤靠隨意修改標準、資格來回避質疑。
該項謬誤是由安東尼?弗魯在《關于思維的思考》中提出的。
在書中,他給出了如下例子:哈米什讀報時偶然看到一個英格蘭人犯下了十惡不赦的大罪,他的反應是:“沒有蘇格蘭人會做出這種事。”
第二天, 他又讀到一個蘇格蘭人犯下了更嚴重的罪惡。但他并沒有改變對蘇格蘭人的斷言,而是說:“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會做出這種事。”
▲ 來自書本。
起源謬誤
我們常常根據歷史或出身就貶低或維護某觀點,這就犯了“起源謬誤”。
▲ 網圖。
罪惡關聯
即使只有一項屬性與該群體一樣,也會使其成為該群體的一員,從而被賦予與之相關的一切邪惡。
通過指出某個被社會妖魔化的個人或群體也認同某觀點,以詆毀該觀點,這被稱為“罪惡關聯”。
▲ 網圖。
肯定后件
肯定后件是形式謬誤。
前件論證后件是有效的、可靠的,表現為:如果 A 則 C;A 成立;因此 C 成立。
肯定后件表現為:如果A 則C;C 成立;因此A 成立。其錯誤在于假設后件為真,則前件也必然為真。
▲ 來自書本。
訴諸虛偽
訴諸虛偽意思是“你也一樣”,這種特征使該項謬誤成為一種特別的“人身攻擊”。很顯然,僅僅因為某人的立場前后不一致并不意味著他此刻的立場不正確。
這種論證通過指出某人的觀點與其本人的行為或以往陳述相矛盾來反駁該觀點,也就是說,用指控來回答指控,把注意力從觀點本身轉移到提出觀點的人身上。
▲ 網圖。
滑坡謬誤
滑坡謬誤很形象,例如,“允許不受約束地上網會導致道德瓦解,我們將退化成禽獸”,這里沒有論據支持,只有猜想。
滑坡論證試圖證明,接受某命題將無可避免地導致一系列事件,且其中的一個或多個事件是不受歡迎的,以此來詆毀該命題。
▲ 來自書本。
訴諸潮流
廣告、政客通常使用“訴諸潮流”這招,“大家都用這個,千萬別錯過!”
該項謬誤也被稱為“訴諸大眾”,以許多人(甚至是大多數人)均相信某命題的事實為依據,來證明該命題一定是真的。
▲ 網圖。
人身攻擊
人身攻擊是針對人,不是針對觀點,包括“侮辱性人身攻擊”、“處境類人身攻擊”。
▲ 是時候出動子華神。
循環論證
循環論證僅僅在陳述:“因為X,所以X”,這是毫無意義的。
待證明的結論被含蓄或明白地置入了一個或多個前提中。在循環論證中,結論有時公然被用作前提,但更經常的是,它被改寫成一個似乎不一樣的命題。
例如:“你完全錯了,因為你說得沒有道理。”這里的兩個命題其實是同一個命題, 因為“錯”和“沒有道理”在此語境下是同一個意思。
▲ 網圖。
合成謬誤和分解謬誤
若從所有局部都擁有某屬性就推斷出總體也一定具有該屬性,便犯了合成謬誤。
只因總體擁有某屬性,便推斷某局部也一定擁有該屬性,便犯了分解謬誤。
▲ 來自書本。
嚴密論證就像嚴密的管道,真理從一端進去,從另一端出來。
錯誤論證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當你覺得不講道理的人怎么總有理呢?如何與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呢?不妨想想這本書提到的種種邏輯謬誤。當你覺察到這些邏輯漏洞,就能理清思路,表達得更清晰,辯論得更自信,carry全場啦。
(本文文字原創。除說明外,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